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构建研究

2019-07-1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1期
关键词:部门事业单位监管

邓 阳

随着政府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逐渐严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事业单位需要全面探索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从而符合政策制度和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上,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获取的管理效果不理想。加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对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主要指,在事业单位内控中,根据财务管理环节流程,采取对应管理对策和防范,实现财务风险识别、防范和处理的一项专项工作。从事业单位自身角度来说,财务管理工作将会给单位人、财物带来直接影响,假设财务管理不规范,将会使得财务相关资源大量浪费,甚至引发财务风险,影响单位稳定发展。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及时找出存在风险,夯实事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通过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更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便于政府部门对单位资产科学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针对事业单位来说,因为主要以公益性单位为主,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因此,对自身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重视度不高,普遍认为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进行管理即可,在内部控制时缺少对自身业务控制等全面分析,没有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科学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使得诸多经济活动缺少规范性,内部控制管理流于形式,在细节管理上需要改进。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没有将其和事业单位自身业务情况相结合,严重阻碍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有效开展,不能发挥财政及自有资金应有的效果或者落实绩效目标。

(二)预算管理不深入。加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预算管理控制。现阶段,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依旧出现诸多问题,如对预算编制管理重视度不高,没有融合进事业单位自身事业发展规划,预算编制依据不充足,业务流程没有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相关部门配合积极性不强,没有科学全面进行预算编制,阻碍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监管。在预算执行环节中,支出管理不全面,诸多资金支出过于随意,没有达到预算预计的效果,造成预算资金大量浪费,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

(三)财务风险管理不彻底。在事业单位本身作为公益性机构的性质影响下,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视度不高,使得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不彻底,严重影响事业单位今后发展。例如,大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严格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让出纳人员负责账目管理等,缺少对出纳人员工作岗位制度思考,使得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并且部分出纳人员专业素养不强,造成账务混乱现象,甚至被追责问责,给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四)财务监管有待加强。从目前情况来说,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时,怎样才能有效实现监督管理,是其重点思考的内容,但是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没有科学设定监管考核标准,也没有在内部设定独立审计部门负责内部监管管理,通常交由财务部门兼任其职责,独立性不强,在监管过程中容易受到人情、权限等因素影响,严重阻碍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即便在监管过程中找出相关问题,也没有持续跟进和处理,内部控制管理过于形式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构建对策

(一)强化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情况,做好内部宣传工作,并根据事业单位管理需求和特点,引导相关部门职工参与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活动中,明确管理职责,将管理内容落实到具体位置,加强绩效考核,保证各项管理活动顺利进行。与此同时,科学构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事业单位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因此,针对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时效性和规范性。事业单位应该科学构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探究分析,动态管理,根据内部控制管理要素科学监管,制定管理目标,统一规范,保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单位预算管理。要想结合国家制定的预算管理要求和管理标准,科学构建预算管理机制,并把现代化预算管理理念运用其中,根据预算编制内容,综合思考各项因素,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根据事业单位事业发展需求,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并将管理目标细化处理,保证制定的预算管理目标满足实际管理需求,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个部门,提升预算管理的执行性和高效性。在执行预算管理活动时,应该对各项经济支出情况进行把控,特别是专项资金管理,科学构建追踪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追踪考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合各种违规行为采取对应处罚措施,提升预算管理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三)完善管理风险预警体系。要想确保财务风险科学防范和处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因素,科学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并实现对财务风险降至最低,保证事业单位合法权益。在内部实行制权分离,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优势全面发挥,确保风险预警工作顺利落实。基于此,在风险管理中,应该给予现金流管理高度注重,将风险预警工作落实到具体位置,保证资金平稳运行,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从根源上将财务问题妥善处理。

(四)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科学构建监督管理体系,可以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稳定进行。事业单位应该建设可以实现对各项资源科学把控的审计部门,并且该部门应该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和威严性,不会受到各个部门影响,掌握一定管理权限。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需要给予充分支持,审计部门才能更好发挥监管职能。审计部门设定给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提供了支持,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审计部门可以结合各个部门收支状况、会计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便于事业单位及时找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审计部门监管结果进行处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要想得到长远发展,不仅需要得到国家部门的支持,更需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有为才有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经过综合分析和实践,结合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情况,找出对应改进对策,将各种管理问题及时处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水平。

猜你喜欢

部门事业单位监管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