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7-12蔡美红
蔡美红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单位在管理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手段如完善制度、优化措施和强化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和调节,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风险,从而实现单位的控制目标。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有助于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系列制度、秩序、流程的结合体,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及办事过程中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及分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财务的安全与完整。
(二)内部控制有助于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制度的建设,它就像一个鸟笼子一样,能对笼子内的行为人实施的事务进行监督和管控,能够制约和监督行为人对权利运行的舞弊行为,使他们自由裁量的空间和余地减少,使权利的滥用得到有效制止和限制。
(三)内部控制有助于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能提供公共服务也能对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在这过程中它履行人民赋予党和国家的相关职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助推的作用。目前,总体来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是比较薄弱。我们只有对内部控制这一武器充分掌握并使用好它,才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科学的管理,使他们的履职能力得到提高,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内部控制有利于单位管理的推进
建立内部控制使单位文件运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每一笔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及其他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客观、真实、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对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可以使我们建立一个运行规范、做事科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的高效单位,使单位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所提升。
建立内部控制使单位文件运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每一笔客观、真实、完整的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及其他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呈现在我们面前。对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可以使我们建立一个运行规范、做事科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的高效单位,使单位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所提升。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依靠的环境薄弱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构成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氛围,如果把一个单位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内部控制就是由这个整体的内部各个部分组成。它反映了整体的各个部件尤其是领头羊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在党的领导下实行首长负责制。他们的内部控制思想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充分重视内部控制,缺乏基本的控制要求,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控制措施,甚至认为单位资金来源于财政,只要按照财政要求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就可以了。他们思想认识还停留在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业务部门无关,在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上没有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
(二)内部控制活动不全面、执行效果不佳
在单位的财务业务中,与其他层面职务没有严格的区分,对不相容岗位没有实施相分离控制,给一些岗位和工作人员提供了犯罪舞弊的空间。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并未配备专门人员在关键岗位,受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还是由财务人员履行内部控制岗位的职责,导致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甚至采用虚构业务支出、白条抵库等方式挪用资金,收支管理混乱。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重视财政资金的争取,对于财政资金争取到了如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却考虑的不多,导致浪费现象层出不穷。
(三)单位风险评估机制薄弱
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虽然基本形成了内部控制基本流程,能够有效指导单位实际工作,但还未形成内部控制定期风险评估机制。目前针对经济活动风险控制,尤其是资金使用风险,仍旧以传统审计监督手段为主,注重事后的监督,忽视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不能通过风险评估机制,做到事前防范与监督。
(四)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传统会计思想要求会计人员只要会会计核算就可以了。我国内部控制是一个新事物,它由内部会计控制演变而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业务部门不重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岗位由财务部门人员担任,这样就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中只有财务人员能够接触、了解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和操作实务。由于老一辈的财务人员只要进行会计核算,使得他们的素质对新的时代要求来说普遍偏低。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内容也是会计核算知识,内部控制并未涉及,只有在高级会计师考试时候有内部控制相关内容,此外,由于公务员不能参加职称评审、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称申报评定受单位性质、专业技术人员职数限制,严重打击了财务人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难以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中得到深入贯彻和学习。此外,领导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认为这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业务处室没有关系,导致业务处室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中来,使得单位人员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单位的各项活动能否运行良好。只有使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做到对内部缺陷及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风险防范。单位的一把手不仅要完善自身素养还要与单位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便了解和掌握单位人员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看法及建议,为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提供基础。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客观条件。
(二)健全内部控制活动,提高执行效果
《规范》规定,应当单独设立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是确立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我们只有改变观念,使财务部门与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内部控制牵头部门相分离,才能保证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对独立性,内部控制才能从组织上顺利实施。在所有经济活动中全面设计、运行内部控制,将各个部门都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来。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各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尤其是财务、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使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协调发展。
(三)完善单位风险评估机制,减少风险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我们首先要对内部控制的紧迫性、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单位的领导要紧绷这根弦。风险是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工作人员要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流程和特点。不仅仅是会计人员,其他处室人员都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估,使风险评估真正起到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设计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明确收支业务的授权审批权限、加强内部监督检查,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杜绝舞弊或腐败现象的发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风险评估,做到全面、细化。业务层面评估后形成流程图,确定风险关键点,剖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及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对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单位存在的风险,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种风险的解决方案,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有效的防范和管控风险,使风险降到最低。
(四)提高人员素质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单位每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有内部控制意识,风险防患意识。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及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安排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从素养上提升他们对内部控制理论基础的掌握,从思想上增强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内部控制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对单位的总会计师、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其内部控制业务素质。从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及业务素养上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让他们从观念上意识到努力工作、爱岗敬业的重要性,鞭策财务人员努力学习,不断学习新观念、新知识,各类法规和制度,了解单位的工作规划,重大事项,了解内部控制的最新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监督意识和能力。对单位内部干部职工加强内部控制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为顺利开展和建立内部控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通过一定的流程措施对单位内部进行职能化管理,来帮助单位全面了解风险,从而通过一定措施降低单位风险、甚至对单位风险进行化解,形成多维、立体的管理体系,促进单位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需求要求我们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它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难题的重要途径,更是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需求,必将对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活动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各项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才能提升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单位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