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研究
2019-07-12方敬媚
方敬媚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企业信息化、数据化发展的需求愈发强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对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通过对业务集中,以此为基础利用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有效的统一处理,实现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化,实现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而在实际发展中,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原有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需要注重对内部审计工作不断优化和革新,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果,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共享与内部审计结合的实施框架
当前,针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科学运用,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并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处理系统。而针对这些数据资源信息而言,主要分为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其中内部信息囊括账户余额、业务信息、交易事项以及往期财务数据等。并且这些数据信息的呈现形式较为多元化,例如会通过文字、音频、图像等方式进行体现。在传统审计工作中,企业针对财务信息的审计,需要通过各个部门、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的汇集,交由总部进行审计,其中信息搜集工作会占用大量时间,并且其工作量较大。而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可以基于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数据信息的上传,审计人员可以基于平台进行数据的快速、统一收集,进而有效提升审计工作效率;而企业外部数据包括材料价格信息、产品市场信息以及行业数据等信息。而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的有效筛选,以此提升数据的质量。尽管共享平台可以统一信息数据标准,并进行有效的格式化,但是筛选工作仍显得至关重要,通过筛选工作的开展实现对内部控制流程问题的发掘,找寻其中的风险点,进而不断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化。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低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情况,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的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数据的有效处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未完善对信息技术利用,例如部分中小型企业虽然建立共享中心,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仍相对较低,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技术支持,再加上有部分企业仍侧重对传统审计方式的运用,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受到严重制约,无法将共享中心的实际效用进行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二)审计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通过对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已经取得良好发展成效,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内部审计风险的提升。传统审计方式所存在的风险是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证据不足以及审计人员素质缺位等方面。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其审计方式转变成审计自动化、非现场审计等,虽然可以有效提升内部审计效果,降低审计成本,但是也促使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更多领域、更多风险。例如实物资产审计转变为信息审计,主要核心为非现场审计,而辅助形式则是现场审计。所以,虽然企业共享中心数据可以拓展其内部审计渠道,但是会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风险。
(三)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
当前,部分企业尽管已经开始进行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变,但是仍缺乏高素质的新型专业人才。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势必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所以对人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企业部分财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能力难以胜任当前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面对大规模数据采集和分析,需要人员掌握成熟的大数据技术。而当前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数据分析能力、综合处理能力等,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无法得到明显提升,无法发挥出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与价值,进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优化策略措施
(一)注重信息技术的强化应用
当前,企业要想促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对共享服务中心的利用和运用,以此提升内部审计效果。在财务共享模式背景下,其审计领域的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企业财务人员所接触到的数据信息量正呈直线趋势不断提升,所以传统企业内部原有的审计工具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基于此,企业需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实施,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与发展。实现企业对大量数据的有效处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果。因此,在实际发展中,企业一方面需要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进而为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而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对信息化审计工具的运用,可以基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小组的建设,以此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促进企业发展。
(二)注重审计风险管理的强化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实现对审计质量的保障。基于大数据时代,企业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例如像战略风险、会计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经营风险、云技术风险等。而这些风险的产生,也成为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思考内容,如若企业未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工作,势必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企业需要重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强化。首先,企业可以基于实际发展情况,强化风险评估工作,全面分析、掌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会面临的风险;其次,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审计流程的完善和健全,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会面临的风险纳入到范围之中,以此为基础实现审计程序出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最后,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工作,明确其审计监督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强化监督控制工作,以此为审计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例如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将存货盘点过程中的非现场审计工作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纳入到风险评估之中,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内部审计流程的强化,进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质量控制,促进其审计工作效果的提升。
(三)注重人才素质能力的提升
当前,企业需要侧重于对专业审计人才队伍的构建,注重人才素质能力的提升,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提升。基于此,在实际审计过程中,企业首先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基于此,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能力。所以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开展新专业知识、审计准则、审计能力的培训与岗位教育。其次,需要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建立长久有效的学习机制不断发展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风险判断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等,实现审计人员完美胜任信息化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出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与价值。最后,需要强化人员的素质教育,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引导审计人员创新意识的发展,并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确保在面对大量数据资源时,审计人员可以从中提取最有价值信息,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