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2019-07-12袁崇双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整体风险管理

袁崇双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下,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已经逐步受到重视,通过内部审计方式对企业风险进行应对以及管理,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良好运行。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可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减少企业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在目前企业整体经营趋势下,内部审计应用范围已经逐渐加大,同时对企业风险管理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一、企业运用内部审计进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有效应对经营风险。目前企业发展受到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等多重因素影响,尤其是现在整体市场经济环境波动更加频繁,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变大,而在经营过程中,企业遇到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策方面以及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的约束等,企业整体经营的内部风险主要来自于财务以及管理方面,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外部因素无法有效控制,只能通过做好内部控制并加强自身管理的方式降低风险。运用内部审计方式,企业可以实现内部经营的有效控制,并且保障自身企业活动的合法、合理、规范,对自身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知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保障企业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良好运行。

(二)提升企业战略发展潜力。企业整体发展需要应对来自内部以及外部的各种风险冲击,而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某个较为细小的因素就有可能导致企业整体战略发展出现问题,通过内部审计方式可以保证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并对整体规划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内部审计方式,企业也能够增加财务管理能力,实现自身资金有效运用,保障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规范企业内部以及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得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化,从而整合企业资源,增加发展潜力。

二、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一)内部审计整体运行监督不到位。企业展开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监督措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执行,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得到一定推广,但内部审计工作的运行监督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并提前发现未知风险,保障自身日常运行稳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不能凌驾于企业整体运行之上,应当结合企业运行实际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同时,整体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需要进行一定监督,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完善准则下进行。但目前企业运营中内部审计质量普遍无法达到要求,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为整体风险管理提供基础。

(二)内部审计方式无法有效勘查风险。企业内部审计目前主要用于事后控制,而在事前与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运用,通常情况下整体审计方法往往在企业财务工作等结束之后进行审计,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对其之前整体经营进行有效评估,但无法对企业后续工作提供有效指导,整体审计方式处于滞后状态。而且随着目前企业整体经营变化波动情况更加剧烈,企业整体运营中财务数据变化更为频繁。但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运用信息化手段,导致整体内部审计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同时内部审计方式的落后性也导致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并使得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加。

(三)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人才。内部审计工作运用于整体企业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可以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进行全流程控制,有效防范未知风险,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质量。而目前内部审计人员较为缺失,大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财务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不能达到要求。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发展较为缓慢,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跟上企业发展要求。在企业经营中,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工作质量较为落后,同时管理以及培训工作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些因素都使得整体审计工作无法有效推进,同时也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指导。

三、提升内部审计促进作用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为风险管理提供指导,首先需要自身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结果保持科学性。因此公司内部应当对整体审计工作进行监督,保障内部审计有效推进。企业可以建立内部审计监管机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流程监督。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要加强管理,保证将内部审计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对个人职责进行有效监督,加强整体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工作规范性,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细节得到有效落实,并实现风险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公司内部应当注重对于整体内部审计工作权利的划分,依据公司制度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保证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同时也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以及内容作出有效规划,防止影响企业部门正常工作。

(二)加强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型工作,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内部审计工作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保障企业在整体运行中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并最终实现整体资源有效配置。而为了增强整体风险控制,企业需要改良自身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比如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企业可以帮助内部审计部门参与公司日常活动,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了解,并对企业目前经营情况以及未来工作规划进行整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与劣势,应用swot 方式对企业目前情况采取有效规划,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效评估,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战略性决策,防止未知风险发生。

通过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机制,可以有效维护并保障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以及控制工作。

(三)加强内部审计人才培训工作,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审计人才较为缺失,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对于自身内部审计培训工作,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提升自身工作素质,完成企业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招聘模块也应加强重视,通过社会招聘等方式对审计人才进行引进,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质量。在此基础上公司还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定期进行培训工作,保障审计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对整体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控制进行有效认识。

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发展新形势下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积极掌握审计工作政策以及法律的有关动向,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细节做到有效落实,并提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整体风险控制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从财务核算型人才提升为审计管理型人才。

四、结语

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控制,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推进以及支持,但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依然存在较多缺点,这需要企业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而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控制水平。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整体风险管理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