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登记结核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9-07-12蔡晓婷杜雨华钟静何刚江坤洪
蔡晓婷 杜雨华 钟静 何刚 江坤洪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9月18日发布的《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例,发病率为133/10万,结核病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1]。广州市一些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广州市肺结核疫情控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非户籍人口、青壮年人群肺结核登记率仍然较高[2-4]。为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疫情态势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海珠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专报系统》”)中按现住址登记的6555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海珠区人口资料来源于广州市统计局网站(http://www.gzstats.gov.cn)。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常住人口分别为1 599 800、1 613 700、1 637 900、1 663 100、1 693 600名。
排除标准:(1)现住址为非海珠区的患者;(2)上报重复和错误的患者;(3)现住址发生变更,移居海珠区以外的患者。
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非户籍人口包括在海珠区居住超过6个月的人口。海珠区目前下辖18个街道,分别为赤岗、新港、昌岗、江南中、滨江、素社、海幢、南华西、龙凤、沙园、南石头、凤阳、瑞宝、江海、琶洲、南洲、华洲、官洲街道。
二、研究方法
对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对结核病登记发病情况,不同诊断结果登记情况,登记结核病患者时间、所在街道、人群特征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不同年份的比较采用趋势性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结核病登记发病情况
表1 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情况
表2 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各类结核病患者登记报告情况(例)
注未痰检的患者通过临床进行诊断
二、各类结核病患者登记报告情况
三、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三间分布情况
(一)时间分布
2014—2018年各月份均有结核病患者登记,4月和9月累积登记的发病患者例数最多,2月和10月均出现低谷,7月户籍人口登记例数多于非户籍人口。5年间,户籍人口、非户籍人口结核病发病时间分布情况与全区总体情况基本一致(图1)。
(二)地区分布
广州市海珠区18个街道均有结核病患者登记,2014—2018年平均登记率排名前三位的街道是南洲街、琶洲街、华洲街,均高于全区结核病年平均发病率(79.86/10万);年平均登记率最高为南洲街(136.99/10万),最低为南石头街(57.26/10万)。见表3。
表3 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各街道 结核病患者登记报告情况
(三)人群特征分布
1. 性别分布: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患者中,男4545例,占69.34%,女2010例,占30.66%;男∶女=2.3∶1。全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男女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89,P<0.01;χ2=56.85,P<0.01;χ2=35.68,P<0.01),各年份男性患者构成比均高于女性。见表4。
2. 年龄分布: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患者中各年龄组均有患者登记,全区及非户籍人口以25~34岁年龄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21.88%和30.73%);户籍人口以55~64岁年龄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1.82%)。见表5。
3. 职业分布: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患者职业分布构成比中,排名前5位的职业分别为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工人、商业服务、学生;结核病患者户籍人口职业分布前5位排名为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工人、学生、商业服务;结核病患者非户籍人口职业分布前5位排名为家务及待业、工人、商业服务、学生、离退休人员。见表6。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患者登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广州市2009—2013年结核病患者流行情况基本吻合[2]。非户籍人口结核病年平均登记率高于户籍人口,5年间全区、户籍及非户籍结核病患者登记率均呈下降趋势,与2009—2013年广州市黄埔区[3]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海珠区和黄埔区一样,结核病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非户籍人口结核病登记率高于户籍人口,影响海珠区疫情,由于城市非户籍人口结核病高发因素的客观存在,导致结核病患者的大量出现,为城市非户籍人口结核病疫情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4]。这说明应加强非户籍人口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每年应联合企业、工厂等外来人口密集单位做好健康体检筛查工作,同时社区也应做好对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健康随访管理工作。
表4 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表5 各年龄组结核病患者在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不同户籍中的分布
表6 各类职业结核病患者在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不同户籍中的分布
注其他职业包括律师、画家、作家等
本研究还发现,从时间分布看,户籍及非户籍人口均在4月和9月出现一段高峰,但2月和10月出现低谷,主要是由于我国春节传统节日的原因,年初和年末报告患者例数相对较少。春节过后,3~4月外来人口返穗人数增多,而9月属于夏秋之交,温度适宜,适合各种病原菌滋生[5]。从地区分布看,年平均登记率最高为南洲街,由于南洲街属于外来人口比较多的街道,该区域物流业、小型加工业、地产业均较为集中,由于这些单位人口密度大,空气流通状况不佳,对结核病的控制存在一定难度,所以结核病登记发病率较其他街道高。
从人群分布看,在性别方面,无论户籍还是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中男性比率明显较高,与201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公布的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男女性别特征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男性承载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大,感染与发病的机会多,同时男性吸烟、酗酒生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发生[6-8]。所以在平时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男性结核病患者做好戒烟戒酒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年龄组方面,海珠区全区及非户籍人口以25~3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与吴清芳等[9]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是该年龄段虽然是青壮年人群,抵抗力较其他年龄段要强,但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对身体健康关注程度低,饮食及生活作息不规律,喜欢熬夜、应酬等,最终导致抵抗力下降,结核分枝杆菌乘虚而入,其次由于海珠区外来务工的人群以该年龄段较多,工厂、企业等人群密集的工作环境容易导致结核分枝杆菌的蔓延;户籍人口则以55~6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老年人群往往对结核病的认知存在局限,加上该人群结核病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常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最佳治疗时间[10],所以海珠区在老年人口结核病防控方面应以社区为单位,联合各社区主动积极做好海珠区各街道的老年人结核病筛查工作。同时应做好老年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在职业分布方面,户籍人口以收入低下、生活和工作环境较差的家务及待业及高年龄组的离退休人员发生比例较高,非户籍人口以家务及待业、工作环境密闭的工人群体较高,同时,职业方面也要注意学生及老师肺结核患者的比例,近几年我国20多个地区先后报告了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11],由于学校属于集体环境,加上学生学习压力大,缺乏运动,一旦在学生群体中出现肺结核患者,很容易造成肺结核的传播流行,所以应严格按照《学校结核病筛查技术手册》[12]的要求落实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疫情处置,有效防范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流行。
综上所述,2014—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患者登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涂阳结核病登记率也呈下降趋势,海珠区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海珠区仍需结合相应策略做好非户籍人口、男性、老年及学生等群体的结核病防控工作,明确疾病流行发生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