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学校推进家校共育的实践
2019-07-11赵俊丽
赵俊丽
摘 要:学校和家庭既是学习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能够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就能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家长与学校;家校共育;实践
1 革新教育理念
对于新时期下的学生教育来说,需要校方以及家庭都能够革新教育理念,能够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家庭和学校都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自身的职责,要能够在幼儿的教育中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责任感。家庭需要更好地和学校进行沟通交流,能够主动地去学习一些教育知识,并且有效地将家庭教育资源的价值发挥出来。在家庭教育中要重点对学生在德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学校要更好地发挥其文化课教育的价值,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且和家庭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积极的双方沟通平台,以此来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资源以及学校教育资源的价值,这样也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2 开办家长学校
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家长和学校都有很大的责任,但是随着学校观念的普及,家长也会放松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也应该于新时期下重视家长学校的创办。对此校领导要能够予以足够的重视,能够健全在家长学校中的组织结构,能够针对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予以详细的教育方针,制定教育计划要能够符合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并且通过奖罚分明的手段,将家长教育工作落实,家长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还是会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上存在误差,因此要重视在家长学校中创建有效的教学氛围,能够引导家长提升家教水平,并且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以此来更好地调动家长教育的价值。
3 实现亲子互动
在学生心中,家长永远都是其最坚实的靠山,因此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中,要有效地实现亲子互动,要创造更多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机会。比如,在开学典礼以及毕业典礼中,需要家长全部参加,这样可以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文化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期中,学校也应该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能够跟随学生一起上课,同时也能够发挥家长的监督功能,并且能够对于教育的状况予以了解,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4 融合家校力量,构建“德育合伙人”模式
学校德育虽然计划性强,有一定强制性,但家庭教育却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德育。学校实施德育单靠学校及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家长达成共识,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
4.1 加强两方培训,树立“德育合伙人”理念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从转变观念入手,一方面转变学校教师观念,另一方面转变家长观念。如我们邀请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家校共育理念培训,同时派出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让教师充分认识家校共育及引导家长成为合伙人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家校共育的技巧。我们还借助家长会、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契机,对家长进行主题培训。通过培训与探讨,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并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合伙人”的具体含义。
4.2 拓展沟通渠道,增强“德育合伙人”意识
“德育合伙人”模式将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对教育者,只有实现家校的无缝接入,才能实现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优化。学校充分利用媒体时代下的快捷沟通方式,我们在传统电话家访、来访等基础上,建立家校之间的校讯通、QQ群、微信群等,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家长可以充分参与其中。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家庭中孩子的问题发表意见,从而实现双方的信息交流。通过家校日记分享教育经验,一本本流动在教师和不同家长手中的教育日记,将德育的触角伸进了千家万户,搭建起家校密切联系的桥梁,让那些彼此之间交集不深的家长们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5 注重广拓路径,共同打造开放模式
1)有效利用校园网,畅通家校共育渠道。校园网已成为学校办学的基础设施和必备条件,但部分学校对校园网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对校园网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利用。这样一来,在家校共育工作中,校园网便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校园网可以为学校内部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得学校能够很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校园网还可以为家校共育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渠道。2)家长委员会网上办公,拓宽家校开放途径。校园网能为家长委员会网上办公带来很多便利,让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工作环境更加开放。家长可以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一来,家校共育工作就能更加有效地开展。
6 坚持课程引领,优化家庭教育内容体系
6.1 构建亲贤课程,开展“套餐式”培训
为使家庭教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轨道,学校调查家长需求、了解家长需要、深挖问题根源,在全区积极推广“牵手两代”区域课程的背景下,结合本校实际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家庭教育亲贤课程体系,为家长开展“套餐式”培训。围绕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通过心灵独白、心灵对话、亲子故事和案例点评等形式,确定了每学期8课时的亲子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每个年级一个系列,每个月份一个主题,为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家长,设计了系列化的家庭教育“套餐”。全员“套餐式”培训,提升了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
6.2 实施“三课”,让家长“做学生”
学校设置了必修課、选修课、申请课,“三课”的实施更好地解决了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提升了家长的教育能力。
一是必修课促家长参加普及培训。按照孩子年龄特点实施模块化教学,主要针对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向广大家长传授基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组织全年级或全校性的大型报告,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授课。二是选修课让家长实现个性学习。主要是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师教授常态化课程,家长自愿报名听课。此课程主要是针对家长存在的最困惑、最集中的问题进行授课,解决家长的个性问题。三是申请课让家长开展专题学习。班主任老师针对班级家长的需求,为班级家长选课,由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统一安排授课讲师和授课时间、地点,此课型主要针对班级层面的共性问题进行授课。
7 组织社会实践
德育实践活动给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情感上的触动、心灵上的共鸣。学生只有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亲身感受。但社会上专门供学生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极少,远远不能满足学校需要。为此,学校争取家长支持,与各个家庭达成共识,将家长工作单位作为学生实践活动基地纳入到德育教育中来。寒暑假时间,让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进行体验调查,拍下父母工作的照片,写出体验父母岗位的心得或报告,让这些社会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教育效果。一次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带来巨大的教育效果,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学会感恩、孝亲。这种家校合一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德育实效,使德育更加精彩。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家校共育的方式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影响下提升自我。因此,家长和老师以及学校都应该重视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并对此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让其能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乐.家校共育共筑学生未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2).
[2]岳开建.中小学家校共育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