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对话有效历史课堂
2019-07-11陆丽芳
陆丽芳
摘要: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以历史学科素养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情分析;初中历史;历史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1-0191-01
面对中考试题的命题日益强调基础知识的运用,更加强调能力的考查。故立足学情、夯实基础、突破重难点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恰到好外地把握这些环节呢?对此,笔者谈几点想法。
1.注重图片是首要
历史图片包括地图、插图等。若能准确把握课本中一些图片,就可以加强视听感官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变课堂的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对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有效的调控则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例如:在讲解两次鸦片战争时,关于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过程时,可以参照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以下简称“上册”)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清政府向英军保证惩治林则徐,英军撤退;第二阶段英军驶抵南京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战争结束。在地图上两个阶段两条战线,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同时在之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的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一条款在这张图上也有明确标示,这时老师再加深一步,提问这五口商埠地理位置有何特征?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他们会发现这些城市都在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即东南沿海,如此学生也就理解了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到了东南沿海,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片引入教学中,可以革新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结构,培养学生智能发展。在实践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融合史料是纲要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要让今天的学生去理解,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能适当补充有关史实,教学效果可能就会更好。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史料的历史结论是空洞乏味的,离开观点讲史料则缺乏理论深度。教师若用具体生动的史实,使学生在头脑中构成立体意境,就能达到深化主题,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讲到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时,这个知识点是重点也是难点。假如教师在讲这个知识点时首先插入下面这样两段史料:“1864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密查:‘内地商人买雇洋商火轮夹板船只,写立笔据,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驶,从未赴地方官报明立案。……缘洋商之货,进出只须完税,并无捐项,华商之货,进出既应完税,又须报捐。华商避捐,因托洋行。洋商图利,愿为代报。”“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凭借)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是不过商人图借洋般之便利,而洋人之稽查防范,不使内地商人窃擅其技,已可概见。”(以上材料摘自《海防档》)。然后,教师有梯度地设计两个思考题:①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形式出现?②从中国轮船航运业艰难兴起的史实中,可以反映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规律性东西?从材料中吸取有效信息,第①题不难回答,第②题有一定难度,师生分析归纳总结后得出的正確答案——中国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他们有一定的依赖关系。这样就回到主题上来了,学生也就知因知果了,教学效果也就不一样了。总之,课堂中通过史料的运用,在提高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和拓展学生视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效果也是明显的。
3.配合例题是必要
通过一些例题也不失是夯实基础突破重难点的好方法。上课选用的例题形式各样,可以是往年的中考题,也可以是一些易错题。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历年中考题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一来中考是要保持延续性的,不会突然改变风格和方向,二来每年考查的能力和知识都大体相当,三来中考考查的是知识、素质和能力,四来可以夯实基础和突破重难点,一举四得。因此,课堂上穿插近几年中考经典题目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剖析,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时候,如果穿插这样一道题,它是2018年苏州市中考试卷上一道选择题。题干是:191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应邀访华。7月2日,他极其兴奋地在寄往美国的家书里写道:“今天的新闻就是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这条新闻真是太好了,都不像是真的。你们想象不到,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是公众意见的胜利,一切都是由这些学校里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推动的。”杜威的家书表明他见证了,选项A:戊戌变法,选项B:辛亥革命,选项C:五四运动,选项D:国民大革命。本题是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进行剖析:该题是一道情境设计题,题干表明了历史事件的时间、主体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内容设计得比较全面,学生若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此题不难,C项是正确的。通过本题的讲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和迁移便驾轻就熟了。
总之,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夯实基础,突破重难点,真正理解教材,牢固掌握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