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柳州日报》的木刻副刊研究

2019-07-11张怀玲

艺苑 2019年3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

张怀玲

【摘要】 抗战时期大后方空前活跃的报纸木刻副刊从一个侧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这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本文从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新闻学等多角度出发,通过对抗战时期《柳州日报》木刻副刊上的美术作品、消息报道、理论文章、美术广告等要件的第一手史料收集、整理,深入分析各个木刻副刊,剖析木刻与报纸在抗战时期联袂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柳州日报》;木刻副刊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广西由于地处西南边陲,进步文艺活动起步较沿海发达城市晚,20世纪30年代前期,当地报纸和刊物上鲜见木刻版画和版画活动的消息报道。1936年广州现代木刻研究会在南宁举办木刻展览会是新兴版画在广西的首次亮相。作为南宁一次前所未有的艺术活动,这次展览成为新兴版画在广西滥觞的标志。1936年底省会迁至桂林,广西新兴版画活动中心也因此迁到桂林。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华北、华东地区的进步文化人士和艺术团体纷纷向西南地区撤离,其中不少人来到桂林,桂林抗战木刻运动既起并迅速发展,与重庆抗战木刻运动相呼应,联袂共举,两点一线形成主轴,成就了大后方一场轰轰烈烈,跌宕起伏。

1939年6月,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简称全国木协)总会以敌机轰炸开展工作受阻为由,报国民政府社会部备案,迁桂林施家园,由赖少其、刘建庵、黄新波负责,与桂林办事处合并工作。广西木刻界由此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生机蓬勃的新气象,抗战木刻展览频出,各种活动全面开展。柳州处于南宁至桂林中间位置,是抗战时期除桂林、南宁、梧州之外广西的又一大出版中心,其时集聚了黄荣灿、野明、黄新波等多位木刻家,他们出版刊物、举办展览,把这座原本不为人们看重的西南小城的抗战木刻运动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柳州日报》是当日抗日宣传最为活跃的报纸,其前身是创刊于1926年8月的《柳江日报》。抗战时期,《柳州日报》在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領导下工作。1942年7月开始,罗培元任该报主要负责人(总编辑、社长),张琛等人也曾任总编辑。《柳州日报》“是一面抗日和进步的旗帜,是利用国民党报纸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好榜样”[1]。1984年6月14日《柳州日报》发表了一篇该报记者廖家英采访罗培元的文章《巧用“喉舌”为革命》,文中介绍了《柳州日报》的“特殊情况”:

当时我们是抓笔杆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宣传党的主张、政策,但是我们是处在国统区办专员公署的机关报,一切宣传要顾及这个特殊性。一般来说,宣传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和任务,可以坦率一些;宣传党的坚持抗战,坚持团结、民主、进步,反对投降、分裂、独裁、倒退的主张,则要在联系实际方面注意一些,宁可让国民党说我们在指桑骂槐,却不让他们抓到把柄,说是直接攻击了他们。我们要适当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针砭时弊,也要讲究策略,适可而止。

抗战时期,《柳州日报》通过消息报道、短评、专载、各地动态、一周战况、世界一周、各地通讯等栏目,积极宣传抗日、教育民众,充分发挥了笔杆先锋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该报的副刊创办的有声有色,其中最活跃的副刊《草原》开辟了《自由园地》《自由谈》《学习与生活》《文选》《特刊》等栏目。1941年,黄荣灿担任《草原》编辑后,以此为阵地,创办了《草原木艺版》《草原木刻艺术》等木刻副刊,刊登大量的木刻、漫画作品及理论文章,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木刻工作者。

一、《柳州日报》的木刻副刊《战时木刻》

1939年6月,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总会迁桂林施家园,继而广西地区抗战木刻展览频出,各种活动全面开展。数月后,《战时木刻》在一派前所未有的生机蓬勃的新气象中诞生。

《战时木刻》自1940年9月8日创刊至1941年3月16日终刊,共出版12期,由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1)特别党部中山室美术股主编。据现有史料,共查询到四期:第一期、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从仅有的四期可发现《战时木刻》主要描述桂南地区的战争实况和现实生活,分为木刻作品和文章两部分,其中大部分木刻作品为野明所作。1940年9月8日第一期为“桂南前线特刊”,在编者撰写的“刀下”和“编后话”中讲述了这一期的主要内容及办刊目的:

这一期是临时搜集桂南春天插图数幅,这是上林、武鸣一带的素描,本来,还要添上灾区的情景与暴露敌人残暴的数幅画,但因限制篇幅,只好留下了,从这几幅上面、我们应当关心到桂南的战争、战争底下的民众、和民众武装!及军民合作的几个问题。我们应当晓得爱自己的家乡!保卫自己的家乡!更重要的是加紧军民合作来驱逐敌人,保护大西南!我们是真诚的希望打击来推动木刻运动,共同来使用这支武器。

依据上述需要关心的四个问题“桂南的战争”“战争底下的民众”“民众武装”“军民合作”,《战时木刻》拉开了保卫家乡、保护大西南的帷幕。

第一期刊登的三幅木刻均为野明作:《王大嫂、张大妈,凑点军粮喂战马》《我们也有保卫家乡的刀枪》《我们也有美丽可爱的家乡》,呼吁大家共同保卫可爱的家乡。1940年11月3日第五期、1940年11月17日第六期、1940年12月1日第七期刊登的木刻作品有野明的《节约、储蓄、救国》《血债血还》《回到南宁城》、丁聪的《送寒衣》、昇阳的《敌人的末路》、辛人的《在铁蹄下的家乡》、常学的《不是没有家》等。另有文章数篇,如许淯的《寒衣诗》、野明的《南宁,是我们的》、林宁的《不是没有家人的人们》等。所有作品和文章均反映桂南地区的战争及民众生活,呼吁军民合作,保卫家乡,保卫祖国;充分体现了桂南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如野明在《南宁,是我们的》一文中所说,三年来,我们坚决的抗战,我们血肉般的团结,奠定了我们抗战到底的决心,巩固起胜利的基础了。

1941年新年伊始,皖南事变发生,大后方的政治空气骤然紧张,各界进步人士遭逮捕,各种进步书刊、报纸被查禁,广西的木刻运动也陷入困境。1月中旬,全国木协总会会址被当局查封,随后,总会负责人刘建庵、黄新波等相继离开桂林,全国木协总会工作由此停顿。由此可推断《战时木刻》于1941年3月16日出版最后一期终刊应该是囿于战争、政治原因。

二、《柳州日报》的木刻副刊《草原木艺版》

1941年下半年,部分出走的民主进步文化人士陆续返回,大后方文艺界又逐渐活跃起来。广西地区的木刻运动再次如火如荼地展开,《柳州日報》的木刻副刊《草原木艺版》也应运而生。《草原木艺版》于1941年9月8日创刊,共出五期。黄荣灿在该刊的“开场白”中讲道:

新开垦了这块草原,只愿能自由在战争的旷野上发展,不脱根的联结一起,广大的草原,有着千万的牛群,“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为战争新生,胜利,进步做长期努力。要是有人掀开了这个草根,最少要做到种子已经播下存在了。少数力量不够,希望更多的木艺工作者协作,多寄来木刻(原版),与艺评编等的纸,但是离开抗战现实的东西,是不要的。

黄荣灿作为该刊的主要负责人,一是希望《草原木艺版》能够长期出版;二是希望广大木艺工作者能够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日;同时这段“开场白”也表明了该刊的创办立场——“为战争新生,胜利,进步,作长期努力”,也提出了用稿要求——“离开抗战现实的东西,是不要的”。《草原木艺版》以刊登木刻作品为主,同时刊登木刻理论文章及各地来信等。据现有史料该刊第一、二、三、五期,共刊登李桦、黄荣灿、陆田、刘建庵、野明、黄新波、沙汀、丹风、武石等十多位艺术家的木刻作品20余幅,以前三期最多。作品均反映抗战实情,有表现人民大众对胜利的渴望,如第一期的《追求光明的人们》(李桦)、第二期的《我等着你说的日子》(力军);有激励后方民众奋起抗战的,如第一期的《生与死的搏斗》(力军)、第二期的《送茶女》(黄新波)、《生者之于死者》(武石),第三期的《当兵去》(陆田)、《他死了》(武石),第五期的《我们要反攻》(野明)等;也有表现后方建设的,如第一期的《垦》(沙汀)、第二期的《湘东小煤坑》(李桦)、第三期的《生产保家乡》(汪子美)等。

《草原木艺版》的理论文章多由黄荣灿撰稿,如一、二两期连载的《木刻艺术创作技术谈》和第五期的《A.克拉甫兼珂——革命浪漫主义的木刻版画作家》,其中《木刻艺术创作技术谈》一文写道:

伟大的民族革命,把木刻活动的范围推广了,木刻在战争中也尽了她的宣传任务,但是我们感到不够,她还未能产生更大的、更强有力的、更尖锐的,政治上的宣传功能。一个进步的作家,除了保有纯熟的创作技术和技巧外,正确的理论知识也必须具有。假如缺乏了正确的理论知识,也只能使作品成为技术的驱壳。

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该刊的理论文章一方面讲述木刻创作技术,为木刻工作者提供可资参考的更直接、更具体的实践技法;一方面从艺术的高度,确保木刻工作者创作所需的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精神内涵;同时介绍国外知名版画家,开阔木刻工作者的视野。现有的四期,虽然刊登的文章数量有限,但不难看出所有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草原木艺版》每期基本上以多幅木刻作品和一篇理论文章的形式出现,其中二、三期开辟“作者信抄·消息”栏目,第二期刊登了浙江、曲江方面的来信,第三期报道了来自长沙、桂林、曲江、浙江等地的木刻消息及武石、李海流、刘仑、吴琬、梁永泰等木刻家的近况,通过这个栏目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各地的木刻运动情况,更有利于团结各地的木刻工作者。

三、《柳州日报》的木刻副刊《草原木刻艺术》

《草原木艺版》停刊数月后,于1942年4月22日以《草原木刻艺术》之名复刊。黄荣灿在创刊号的“寄语”中讲道《草原木艺版》“因种种关系,终于停刊数月,现在复刊为《草原木刻艺术》,我们能力虽小,但自信热情颇高,我们希望它不再夭折,但更希望战友的协助”。何树槐对木刻工作者提出了“希望”:把握时机,加倍努力,坚定信心,勿再苦闷彷徨,磨利你们的刀锋,磨光你们的木板,更深一层的刻画现实,来推进伟大神圣的反侵略战争。刘仑指明了木刻工作者的前进“路向”:一是木刻创作与运动的路向要完全配合时下的政治一同发展,二是必须继承木刻界的革命的传统精神。然而《草原木刻艺术》并没有像编者们期待的那样,1942年5月9日《柳州日报》第四版出版《草原木刻艺术》第二期(上辑)后,该刊便“夭折”了。

《草原木艺版》第一期由三幅木刻作品构成:黄荣灿的《同志们!前进!》、刘仑的《建设科学的国防》、野明的《送粮道上》,每幅作品表现不同的主题,但均以鼓舞将士、激励民众为目的。第二期由文章、作品两部分组成。因该期在五月份出版,作品和文章中较多纪念“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共有的三幅作品《纪念“五四”》(力军)、《五卅惨案》(林汉幕)、《我们歌唱五月》(刘仑)以及署名家平的文章《我们讴歌五月》均反映这两个题材。此外,第二期还刊登了黄荣灿的《木刻简史》和柳倩的《木刻艺术的表现形式》,从木刻的发展过程以及它的表现形式更深入、更具体地介绍了这门艺术。

四、《柳州日报》的木刻副刊《草原木艺版》

1942年10月30日,以《草原木艺版》为名的木刻副刊再次出现,每半月左右出版一期,至同年12月26日,共出版五期。虽然《草原木艺版》从第一期起编,但并没有“发刊词”也没有“寄语”。

1942年10月10日,中国木刻研究会(2)与黄图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展》(柳州展区)在柳州大南路广东同乡会文化服务部举行,展期5天,14日闭幕,展出了包括现代木刻、古代木刻、西洋木刻等共计千余件作品,如此大规模的木刻展览在小城柳州举行尚属首举。虽然展期只有5天,但参观人数近7000人。柳州展区主要由黄荣灿和陆田等人负责,《草原木艺版》第一期刊登了黄荣灿的文章《全国木展会柳州展出报告》,从以下几点详细介绍了柳州展区的具体情况:(一)参加作者及作品数,(二)展览会内容,(三)出版及海报种类,(四)会场情形,(五)流动至桂林、桂南各地的情况。第三、四期连载的《一九四二年“双十全国木展”的介绍和批评》从两个方面对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展》进行评述:(一)从双十全国木展看中国新兴木刻的前途,认为木刻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质的提高”“民族形式的建立”“题材广泛的采取”;(二)介绍双十全国木刻作品及作者,分析了南北地区的作品差异。《草原木艺版》对这次《双十全国木展》(柳州展区)的真实客观记载,无疑为深入研究抗战美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史料。此外,第一期的《我是怎样学习木刻的?》(林绵文)、《新人木刻二幅》和第二期的《我学习木刻的经过》(江虹)等文章,使广大木刻工作者通过对他人学习木刻经验、过程的了解,可发现自身缺点,弥补不足。第四期刊登林樱的《一个艺人的倒下》,沉痛悼念木刻家罗清帧之死。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评价
抗战时期贵州的出版业探究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抗战时期桂林音乐团体简介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版《新民报》的编辑思想及办报特色研究
抗战时期贵州难民救济历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