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思维而教: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索
2019-07-11曹薇祖瑞
曹薇 祖瑞
摘要:Integrated skills板块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师生交流、看图说话、小组合作等方式,多元组合,螺旋上升,在一系列活动任务链中点燃思维火花,拓展思维空间,引发思维碰撞,促进思维发展,编织思维网络,提升思维品质,构筑“为思维而教”的英语课堂,实现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活动设计;思维发展;思维品质;初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B-0072-04
英语是一种语言,承载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思维的重要载体之一。龚亚夫认为,语言教育不仅有教会学生交流,还有培养思维能力的功能和任务,特别是用另外一种语言思维的作用[1]。在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之后,英语学科提出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维核心素养,将思维发展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凸显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好地统一起来。然而,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響,英语教学通常将重点放在“考点”知识讲解上,出现了“为知识而教”的碎片化教学现状,使学生思维长期处于僵化状态,学科关键能力、适应社会的必备品格得不到很好发展,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成了一句空话。
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根本在于对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发展要有一个明确认识。教学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思考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为思维而教”。我们教师要转变“为知识而教”的观念,明确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场域在课堂,要使课堂充满浓郁的思辨色彩,成为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场域[2]。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教学设计,其着力点应放在如何能更加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上。课堂实践是阵地,其主要行为应放在如何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中,让我们的课堂闪耀着思维的火花,构筑“为思维而教”的英语课堂,实现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
译林版初中英语七上Unit 3 Integrated skills板块主要内容是Millie和她的朋友谈论每天如何到校的情况,相互之间交换信息,通过听对话之后完成三项任务:看图选择到校方式,完成到校方式和花费多长时间到校的信息表,根据前两项任务完成短文。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交换信息,在完成任务中学会简单描述不同同学到校的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发展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内容看似简单,但在简单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在轻松交谈中点燃思维火花
轻松的氛围有利于交谈中信息的有效沟通、交流。课一开始,执教教师从常规的问候开始,询问了学生最熟悉的早上起床、吃饭以及到达学校的时间,自然过渡到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上来,在师生自由漫谈中交流了信息,在信息交流中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不知不觉中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态环境。
T: Whats your name?
S1: Im…
T: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every morning?
S1: I get up at 6:30 every day.
T:When do you usually have breakfast?
S1: I always have breakfast at 6:50 in the morning.
T: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every day?
S1: I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my home is near our school.
…………
在学生与教师轻松的交流中,消除了学生的拘谨,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的对话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因交流的话题与文本是一样的,也为后面的听打下了基础,做好铺垫。
二、在看图说话中拓展思维空间
看图说话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训练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说话的综合训练。看图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说话是思维的结果。学生在看图、解图的过程中拓展了思维空间,促进了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执教教师巧妙地利用了看图说话这一独特的功能,配置了八幅动态、形象且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到达学校的表达方式(两种表达ride a bike to get to school/get to school by bike等)和花费多长时间到达学校的表达方式(How long does it take …? It takes … about … to get to school.),之后,通过展示不完整的图片让学生先猜测是什么交通方式,然后说话。
猜测的活动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抢答”的愉悦中说出并巩固所学的到达学校的表达方式。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从观察形象的图片到抽象地语言描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了思维品质。
三、在小组合作中引发思维碰撞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特点,依据教材文本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我们应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和实时、恰当、客观的评价,要善于利用评价结果来调控、改善我们的教学内容及进程。
在学生掌握了到校的几种表达方式后,执教教师设计了如下两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看图说话,在对话中综合运用听力任务中所需要的重要句型,在合作中激活彼此的思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活动1:Pair work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make a short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A: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every day?
B:I get to school … every day./I… to go to school every day.
活动2:Group work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ell your partner how they get to school.
A: How does Grandpa get to the park?
B: First, he … to …
C: Next, he … to …
D: Finally he …
这里的Pair work是最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局限于双方的思维碰撞、沟通交流,带有控制性的操练色彩,为接下来的group work做好了铺垫。此时的group work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景,围绕着到达某地的表达方式这一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给组内的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个性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
四、在听说结合中促进思维发展
在语言学习中,听和说是重要的目的和手段,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思想的交际过程,听是语言的输入,说是语言的输出,输入与输出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其中最具影响的是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Swain认为,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既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又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出,输入与输出不可分割[3]。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应是同步的,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但部分教师将听力教学等同于听力测试,将教学目标和重点放在完成教材文本的听力练习上,整节课都是在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4],缺乏将两部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的意识。这种听是听,说是说的教学使得听说能力培养易位,得不到同步发展[4]。为此,我们应在开展 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学中听说同行,開启多思维通道,在听说结合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
本节课三项听力任务十分简单,执教教师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任务完成,而是在每一项任务完成之后及时加强了说的训练与巩固。教师在看图选择到校方式之后,让三组六个学生用两种方式说出每个人到校的句子。在完成到校方式和花费多长时间到校的信息表环节,学生在组内相互说出相应的句子。根据前两项任务完成短文后,执教教师设计了“诵读”的任务,学生在边听、边看、边模仿中既巩固了语言材料,提高了语音的准确性,提升了语调的适切性,又发展了听说能力,为学生再现知识打下深厚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再现思维能力发展提供了保障。
可见,在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学中教师能设计听说同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启多思维通道,学生便可在听说结合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顺利完成了预期课堂目标。
五、在交流互动中编织思维网络
网络思维是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立体化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它是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思维结构。在本节课,执教教师在听说结合之后,充分利用听力内容,合理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编织思维网络,特意设计了下列两项任务活动。
活动1:Work in pairs
Make a conversation about the ways your partner gets to school. You can do like this.
A: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every day?
B: I get to school …/I … to school.
A: How long does it take?
B: It takes me about … minutes.
活动2:Work in groups
Make a survey about the ways your group members get to school, and then make a report. You can use the below as a model.
It's a long way from my home to my school. I_____to school every day. It takes me about _____minutes. I often get up at _____. My friend _____ lives near our school. He/She_____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It takes him/her about_____ minutes. He/She always gets to school _____. _____goes to school_____. It takes him/her about_____ minutes to get to school.
…………
此为开放的两项活动,是听说结合活动的延伸,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动,在听说中发展多种思维能力,同时为课后的活动设计搭建了支架,提供了范例,奠定了基础。这类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分析,可以采用概括复述听力内容、角色表演、小组访谈、分组辩论、撰写新闻报道及调查报告等实用性文体的文章等,复述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再现思维,角色表演、小组访谈与分组辩论活跃了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与创造思维,新闻报道及调查报告等为抽象逻辑思维、聚合与发散思维、分析思维及创造思维等提供了活动场域[5]。多种思维一起构成了思维场域,学生在这些开放性任务引导下,交流互动,听、说、读、写多元结合,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升,促进了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编织了思维网络。
六、在课外活动中提升思维品质
英语课堂教学是实现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发展英语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重要场域。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学使学生通过对听力内容的理解、思考、评判,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语篇知识、文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核心素养。而这些仅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课外活动的延伸是发展学生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重要场域。鉴于此,执教教师布置了一项课外活动设计的任务,让学生对本年级学生到达学校的方式进行一次调查,要求自己设计调查表格,每班样本不少于5人,然后根据调查情况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该活动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英语“做中得学”的理念,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了思维品质。
美国学者S.阿瑞提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6]。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任务[7]。本节综合技能课突破了“为考试而教”的禁锢,围绕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等方面,从学生学的课程视角,基于学生的心理逻辑需求,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了一条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多维任务链,引导学生在听说结合、多维并举中用英语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厚实稳健地成长,为探索、构筑“为思维而教”的英语课堂做出了努力。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26-34.
[2]祖瑞,曹薇.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6):36-40.
[3]贾冠杰.二语习得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8.
[4]楊梳琴.《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听力教学活动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10):22-26.
[5]祖瑞,沈新良.听说结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6):12-15.
[6] 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M].钱岗南,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9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