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浅析

2019-07-11叶斯波拉提浩兰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军山哈拉北西

叶斯波拉提·浩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

西天山成矿带是中亚天山向我国境内的东延部分,有“亚洲金腰带”之称,特别是众多大型超大型金、铜矿床在临近中亚天山地区陆续被发现,显示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地质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针对该去开展过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发现了一大批铜、金矿床(点)。而博古图金矿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该矿金资源储量巨大,具有非常优越的找矿前景。文中主要对博故图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区域地质特征

博故图金矿位于哈萨克斯坦~什基里克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呈EW向狭长带状分布,是在元古宙变质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石炭二叠纪火山~沉积盆地,以产金、铜、铅锌矿为主,是西天山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矿带呈近EW向带状展布。博故图金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阿克沙克组地层中,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主要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为Au、Cu共同的矿源,是有利的成矿层。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是西天山地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层之一,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

2 矿区地质特征

(1)矿区地层。大哈拉军山组(石炭系)在区内发育广泛。矿区的主体主要由大哈拉军山组(下石炭统)所构成,改组地层有上下两个亚组之分,在该矿区域的中北部区域上分布着下亚组,凝灰岩(流纹质)以及流纹岩,角砾凝灰岩(流纹质)是其主要的组成;在该区区域的南侧位之上分布着上亚组,英安斑岩以及安山岩和砂岩(凝灰质)薄层与岩屑晶屑凝灰岩(安山质)是其主要的组成(图1),大哈拉军山组下亚组是该矿金矿体的主要赋部位。

(2)矿区构造。该区区域上主要发育断裂构造特征,展布方向为北西向,同时还发育近东西向断裂。近南北走向的选咧分布于矿区的周边。在该矿区域的南侧位之上由伊什基里克基底断裂呈近东西向进行展布,该区被F5断裂(东西向)是伊什基里克基底断裂的次级断裂,对区内进行横穿,区内的构造蚀变带受其影响形成,糜棱岩化以及石英脉和角砾岩以及碳酸盐脉等较为发育,硅化以及泥化和碳酸盐化以及绿泥石化等是该区的主要蚀变特征,金矿化较弱,发育强烈的蚀变周围,钾长花岗岩产出特点为岩株状,分布于断裂裂带区域上。

图1 矿金矿体的主要赋部位

区内发育(F1~F4)等4条呈北西向展布的断裂,区域上的东西向断裂对这些次级断裂形成明显控制。岩石破碎特征在断裂带内比较明显,具有非常强烈的蚀变特征,绿泥石化和硅化以及娟英岩化和碳酸盐化是该区的主要史变特征。侵入的小岩脉为中酸性。破碎蚀变带(Ⅰ-1号)受控于F1断裂带,同时在产状以及形态和规模是矿体(Ⅰ-1-1、Ⅰ-1-2号)均受控于该断裂带,发挥着控矿和容矿的重要作用。破碎蚀变带(I-2号)受控于F2断裂带,矿体(I-2号)均受其控制。

(3)矿区岩浆岩。石英钠长斑岩是该区的发育的主要侵入体,辉绿岩以及钾长花岗岩在区内发育较少,大哈拉军山组下亚组受其侵入,区内的金矿化和金矿体与区内是石英钠长斑岩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1-3]。

3 矿床地质特征

区内的断裂蚀变带呈北西向展布,对该区的金矿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构造(F1-F4)相互对应构造蚀变带。宽度在100m的是该区蚀变带的最宽处,蚀变带内是该矿矿体的主要分布区域,尖灭再现特征存在的地表位置的矿体上。绿泥石化和粘土化和硅化等蚀变较为突出的区段上,发育金矿化明显。

(1)矿体特征。破碎蚀变带(Ⅰ-1号)分布着矿体(Ⅰ-1-1号),蚀变岩(破碎硅化)是该矿的主要赋矿岩石,角砾凝灰熔岩(流纹质)与脉岩受到侵入是区内的主要原岩。断裂构造蚀变带(F1)严格控制着矿体,矿化最为优越的地方出现在强烈的黄铁娟英岩和硅化的区域上,具有非常富的品位。

破碎蚀变带(Ⅰ-2号)产出矿体(Ⅰ-2号),相距200m距离的南西侧破碎蚀变带(Ⅰ-1号),二者产出特点为平行特征。断裂(F2)对其形成明显的控制。第四系分布于矿化蚀变带的两侧端部,石英钠长斑岩(蚀变)是其主要的容矿岩石。

(2)围岩蚀变。褐铁矿化和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是其主要的围岩蚀变特征,同时还有绿泥石化和粘土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等蚀变类型。

(3)矿石结构、构造。自形半自形和他形以及固溶分离结构是该矿矿石的主要结构特点,角砾状以及星散状和细脉状与团块状等是其主要的矿石构造。自然金和黄铁矿等是其主要的狂欢四金属矿物,方解石以及石英和绢云母等是其主要的脉石矿物。

4 控矿因素分析

(1)地层控矿。Au以及As和Sb与Ag元素在大哈拉军山组(下石炭统)火山熔岩建造含量较高,为金矿提供了良好的矿源。强烈的岩浆活动发生在早期,喷发岩带呈现东西向的展布特点,中基性熔岩主要分布在中西段位之上,多韵律多旋回喷发主要出现在东侧区域上,金矿化在各期均较发育。为金矿找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酸性脉岩受后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发生侵入,成矿物质在火山岩内顺着呈北西向展布的断裂构造带,不断被热流体进行萃取,发展成含矿热液,富集在构造的有利部位,并不断沉积形成矿体。大哈拉军山组(下石炭统)是区内金矿化(构造蚀变岩型)的主要分布地层。

(2)断裂构造控矿。①在伊什基里克基底断裂(东西向展布)区域上存在化探分散异常以及金矿化,矿液的运移主要受控于基底断裂(东西向),发挥着重要的控岩控矿作用。②金矿化和矿化带和中酸性脉岩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次级北西向展布)为矿液的聚集沉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发挥着重要的容矿作用。

(3)北西走向的脉岩对金矿化的控制。煌斑岩脉以及石英钠长斑岩脉在断裂带(北西向)进行侵入,矿化蚀变非常突出,该矿的热液来源促进了附近金矿化,煌斑岩脉与英钠长斑岩脉在蚀变的作用下形成单独的矿体。

(4)热液蚀变对金矿化的控制。构造破碎热液蚀变对该区的金矿化形成明显的控制,分带特征在热也蚀变中非常明显,由外向内分别为青磐岩化带以及黄铁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等。黄铁娟英岩化与硅化带是金矿化的主要分布区域,蚀变的范围与强度直接影响金矿化,矿化蚀变带是金矿体的主要分布所在,弱的金矿化主要分布在外带~青磐岩化带,工业矿体在此未见。

5 成因分析

区内具有非常复杂的成矿地质环境,区内的地层层位以及热液蚀变和构造破碎以及岩性建造等对区内的成矿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依照该区的金成矿特征,并与其区内的某些代表矿床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金成矿主要由火山沉积(泥盆纪)所提供,中酸性岩脉断裂构造破碎蚀变后期的侵入,形成的热动力作用进一步活化和迁移沉淀了金,构造蚀变岩带(北西向)为其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低温热液-构造破碎蚀变岩型是该矿的主要成因类型。

6 找矿标志

①角砾凝灰岩(流纹质)和流纹岩(酸性火山岩上侧)在大哈拉军山组的交接位置。②浅成中酸性侵入岩与构造破碎带(北西向)。③石英细网脉(岩石中发育)与石英脉出露于地表。④硅化以及和铁矿化与绢云母和黄铁矿等史变类型是矿化体与矿体的直接找矿的重要标志。⑤存在Au地球化学异常,有Au-Ag-As-Sb-Cu-Mo元素组合。

猜你喜欢

军山哈拉北西
因鹦鹉收获精彩的“问题”学生
“蟹”逅军山湖
是谁对书不敬
小雨滴的家
哈拉和卓384号墓葬出土棉布袋的修复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论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带的确立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有趣的军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