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7-10王维花赵开玲

新课程·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教学模式

王维花 赵开玲

摘 要:“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古诗文时总结出来的学法指导模式。经过探索,实践过程大致分四步走,即:读中学读,读中释意,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关键词: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一、现状探究

古诗文可以培养孩子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如钥匙般开启孩子语言之门。在小学阶段文言文屈指可数,使得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研究长期处于薄弱环节。由于教材中内容的缺乏,师资力量的贫乏,课堂教学效率的低效,教学质量的考核,只能望“文”兴叹。

二、概念及理念

经过探索,我们用“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学习古诗文。全过程大致分四步走,即:读中学读,读中释意,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实践过程凸显以读为主线,学生在读中轻松地学习古诗文,故称“以读代讲古文新读”。

三、教学列举

“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如何教?结合学法,以执教的六年级上册《伯牙碎琴》一课为例,其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句意,读懂故事。

3.可以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中释意

板书课题,解释题目。用形声字的方法,强调“绝”的字义,及书写习惯,师绘声绘色地讲伯牙绝弦的故事。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注释,读通句子。

指导学习“善哉”“峨峨兮”两个词,读准读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好词语所在的句子。

指导学生将课文完整地读下来。

同桌合作交流,互相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弄懂词语的意思,再弄懂句子的意思。

①善②善③念④必得之⑤谓⑥乃

同桌合作交流,理解词义,句意,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组:①善②善。

理解四个“善”,一字多义的现象,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理解词意,再理解句意。

第二组:③念④必得之。

第三组词语:⑤谓⑥乃。

句子的理解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二)读中学读

教师范读,把握好古文的节奏、语气、语调,声情并茂地读古文。

师生合作朗读句子,同时加入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男女组同学对读。

指明两名学生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展示课文朗读。

每句话去掉半句读,帮助背诵。

(三)以读练讲

借助文本,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指名汇报:生借助文本,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脱离文本,加入想象,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四)读中入境

创设情境:

引读: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悠扬,伯牙鼓琴,子期听琴,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的巍峨,鐘子发出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引读: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

(引读)我志在徐徐清风!生:徐徐兮若清风。我志在潺潺溪水!生:潺潺兮若溪水。

我志在依依杨柳!生:依依兮若杨柳。我志在帘帘飞瀑!生:帘帘兮若瀑布。

板书:所念必得

理解知音,师板书:知音

情境创设:

练笔:你就是伯乐,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请拿起你的笔,用几句话写下你此时的感受。

(课件出示:伯牙知遇钟子期,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妙哉!妙哉!。”)

(五)读中悟情

拓展: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的中秋再相会。可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播放课件)

借助音乐,让学生理解体会伯牙失去知己子期的悲痛心情。

生理解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师生深情吟诵伯牙在子期墓前写的一首短歌。

(六)读中吟诵

师生深情吟诵短诗。

板书:经典

四、核心要素

古诗文教学离不开想象,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入诗所描绘的意境,还原文章描绘的鲜活场景,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才会慢慢溢出,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才能相通相融,产生共鸣。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核心要素。通过诵读让学生通晓词意,去感受作品的韵律之美,同时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让作品入情入境,陶冶情怀,真切感悟。

五、成效及推广

为了促进“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推广,组织教师轮番深入实验课堂,借助系列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展示,通过竞赛,开展古诗文系列论文研讨评比活动,优化教学模式。“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通过有效朗读改掉了古诗文课堂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做法使学生能够自由灵活、轻松自在地理解古诗文。教学模式实验成功,开启了古诗文新的教学之旅,为古诗文课堂教学提升了效果。

参考文献:

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201。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培养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