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2019-07-09赵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焦虑脑梗死护理满意度

赵娟

【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专业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有38例患者表示满意,占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给予专业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改善医患关系,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脑梗死;心理护理;焦虑;护理满意度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疾病具有多变性、突发性、复杂性,治愈率低,预后差。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态度悲观,往往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急躁、抑郁等情感障碍[1],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患者负性情绪一方面会抑制大脑皮层功能,另一方面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患者均为本院脑梗死病人,共8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神经内科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8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44~84岁,平均年龄为(63.5±4.6)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42~85岁,平均年龄为(62.9±4.5)岁。纳入标准:1)患者接受临床诊断及MRI、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与国际临床诊断标准相符[2];2)医学伦理会认可此次研究,所有纳入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疾病及确诊为重要脏器疾病者;2)意识模糊、认知功能缺陷患者以及精神障碍疾病患者;3)存在恶性肿瘤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4)病情危重、病情恶化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环境护理、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专业理论支持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3个方面:1)基础护理。以亲切、友好的态度迎接患者入院,由专人指引患者熟悉院内环境及规章制度,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生活。主动与患者沟通,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与患者交谈,对患者给予理解与尊重。赢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实施一对一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关注患者情绪变化,若患者不配合,要耐心解释、劝说,鼓励患者表达情感,缓解心理压力。2)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多伴随紧张、烦躁等心理,容易产生绝望、悲观心理,部分患者甚至存在自杀倾向。针对该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理解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重建信心。若患者沉默寡言,则要认真揣摩患者的心理,找到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打开心结。与此同时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减少对患者的刺激,给患者以安全感。3)恢复期。对恢复期患者的护理重在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该疾病尽管病程长,但仍有治愈的可能,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与此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疾病康复。

1.3观察指标

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采用SDS、SAS量表测评,总分最高80分,分级标准为:标准分51分~59分为轻度,60分~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3]。科室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共包括20个问项共计100分,>85分十分满意、65~84分基本满意,<65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有數据均在SPSS22.0统计学处理软件上进行,所有计数资料采用%予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值予以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性用t检验。以0.05作为结果判定界限,P<0.05可判断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给予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VS对照组为95.0%VS77.5%(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大部分患者发病时无心理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心理压力大,多伴随烦躁、恐惧、抑郁等心理,且由于该疾病病程长、预后差,患者对疾病恢复持悲观态度。因此,临床强调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专业心理护理,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需长期卧床,行动受到限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闷闷不乐,对自身病情无信心,甚至会产生自杀心理。护理人员要从基础护理、急性期、恢复期不同阶段入手,针对各个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康复信心,不仅能够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防止患者产生心理问题,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加快病情恢复。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应用专业心理护理,发现该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达到95.0%,显著优于对照组,体现了专业心理护理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专业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程红,徐耀凤,唐艳琳.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137-138.

[2]李允晴.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研究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3):145-146.

[3]郭建梅.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2979-2980.

猜你喜欢

焦虑脑梗死护理满意度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