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个体化营养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7-09吴倩王秋杰金融
吴倩,王秋杰,金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北京1000700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每年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居高不下。2013年中国肿瘤发病例数约为308万,约占全球肿瘤年发病例数的20.7%[1];全球每年肿瘤死亡病例约为820万,中国人口约占全球19.31%,肿瘤死亡病例约占全球肿瘤死亡病例的26.90%[2]。肿瘤患者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如抑郁、焦虑,甚至绝望[3]。手术、化疗和放疗是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虽然化疗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也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为解决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及不良反应的问题,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4-5]。为探索本院肿瘤化疗患者上述问题,本研究对12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分析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及生活质量等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病理诊断为肿瘤,均接受了化疗;②随访时间≥12个月;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等;②合并其他能够引发心理疾病或情绪障碍的疾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20例肿瘤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接受了常规卫生宣教,观察组患者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了常规卫生宣教加心理干预联合个体化营养管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类、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干预措施
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卫生宣教。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规范常规管理办法:①重视情感交流,主动接近患者,多说亲切的话语,多做关爱性动作,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②加强防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6]、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7]对患者化疗前后情绪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提示情绪越差。采用简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BPOMS)[8]及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QLQ-C30)[9]对患者化疗前后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BPOMS中紧张-焦虑、抑郁-沮丧、发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惑评分越高,提示心境越差;但精力-活动评分越高,提示心境越好。QLQ-C30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通过对生活质量的调查,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1年生存情况。随访方式为电话和门诊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护,防止意外,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在口袋内放置或在衣服上缝上带有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安全卡。③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因个别患者的自理能力差,需要在生活上给予更体贴入微的照顾。④避免各种负面心理刺激,鼓励患者多进行脑锻炼。⑤按医嘱用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⑥对卧床不起的患者加床档,每2小时翻身1次,预防褥疮,定时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
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措施在常规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加强了心理干预和个体化营养管理。①心理干预措施:首先对患者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梳理,找出问题所在;其次,针对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点进行解决,从患者自身、患者的家属、患者的社会关系、医院环境、疾病等方面依次进行心理干预,达到全面着手,不留“死角”;最后,让患者和患者身边的每个人都成为宣传心理正能量的人,达到宣教、疏导、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②个体化营养管理措施:在患病过程中和治疗疾病时患者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针对患者出现的饮食问题给予针对性健康饮食管理,如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A和HAMD评分比较
化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AMA、HAMD 评分分别为(22.3±2.9)、(22.6±3.3)分和(22.9±3.2)、(21.9±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 HAMA、HAMD评分分别为(7.4±1.1)、(9.2±1.3)分和(10.2±2.1)、(11.3±2.0)分,均低于本组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9、6.819,P<0.01)。
2.2 BPOMS评分比较
化疗前,两组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发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惑、精力-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发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惑评分均低于本组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力-活动评分高于本组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发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4、4.146、8.832、4.205、5.708,P<0.05);而精力-活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7,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BPOMS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的BPOMS评分比较(± s)
注:a与本组化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化疗后比较,P<0.05;c与对照组化疗后比较,P<0.01
心境紧张-焦虑抑郁-沮丧发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惑时间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对照组(n=60)24.7±4.7 19.2±4.0a 30.9±6.2 24.2±5.3a 19.8±4.4 14.6±2.7a 15.3±2.8 11.3±2.8a 10.8±2.5 8.7±1.9a 6.7±1.3 9.8±2.0a观察组(n=60)25.3±4.9 17.4±4.1a b 31.4±6.3 20.3±5.0a c 20.1±4.7 10.7±2.1a c 15.9±2.7 9.4±2.1a c 10.9±2.6 6.9±1.4a c 6.6±1.2 14.3±3.2a c精力-活动
2.3 QLQ-C30评分比较
化疗前,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32、7.223、4.927、4.761,P<0.01)。(表3)
2.4 生存情况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死亡21例,对照组患者死亡25例。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
表3 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比较(± s)
注:a与本组化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化疗后比较,P<0.01
生活质量身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前化疗后45.6±6.1 57.4±8.4a 46.9±4.9 57.5±7.4a 38.7±4.0 55.7±7.5a 50.2±7.1 65.4±8.7a 46.2±6.4 64.7±6.8a b 47.4±5.3 67.8±8.2a b 38.5±4.6 63.3±9.3a b 51.3±7.3 73.5±9.9a b时间对照组(n=60)观察组(n=60)
图1 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肿瘤化疗患者的 1年生存曲线
3 讨论
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是其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需求未满足会对患者应对疾病及其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并增加医疗服务负担[10]。相关研究认为肿瘤与压力、炎性反应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压力和炎性反应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性因素,特别是在肿瘤的进展期[11]。
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化疗前后患者的情绪、心理以及身体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紧张-焦虑、抑郁-沮丧、发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惑评分均低于本组化疗前(P<0.05),而精力-活动评分高于本组化疗前(P<0.05),提示化疗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改善。这与其他临床研究结果一致[3,12]。同时,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这与其他临床类似研究结果一致[13-14]。而QOL-C30评分结果显示,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化疗前(P<0.05),且化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个体化营养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肿瘤患者的情绪、心理和生活质量三者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15]。对患者的1年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死亡21例,对照组死亡25例;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化疗后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情绪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心理干预联合个体化营养管理对疾病发展有抑制作用[16]。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患者身心得到健康引导,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机体内的抗病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蔓延。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联合个体化营养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改善其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