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7-09徐惠丽韩永红王纯卢驰曾娟
徐惠丽,韩永红,王纯,卢驰,曾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武汉4300140
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是输尿管上皮癌中的一种,也是泌尿系统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低[1-2]。患侧肾输尿管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标准手术方法,但患者术后易复发膀胱癌,预后较差[3-4]。目前,国内关于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32~78岁;②经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检查确诊为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③均为首次确诊;④因血尿入院就诊;⑤入院前未接受过其他抗肿瘤治疗;⑥有手术指征[5]并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肺、肝等其他器质性病变;②不愿接受手术治疗;③已发生膀胱、胸腔、腹腔转移;④患膀胱癌或有膀胱癌史;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⑥临床资料不完整。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33例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其中男77例,女56例,平均年龄为(62.49±7.52)岁;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66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67例。
1.2 资料收集及预后评估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腰痛情况、合并慢性肾脏病情况、肿瘤位置、肿块数目、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后随访2~60个月,每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每3个月进行上门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4月,记录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否复发膀胱癌、是否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等情况,以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作为预后评估的标准,若出现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则表示预后不佳,反之则表示预后良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依据预后评估结果,133例患者中预后不佳56例,预后良好7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块数目、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合并慢性肾脏病情况和膀胱灌注化疗情况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腰痛情况、手术方式、肿瘤位置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133例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1 (续)
2.2 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慢性肾脏病情况、肿块数目、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膀胱灌注化疗情况)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肾脏病、肿瘤直径≥3 cm、病理分级为G3级、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未接受膀胱灌注化疗均是影响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表2)
表2 133例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输尿管的上、中、下段黏膜层均被尿路上皮细胞覆盖,与尿液中的致癌因子接触后,可能引发尿路上皮细胞癌,但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的发病率较低[6]。血尿是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的首发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因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梗阻或痉挛,从而导致腰腹部不适或疼痛[7]。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但病理学活检仍是诊断的金标准,根治性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是临床治疗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与开放性手术比较,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8-9]。
研究显示,输尿管上皮细胞癌发病机制较复杂,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肾功能较差,术后无法使用铂类化疗药物,往往预后不佳,目前关于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仍未明确,相关研究也较少[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慢性肾脏病是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合并慢性肾脏病可能与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情进展有关。肿瘤直径是临床分期中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肿瘤直径≥3 cm的肿瘤发生时间较长、生长迅速,临床分期较晚,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或死亡的风险较大,是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为G3级是影响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病理分级较高的肿瘤患者,术中解剖结构不清晰,手术难度较高,手术效果较差,且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高于病理分级较低的患者,因此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14]。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是影响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韦旗等[15]研究结果一致。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的其他尿路上皮可能也已出现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但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术后易出现复发或转移,预后较差。膀胱灌注化疗是公认的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术后辅助化疗的重要步骤,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可使药物讯速进入肿瘤细胞的细胞核,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预后优于未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16]。
综上所述,合并慢性肾脏病、肿瘤直径≥3 cm、病理分级为G3级、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未接受膀胱灌注化疗均是影响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