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辅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TNF-α、sICAM-1水平的影响
2019-07-09彭新沛
彭新沛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室扩大伴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变,患者早期临床症状较轻,但病情呈现进行性加重,后期多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以利尿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主[1],曲美他嗪属于心肌代谢调节类药物,可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作用,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状况[2],但目前关于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报道并不多,本研究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31~68岁,平均(45.10±4.26)岁。观察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30~66岁,平均(44.97±4.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病例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类型心脏病引发的心力衰竭;心脏手术史;呼吸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口服呋塞米片(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202),10~20 mg/d;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40),5 mg/d;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50045),47.5 m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盐酸曲美他嗪片(南京正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03)辅助治疗,2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
1.4 评价方法
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定量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减小,LVEF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 P<0.05
LVEDD(mm)LVESD(mm)LVEF(%)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67.49±3.51 53.18±3.25a 56.34±2.59 49.95±3.13a 35.22±2.11 41.93±3.27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a观察组 54 67.42±3.80 45.24±3.43a 56.21±2.43 43.67±2.85a 35.34±1.98 48.46±2.94a t值0.099 12.348 0.269 10.902 0.305 10.912 P值0.921 <0.001 0.788 <0.001 0.761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sICAM-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TNF-α(ng/mL)sICAM-1(μ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34.48±4.16 27.53±3.26a 163.29±12.41 94.23±8.74治疗前 治疗后a观察组 54 34.61±3.85 21.24±3.04a 165.08±11.96 75.94±8.96a t值0.169 10.369 0.763 10.738 P值0.866 <0.001 0.447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1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2/54);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2/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属异质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为主,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但多项研究指出遗传因素、病毒感染以及免疫作用共同参与了该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心力衰竭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较为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也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但目前仍无治疗该病的特异性药物,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心力衰竭、延缓心肌重构为目的[3]。利尿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案,其中利尿剂可有效改善体液潴留,β受体阻滞剂可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抑制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阻断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则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或竞争性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相应受体结合阻碍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II转变,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延缓心室重构。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多处于缺氧状态,葡萄糖代谢受到抑制,脂肪酸代谢增强,但脂肪酸代谢效率较低,且产生同等量ATP需要量也高于葡萄糖代谢,因此采用一定药物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十分必要。曲美他嗪是临床常用的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药物,可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调节三羧酸循环,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功能,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且能加快心肌细胞对乳酸等无氧代谢产物的利用,对平衡细胞内外环境亦有一定作用[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LVEF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曲美他嗪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均P<0.05)。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治疗后其水平下调表明曲美他嗪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这可能与曲美他嗪可通过保护线粒体预防细胞凋亡有关。sICAM-1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物,高水平状态下其会诱导微血管收缩,加快微小血栓形成,影响局部微循环。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用曲美他嗪不会增加用药风险。
综上所述,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sICAM-1水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