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状况与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2019-07-08周小卫曾沙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产后

周小卫 曾沙

【摘 要】目的: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状况与康复治疗效果探讨。方法:样本时间: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样本来源:我院收治的108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54例)阴道分娩(54例),产妇产后42天进行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84例肌力为0-2级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产妇未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Kegel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6个月对产妇进行盆底肌力检测,比较产妇42天后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情况,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复测情况。结果:剖宫产产妇42天后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正常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盆底肌力复测I、II类肌纤维正常率低于治疗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妇女进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力检测;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妊娠与分娩,产妇分娩后会造成阴道壁松弛,分娩过度扩张导致盆底肌与筋膜弹性减弱,并且会出现肌纤维部分断裂现象,产妇主要例临床表现为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脱垂、痔疮、性功能障碍等,而在其围绝经期后,临床症状为子宫脱垂、尿失禁加重等,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1]。因此,对于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状况与康复治疗效果,进行以下探讨。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时间: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样本来源:我院收治的108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54例)阴道分娩(54例),产妇产后42天进行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84例肌力为0-2级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2例)。

其中,产妇年龄21岁至40岁,平均(30.50±5.23)岁;两组产妇一般資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未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Kegel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康复治疗。Kegel训练方法:为患者采取平卧位体位,吸气时进行肛门收缩,收缩6s至10s之间,呼气时放松,之后,再次收缩,循环10次至20次之间,3次/d,持续一个疗程(8周),训练时,产妇需将其臀大肌、腹肌的肌肉进行放松,防止肌肉过于紧张。采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选择平卧位,在产妇阴道内放置一次性探头,观察反馈的电流图像,并对刺激的频率、强度进行合理调整,指导产妇进行放松、收缩训练。电刺激的频率在8-32hz为Ⅰ类肌纤维,20-80hz为Ⅱ类肌纤维刺激频率,最高强度主要以产妇不觉得疼痛为标准,除此之外,根据产妇的实际反应情况,调整合适的强度,并给予其反馈治疗。每周进行2-3次治疗,20-30min/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产妇42天后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情况,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复测情况

盆底肌肉综合肌力评定标准:采用手测分级Oxford评分(modified oxford scale)。检查者将右手的食指与中指放置于阴道,左手放置于患者腹壁,指导患者进行阴道收缩,且轻压阴道后壁组织,对盆底深部肌群进行接触,对其收缩功能进行评价,判断肌力情况。测试分为0级至5级,正常为3级及以上[2]。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SPSS21.0统计学分析,χ2检验计数资料,以 S来表示计量资料,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产妇42天后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情况

108例产后42天妇女盆底肌力正常率为25.00%,不 正 常 率 为75.00%;其中阴道分娩54例,盆底肌力不正常为51例,不正常率为94.44%,正常为3例,正常率为5.56%;剖 宫 产组54例,盆底肌力不正常为44例,不正常率为81.48%,正常为10例,正常率为18.52%;可见剖宫产产妇正常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复测情况

对照组产妇中,阴道分娩合计为25例,0-2级的盆底肌力中I级为23例,II级22例;3级以上盆底肌力中I级为2例,II级23例;I级正常率为8.00%,II级正常率12.00%;剖宫产娩合计为25例,0-2级的盆底肌力中I级为21例,II级21例;3级以上盆底肌力中I级为4例,II级4例;I级正常率为16.00%,II级正常率16.00%。

治疗组产妇中,阴道分娩合计为25例,0-2级的盆底肌力中I级为5例,II级8例;3级以上盆底肌力中I级为20例,II级17例;I级正常率为80.00%,II级正常率68.00%;剖宫产娩合计为25例,0-2级的盆底肌力中I级为7例,II级8例;3级以上盆底肌力中I级为18例,II级17例;I级正常率为72.00%,II级正常率68.00%;对照组盆底肌力复测I、II类肌纤维正常率低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妊娠与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进行及时正确的锻炼训练,能够恢复肌肉功能,对产妇进行产后早期的盆底康复与治疗,可有效预防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产妇盆底肌肉功能,提高生活品质[3]。对产妇采用Kegel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治 疗,其中,采用Kegel训练方法对产妇早期盆底肌力进行锻炼,增强盆底的神经功能,增加盆底肌力;生物反馈电刺激是在产妇食物腹壁与阴道内分别放置电极探头,可观察肌电图、电压曲线等,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并不断调整至合适的收缩,之后,形成条件反射。生物反馈电刺激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不但无痛无创,而且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盆底肌力筛查的盆底功能异常的产妇,并对其康复训练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菊凝,李蓉,王未,等.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1(1):35-37.

杨小伍,刘芳芳,苏娇.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状况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5):36-37.

杨梅126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29(1):121-122.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