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9-07-08李春花
李春花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在随着学生进入小学五年级后,难度逐渐的提升,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存在困难,知识点的增多和难度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依靠个人能力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是新课改后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提倡把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梳理,通过思维导图由点及面的发散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系统,本文将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策略分析
1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知识进行结构化重塑的网络导图,可以将数学学科当中的细微知识点进行串联,由不同的主题结合起来,具象化的展示其中零散的知识点,这种构图的形式类似于大脑的神经网络,通过一个点向周围发散,类似于数学知识体系中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同过一个主题的“纲”,分散到其下的各种“目”,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具象表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构建学生知识框架的办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方法
2.1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课复习当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更加有条理性的去记忆知识点,梳理自己学习中的错漏,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一个单元主题为单位,将“纲要”下的“类目”知识点,通过逻辑关系联系起来,利用多媒体、word、PDF等软件,将知识点的网络图进行直观的呈现,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的看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它可以覆盖学生的知识预习环节和知识复习环节,教师能够通过微课、多媒体图片展示等方式来进行开展。
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和划分,简易方程中有两大知识点,一个是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达数字,一个是简易方程的构建方法,在每个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来展示知识的特性,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得到强化,通过“集中一点,多面展示”的形式,来把“纲要”下的“类目”知识点进行细微化的详解,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2.2用思维导图进行错题归类
“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是学生能力提升最为直接的方式,学生能够在错题当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漏洞和思维上的短板,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错误能够让学生对一个章节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学习当中的错题资源,把错题纳入单元复习当中,在讲到单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归纳错题来展示学生学习当中容易出現的思维弊病,也可以从学生的错题当中分析出自己的教学短板在哪里,这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个提升自我能力的良好机会。
教师可以以知识框架为思维导图模板,去引导学生归纳同类型的错题,比如整数加减发和小数加减法,这二者同为加减法,只是计算的对象发生了变化,通过对知识框架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错题当中寻找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来总结规律,深化认识,从而强化学生的能力。
2.3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的能力,是学生在长期学习当中,通过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储备的增加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习惯,在自身能力强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通过相似的知识点寻求其中的逻辑联系,把新旧知识做体系化的连接,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在新知识点的学习完毕后,教师要联系旧知识点为学生梳理知识点其中的联系,通过相同体系知识下的结构化特点强化学生对于目标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中,多边形的面积与学生学习过的正方形(长方形)面积以及三角形面积,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几个知识点进行关联,从三角新和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讲起,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点去推到未知的知识点。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点来与多边形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整体化的认识,理解也能够更加深刻,开拓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知识内化的效率,对教学有效性的强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想要利用思维导图来优化单元复习课过程,需要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和错题总结能力,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