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恨歌》

2019-07-08刘欢欢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王琦瑶逃离长恨歌

刘欢欢

摘要:作为王安忆的一部重要小说《长恨歌》,以老上海为时代背景,刻画了一个上海女人王琦瑶的一生。王琦瑶的一生经历了多变的命数,以情感为主线,以生活中的逃离和回归为人生转折点,将其人生轨迹划分为四个阶段,王琦瑶在每一段生活经历中不断找寻自我,其思想意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关键词:王琦瑶;逃离;回归

一、现实生活的逃离

王琦瑶出生在老上海的弄堂里,弄堂是她最初想要逃离的地方,在这里,片场的拍摄促使了王琦瑶自我意识的第一次发现,“沪上淑媛”的声名打开了她的人生之门,王琦瑶开始追寻更远的东西,这种欲望愈演愈烈,于是“在选美中实现自己作为女人的本色。”之后与李主任的相识,便是王琦瑶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也是其悲剧人生的开始。在爱丽丝公寓,李主任与她各取所需,王琦瑶沉浸其中并依附于此。李主任不告而别之后,王琦瑶的理想生活因此幻灭,她再一次觉醒。这一次觉醒,是身处困境中未来生活的担忧,王琦瑶何以继续,何以生存,在流言蔓延之际,唯有逃离。

小说开始之前,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弄堂,弄堂下方的绿苔,上方的鸽子,传达出了一种对老上海的反感,暗示了王琦瑶悲情的一生,也注定了王琦瑶“逃离式”的宿命。“鸽子们在上空‘清晰和真切地‘俯瞰这城市的活物,了解城市的秘密,做城市的证人。”正是这样一个环境背景,铺垫了王琦瑶身处爱丽丝公寓时对外界流言蜚语的惶恐和不安,王琦瑶自身与之也显得格格不入,想要冲破牢笼的意识,便在这个时候觉醒。弄堂是她第一次想要逃离出去的地方,爱丽丝本是她的理想世界,到最后也成了她想要逃离的地方。两次逃离,两次觉醒,王琦瑶本身对生活的思考也变得不再理想,尤其是爱丽丝,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开始对生活产生悲情和怀疑的女性。这样一个女性,是否会再一次接纳生活?

二、历经沧桑后的短暂回归

时隔多年,王琦瑶回到了弄堂。逃离之地即是回归之处,王琦瑶以注射护师的身份住在了平安里。此时的王琦瑶,命运玩笑之后,对未来更多的是期待和渴望。康明逊的出现,带给了王琦瑶短暂的安慰,王琦瑶在他这里敞开了心,而康明逊却视她为“不可能的结果”。怀有孩子之后,萨沙成为了王琦瑶爱恨之下的替代品。王与萨沙之间的交往,像是一场彼此都心知肚明的对决,这场对决,又一次以萨沙的不告而别而结束。

在平安里,作者设定了严师母这样一个人物角色,以及她之后的朋友,都像是年轻时陪伴她的蒋丽莉一群。这一系列的情节设定,即像是王琦瑶命运的轮回。王琦瑶在命运安排中,开始以平静的心态回归生活,以一种自我封闭的方式回到与人的相处之中,但是她本身对自我、对爱情的真实追求并没有停止,她的这种意识,在回归之后再一次被激发。康明逊和萨沙,则是她短暂的情感寄托,这种情感寄托,同时表现出与李主任一样的依附性,王琦瑶在这两个男人之间,再一次情感沉沦。

三、情感归属的逃离

短暂回归之后,王琦瑤再次受困,李主任的突然消失,康明逊的不负责任,萨沙的不告而别,她所依附的,所寻找的,也都一一失去。面对这样的境遇,程先生的到来,对王琦瑶的生活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归属。而面对程先生的再次发问,王琦瑶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回绝,选择独自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也是在此时,王琦瑶的自我意识开始有了真正的转变,寄托于男人的情感也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同时表现出了女性的坚韧和对生活不放弃的勇气,与程先生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性之间的这种镜像关系在王安忆的女性叙事作品中得到了置换,软弱胆怯的男性成了镜子映照出王琦瑶的坚韧和顽强。”王琦瑶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强烈的体现,第一次逃离了情感的归属,选择回归自我,也在这个人生阶段获得了新生。“女性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从对男性的依附中走向独立。”

四、爱与恨的最终回归

新上海来临的时代,王琦瑶与老克腊展开了一段恋情,在新上海中寻找老上海,又在其中迷失,清醒之后是又一次的遗弃。而后与长脚的短暂相处,则是其生命的终结,是爱与恨的最终释怀。在他杀窒息中,王琦瑶结束了四十年的情与爱,爱与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挣扎着回归。

“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王琦瑶的一生在轮回中结束,回到了原点,死于她杀的悲惨结局,是王琦瑶爱与恨挣扎四十年的反射,没有一次次逃离与尝试,也就不会在自己的爱情中死去。老克腊、长脚,则是王琦瑶爱与恨的终结,但王琦瑶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更多的是对青春的怀念,对时光易逝的追忆。这个时候的王琦瑶,经历了多变的命数,对人生的认识早已超越了年轻时的想法,对自己的认识则更加的清醒透彻,女人的一生在这里结束,女人的逃离最终也得以回归。王琦瑶在此时,在作者笔下“完成了以全知方式为标志的返归单纯的超越”。

五、结语

“《长恨歌》正是通过个人的历史性生命体验的书写,展现了人的生命体验的独特性。”王琦瑶爱与恨的这四十年里,从年少到老年,不断追求自己的生活,尽管在这其中,有过痛苦的挣扎,命运也多次试图将其逼退,但她依然以不回头的步伐前进。在被抛弃的时候,也是她逐渐成长,逐渐觉醒的时候。作者最终塑造的王琦瑶,以坚韧的姿态回归到了生活中。《长恨歌》的四十年,是王琦瑶对爱情和生活爱与恨的挣扎与尝试,成长与成熟,逃离与回归。

猜你喜欢

王琦瑶逃离长恨歌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沪上淑媛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兰峪水,长恨歌
理性思考 深切同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之法探究《长恨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