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管理“代币制”不能成为“带弊制”
2019-07-08温倩
温倩
摘 要 代币制管理是中小学班级管理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代币制的实际管理中,由于人们对中小学代币制的认识不足、教师管理能力不足以及代币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出现了代币管理过于统一、“代币价值”逐渐失真和规则制定有失民主这三大问题。基于此,应当在提高代币制管理重要性认识的前提下,提高教师班级代币制管理的能力、注重差异化管理、保证代币的独特性、注重多主体参与以及确保代币制实施过程的完整性与公平性,防止“代币制”演变为“带弊制”。
关键词 中小学 代币制 带弊制 班级管理制度 反思
“代币制”管理是中小学课堂中老师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手段之一。代币制又称标记奖酬法,是用象征性的一种东西,即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物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1]。在心理学上,“代币制”的管理方法一般认为是一种行为矫正技术的具体运用,其基本原理就是用“代币”作为强化条件,当这种“代币”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换得真正的强化物[2]。中小学实行“代币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衍生出其他问题,使得“代币制”演变成“带弊制”。
一、“代币制”演变为“带弊制”的表现
1.代币管理目标过于统一
“代币制”的管理,就是一种对外在良好行为的巩固及对不良行为的调整与矫治,这种制度对班内学生有一个统一的目标达成标准。代币制的目标设定是统一的,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这种统一目标的管理,对学生的发展存在一定负面影响。首先,易削弱学生的动机。目标定得太低,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达到,渐渐就会失去兴趣,定得太高,学生会失去努力的动力和信心[3]。在此基础之上,这个统一的标准,对于一部分学生很容易达到,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却是比较难够到的目标。因此,能够轻松达到目标的学生,在达到目标之后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而另一些达不到目标的学生在自己达标无望的时候便失去努力的动机。其次,目标统一的代币管理容易使学生产生低能感。统一的代币制奖励容易对能力不足的学生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为获得这种奖励而“绞尽脑汁”,一旦得不到自己理想数量的奖励之后,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低能的消极想法。而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说,这种统一的目标又很容易达到,容易产生自己原来只有这么一点能力的误解。这也会使这些学生同样产生低能的想法。最后,统一的代币制管理,容易使学生群体分化,削弱班级凝聚力。如今,小学改革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逐渐取消班级排名制度。然而,在这种分数排名弱化的趋势下,代币制奖惩的管理方法成为小学生替代的比较方法,小学生以“谁获得的代币多,谁为好学生”进行相应的贴标签。这种“行为表现差”和“行为表现好”的分化容易削弱班级凝聚力,对班级建设产生消极作用[4]。在代币制管理模式中,学生之间为了获得更多的“代币”而产生竞争。虽然适度的竞争会促进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班级的两极分化,产生两极之间的对立,进而影响班级建设。
2.代币管理过程中“代币价值”逐渐失真
“代币价值”是指代币在教育管理中的效用和功能。“代币价值”失真是指代币制实施过程中“代币”缺乏应有的有效性甚至变质。代币制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代币制及后援强化物的变化上。在中小学中,代币制和后援强化物的选择大都是由班主任老师自定的,而这些强化物有的不是学生想要的奖励,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对奖励物不免有失望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努力的程度。其次,代幣制的可替代性也同样影响代币的有效性。“代币制”的管理本来就是以获得更多的代币为目的。为此,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想得到一定数量的代币,当然,一部分学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学习成绩获得的代币,对这部分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这是肯定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是通过其他不正当的途径得到代币。譬如,有的同学通过在网上、其他商店购买同样的代币等。在此,代币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应与功能。最后,代币制获得途径中的交易行为使代币价值产生变质。代币制有时候不仅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而且也产生了变异。譬如,有的学生在忘记做家庭作业之后,通过小卡片贿赂检查作业的小组长而蒙混过关。据此可见,代币制的管理方法有时不仅在应用时失去了其应有的效用,同时也在班内产生了变异,使“腐败”气息增长,“代币价值”失真。
3.代币管理规则制定有失民主
这里的规则制定不仅仅是指获得奖惩行为的指标和获得多少奖惩量的制定,也包括代币的选择、目标行为的判断、后续强化物的选择以及奖惩表的制定等等。学生是行为的最终执行者,在制定行为与相应代币数量时,应当与学生共同协定[5]。然而,制定中小学班级代币制管理规则的一般是教师,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家长和学生的参与,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有失民主的体现,而这种规则制定的有失民主性势必会对班级以及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首先,会削弱学生的动机。代币制的制定如果有失民主,比如后援强化物的选择如果单独由老师制定,不考虑学生的需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不够强。学生对代币的一定占有欲是建立在代币和后援强化物的关系之上的,如果学生通过代币想获得的后援强化物不是学生希望得到的或者是学生没有很强烈的愿望想得到的奖励,学生的动机就会有所降低。其次,对学生约束力不够强。目标行为和奖惩代币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及奖惩量的制定一般也是由教师自己制定,然后通知学生。然而,这样的规则制定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对规则的认可度较低,所以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够强。
二、“代币制”演变为“带弊制”的原因
1.人们对于中小学代币制管理的认识不足
代币制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然而,有些老师认为代币制管理就是能够“控制”学生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听话”。所以,在运用代币制管理时就不可避免地只注重当时的有效管理,而至于以后会发生什么问题,并不是很关心。基于此,教师们也就认为代币制管理不需要有严格的管理策略。譬如,后援强化物的选择是不是足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奖励时机问题等等,教师大都不加以重视。譬如,在有的班级,老师不注重代币的发放,时紧时松,甚至有忘记发放的现象,也有后援强化物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6]。所以,这也是教师、家长们对代币制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一种表现。
2.教师代币管理能力欠佳
部分中小学教师并不具备合理运用代币制管理的能力和经验,毕竟中小学教师在职前即师范院校期间没有受过这样的专题训练,在就职之后,也没有进行过代币管理的专项培训。所以,部分小学教师并不具备合理运用代币制管理的能力,只能模仿别的学校或者教师进行代币制管理,希望能够起到有效管理班级的效果。这就势必导致在代币制管理中出现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教师在代币制管理中对具体代币奖励程序不熟悉、没有明确告诉学生获得代币的规则等[7]。
3.代币制度不完善
代币制度主要包括:代币、目标行为、后援强化物、还有奖惩系统表[8]。这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然而,在班级代币制的管理中,往往会缺失其中一两种内容,而导致系统的不完整性,从而在实施环节中出现问题。譬如,一些班级代币管理中有代币、目标行为,但有时缺乏后援强化物和奖惩系统表。这种制度的不完善就有可能导致真假代币鱼龙混杂,甚至学生之间“代币交易”行为的肆意增长。同时,后援强化物的不到位、或者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强化物失效,学生提不起兴趣。
三、防止“代币制”演变为“带弊制”的举措
1.提高代币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教师班级代币制管理的能力
代币制管理的是学生,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乃至社会的重大责任,所以我们应当提高对代币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具体而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慎重对待教育管理的措施,当然包括代币制管理。同时,教师的代币制管理能力也应当列为教师评价的考核项目之一,让新老教师意识到运用代币制管理的重要性。对于还在师范生行列的准教师,应当在教师培养时教授一些班级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注意事项;对在职行列的教师,学校应当专门邀请精通班级管理的教师进行讲座交流,让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从而提高教师代币制管理的能力。
2.注重差异化管理,克服代币管理目标过于统一的弊端
注重差异化管理,一方面,要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和精神相结合要在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的基础上注重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管理方式[9]。正确归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在此基础上,老师要进行差异化管理,即在进行奖励的时候要尽可能因材“奖励”,同时,设置退出化管理,在一些学生达到一定规定的“代币”之后,要退出奖励机制,这样可留给其他学生努力追赶的机会。另一方面,确定奖励的目标要多样化和多途径进行。多层次即设置目标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情况进行设置。譬如,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设置更高的目標,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适当放低目标进行奖励。多样化的目标设置即是指通过多方面奖励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方面。如,有的同学是学习成绩好,有的是爱劳动等,那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具有的优点进行多样化鼓励。
3.代币的选择必须保证其独特性,以保证代币实施的价值性
代币制是为了使学生向好的一方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所以首先要慎重选择代币。在代币的选择上,要保证代币的独特性,以防止学生伪造;也要让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后援强化物的选择;尽可能使后援强化物多变[10]。这样,代币的独特性,使学生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得到代币,只能通过自己努力得到代币奖励;让学生和家长同时参与后援强化物的选择,有利于强化物对学生构成吸引力,能够使学生投入最大的努力来获得代币;考虑到学生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需要不同,要设置不同的后援物,同样有利于增加代币的有效性。其次,为了防止学生之间互相通过代币形成贿赂行为,班主任应当及时了解班内每个同学的代币获得情况。除此之外,可以实行组与组之间的互相监督,防止贿赂行为滋长。
4.代币制规则的制定要尽可能民主
代币制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规则制定不够民主,由教师一人随意实行代币制。而代币制作为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需要家长、教师、学生三主体的共同参与。在选择后续强化物时,中小学教师要与学生和家长共同协商,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要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样,我们能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是充分体现主体意识的表现,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
5.确保代币制实施过程的完整性与公平性
首先,要明晰代币制度所包含的内容,即代币、目标行为、后援强化物和奖惩表等。因此,要对这几方面进行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其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奖惩制度执行。只有教师和学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言行一致,才会使制定的制度有一定的威严可信度。所以,在学生目标行为发生之后,教师的代币奖惩应当及时进行。再次,在执行代币制度时要一视同仁,保证制度实行的公平性。这里的一视同仁不是说不进行差异化管理,而是对同一行为的奖惩要一致。譬如,两个学生做了同样的行为,那么教师对两个学生的奖惩都要一致,而不能因为成绩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奖惩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张迪.代币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2] 边玉芳,邵春辉.用代币制矫正一小学生课外作业潦草行为的个案研究[J].心理科学,1995(03).
[3] 张凤飞.走出小学课堂代币奖励法的三大误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9).
[4] 吕兴祥.中小学运用代币制的利与弊——基于社会学视角[J].中小学管理,2013(11).
[5] 谢全俭,耿培青.让儿童在积累与消费“奖励”中成长——浅谈代币奖励法的运用[J].人民教育,2003(21).
[6] 刘美仪.代币制在班级日常行为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7(09).
[7] 伍友艳.幼儿园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8] 张宝山,张晓光,马秋晖.代币法在儿童行为辅导中的应用[J].红河学院学报,2004(05).
[9] 陈学辉.学校代币制管理的实践模式[J].教学与管理,2018(11).
[10] 金罗成,潘国良.如何运用代币强化法矫正儿童不良行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2).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