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生成路径

2019-07-08卢小陶丘苑吴译怡卢美莲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云课堂基本特征内涵

卢小陶 丘苑 吴译怡 卢美莲

摘   要 云课堂教学文化是由云计算、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渗透到课堂环境中,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生活、学习、交互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和技术的产物及其过程。表现为现代技术性、跨时空性、可视性、共享性、多样性等四个基本特征。定位云课堂教学的精神文化旨归,落实云课堂教学的物质文化建设,打造云课堂教学的技术文化风貌,培育云课堂教学的行为文化氛围,构建云课堂教学的制度文化体系,为云课堂教学文化的生成提供可能路径。

关键词 云课堂  教学文化  内涵  基本特征  生成路徑

伴随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据库和虚拟技术发展而来的云课堂,对教学形态产生变革的同时,也凸显出实践教学的新困境,如虚拟与现实的冲突、人机交互情感的剥离、线上与线下的失衡、云课堂学习的迷失等。如何避免云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偏离与失范,本文从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生成路径着手,为云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一、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内涵

教学与文化紧密共存,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1]。教学文化是伴随教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实践性产物,也是一种循序渐进、不断生成和重构的文化形态[2]。在国外,首开先河的是美国社会学家沃勒,他在其专著《教学社会学》中,“论述了官僚性教育行政体制下学校环境中教学文化的特征,揭示了教师在这种层级环境下的‘非人性—伪善、权势、卑屈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的外现,从社会层面和制度层面揭露了这种教师教学行为与意识偏离的内在原因”[3]。1986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编撰的《教学研究手册》(第三版)中首次提出“教学文化”一词,并独章阐述[4]。自此,教学文化引起世界教育领域的关注。在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文化日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主要聚焦在教学文化的内涵、本质与特征、价值与功能、选择与传播模式、文化与教师教育的关系以及建设等五方面[5]。此外还有教学文化冲突与重构、文化传统与教学、文化哲学与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生态、教学文化场等方面[6]。而对于新型课堂教学形态的云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尚未有学者涉及。

云课堂是在云计算、教育云、教育信息化资源相整合的基础上搭建的一个在线开放的课堂平台[7]。云课堂教学是云计算和教育云与教学系统相融合而形成的信息化教学形态,主要包括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云课堂教学两部分[8]。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文化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物质文化、课堂教学制度文化、课堂教学行为文化和课堂教学精神文化[9]。与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相比,教育云环境下的教学文化,既有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的一般性,又有显著的独特性,它是由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渗透教学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教学文化。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内涵,即云计算、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渗透到课堂环境中,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生活、学习、交互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和技术的产物及其过程。

二、云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

从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内涵可知,云课堂教学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形态,既有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的一般性,又有云课堂环境中的独特性。正是这种独特性,才构成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1.云课堂教学文化的现代技术性

云课堂教学文化与技术环境息息相关,彰显现代技术性的特征。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和虚拟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云课堂教学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文化形态,已内化为技术时代下教学文化存在的现实。一方面,云课堂教学文化对先进的信息技术有依赖,须依靠一定的技术媒介来生成,如PC机、iPad、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是不可或缺的载体[10]。可以说,没有云技术地运用、传播,就没有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存在和演变。另一方面,便云课堂教学文化需要借助技术媒介得以呈现和传播。云课堂教学中,通过云课堂平台及其一系列终端,使云课堂教学文化显得更直观、更易于体验和理解。云课堂教学文化以云计算为基本技术手段,以互联网、数据库、计算机为物质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传播载体,以网络空间为平台,为教育领域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方式、思维方位和活动方式。

2.云课堂教学文化的跨时空性

与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相比,跨时空性是云课堂教学文化的显著特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时代下教与学已超越传统课堂空间。”[11]传统的班级授课,呈现的是一种微观、单一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呈现相关材料,为学生学习教材内容、领悟知识发生与发展提供牵引,促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增长。“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和虚拟技术的渐趋普及,教学环境已不再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概念,而是数十、数百乃至数千个跨物理空间形成的教学时空及其管理平台控制的教学群落。”[12]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云平台发布教学课件、教学方案等素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下载学习,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云课堂教学环境已经由单个、微观的教学空间向多个、宏观的教学空间转变并不断形成更宽泛的教学群落,师生之间的交互不再局限于单个固定空间,形成了信息技术时代下课堂教学文化的跨时空性。

3.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可视性

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可视性源于云课堂教学交互的可视性[13]。“可视化是由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技术、人机交互设计等整合,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的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14]“interaction”在《教育大词典》中译成“相互作用”。“教学交互是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双向流动,主要包括‘人-人‘人-机‘人-机-人三类形态。”[15]云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交互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学习环境中的教师、学生、物化的学习资源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构建,如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技术媒介—学生等交互形式。云课堂教学交互的可视化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和IPv6网络技术,教师采用可视化技术创设可被学生感知的教学情境,生成与文本信息相关的可视化教学资源(如图像、立体模型、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4.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共享性

云课堂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文化具有共享的特征。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囿于教学信息来源匮乏、教学条件受限,学生知识、信息、能力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境遇皆不同,教师不能时时分享教学资源等困惑。云平台的教学资源,聚合了众多优质的、海量的课程资源,模糊了教学资源的边界,打破了传统课堂少数学生对教学信息、知识的垄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分享资源,每个同学(包括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学校之间等)都可以进行实时下载、查询、共享云平台的教学资源。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课程资源,还可以对活动交流版块(如留言、日志、论坛帖)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进行合作学习,共享彼此之间的学习体会。

5.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多样性

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多样性源于云课堂教学群落的复杂性。群落,是一个生态学术语。现代生态学认为:“任何一个种群都不能在自然界独立生存,而需要与其他种群进行相互联系,这种特定空间下组合的生物种群就形成了群落。”[16]“群落”的概念引入到云课堂教学中将赋予新的意蕴。云课堂教学群落的复杂性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家长等种群组成的群落之间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课堂教学共同体。这样一种共同体,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互,同一教室内的课堂交互,同一学校内与其他教室进行交互,跨学校多间教室之间进行交互。它不仅包括明确的目的性,也包括自主选择性;它的教学时间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它的教学形态可以是线上学习(虚拟性:云课堂),也可以是线下学习(实体性:传统课堂)等。正是这种教学群落的复杂性,使得云课堂教学呈现不同的课堂文化、教室文化、学习文化、家庭背景文化等,构筑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多样性。

三、云课堂教学文化的生成路径

怎样生成云课堂教学文化,超越云课堂教学的困境,助推云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定位云课堂教学的精神文化旨归,形塑教师新的教学观念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其最终指向都是学生“完整人”的实现[17],云课堂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教师应从本质上认同云课堂教学理念和云技术。云课堂是由“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师生研讨学习”“课后学生巩固学习与反馈”构成的混合教学模式,其中课前、课后在云课堂中进行,课中在传统课堂进行。课前需要教师将教学课件、教学要求以及相关教学素材等上传到云平台,课中利用云平台解答疑惑,课后进入云平台评阅作业,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术伦理素养,既要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学,又要避免过度的技术运用而导致师生情感的游离。其次,教师要形成对话的师生觀。受知识中心主义和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传统课堂中知识成了教育的目的,人成了达到此目的的工具,教师沦落为“知识贩卖商”[18],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单向度的知识教学中,人被异化为边缘人存在,造成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的失落”[19]。云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个性化学习为宗旨的新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下的知识教学不再是线性“灌输”,而是教师组织、引导的互动的、生成的学与教的形式。“这一过程中,必然发生交往的行为,必然产生交互作用,达到相互沟通和融合。”[20]恰如雅斯贝尔斯所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你的对话和敞亮。”[21]“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和生存的意义。”[21]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专制型的教学观念,把学生视为具有精神生命的存在,让学生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话、交往和交互等形式,让知识在师生生命的精神场域中流淌和生长。

2.落实云课堂教学的物质文化建设,奠定课堂教学的物资基础

“教学物质文化是以实物形态显露于外,能够直接感知,为教与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22]云课堂教学物质文化的生成是云课堂教学文化持续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构建先进、实用、高效的数字教育资源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摆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落实云课堂教学物质文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在云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课前教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的制作,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还是课后批阅学生作业和评价,都涉及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等。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从建立健全教学物质保障制度等方面落实和持续完善云课堂教学物质文化的载体。例如,购买或创生多样化、优质化的教学资源,以提供内容丰富、有效的信息资源;为教师和学生配备个人电脑和智能移动终端,以减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成本;提升校园网络地运行速率、避免卡顿,从而影响教与学的体验。

3.打造云课堂教学的技术文化风貌,彰显课堂教学的文化特征

教学技术文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全方位融合下的必然呈现。云课堂教学技术文化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的教师教的技术文化和学生学的技术文化的总和,表现为突破单一教学时空、适应个性化的教与学、易于监控和评估三大特征。云课堂中教师教的技术文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应用云课堂教学平台和多种媒介技术传递教学信息(包括文本、视频、课件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倾向的总和;学生学的技术文化,是指学生在云课堂学习过程中基于学习任务和自身学习目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与教师、学生、学习资源进行交互并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倾向的总和。因此,打造云课堂教学的技术文化风貌,需要从教师教的技术和学生学的技术两方面入手,但不仅仅是媒介技术的学习、运用等工具性的呈现,还须看到媒介技术的产生、演变、育人等人文意蕴及其对教学中“人”的生命观照。

4.培育云课堂教学的行为文化氛围,洞察课堂教学的细微处

“行为文化是教学活动中最能直接感受的活文化形态。”[22]云课堂教学的行为文化是指教学主体在云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内外身心作用产生本能和自觉的外显活动。它并不简单等同于行为文化,而是透过行为(如教与学的行为、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折射出教学文化的本质(如教学价值、教学信念等)和制度文化。其培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云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入手。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遵循脉络清晰的教学步骤及紧密衔接的教学结构,这样的教学模式固化呆板,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个性无法得到张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云课堂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不能仅是忠实于教学内容,还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创生、在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在教学行为上给予呈现。二是从云课堂教学行为文化中的行为科学研究入手。云课堂教学是新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形态,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行为、观念等还存在深层次的未知领域,这就需要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下,还要对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研究,反思教师教的行为、观察学生学的行为及其思想变化。三是从云课堂教学行为文化的文体行为入手。借助文体活动,将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摆放,论坛发言,网页浏览等规范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

5.构建云课堂教学的制度文化体系,感知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教学制度文化是教学活动中为规范和约束教与学的行为而制定的标准、规则和程序。”[22]构建云课堂教学制度文化的本质在于,让师生感知云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明晰教与学行为的边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师生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首先,制定云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以规范教与学的行为。包括课堂教学过程标准和硬件使用规范,如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交互的方法、iPad使用规范和BBS论坛发言规范等。其次,增强无关信息的自控能力。主体自觉是云课堂中各主体的内在自我约束力,云课堂教学行为的良好呈现是内在自我约束和外在管理规范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最后,当制定所有的规范、标准和规则后,要重视制度文本的运行和反馈。让制度文化建设得以被感知、认同和践行,并自觉参与、维护和优化,使已构建起来的制度文化成为云课堂教学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技术文化的有力保障。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升级和发展,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的时空差异,以及课堂教学本质的动态生成,使得云课堂教学文化还蕴含诸多的文化特征以及生成路径。对云课堂教学文化的初步探索,也向我们呈现新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独特文化价值和教育意蕴,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云课堂教学文化实然取向、應然探究、功能等若干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凌霞.基于文化变迁的教学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2(08).

[2] 岳定权.教学文化的社会学反思[J].山东社会科学,2015.

[3] 左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鲍同梅.试论个人主义教学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1).

[5] 龚孟伟.论教学文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1(08).

[6] 刘利平.教学文化的意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2).

[7] 王鶄,杨倬.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04).

[8] 杨运,周先进.云课堂教学的困境及其超越[J].教学与管理,2018(16).

[9] 李斌,孟凡丽.课堂教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学术月刊,2008(08).

[10] 周文姬,周沫.“云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

[11] 杜尚荣.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5(07).

[12] 钟晓流.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设计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0(06).

[13] 张维,李姣姣,舒江波,等.云课堂教育大数据交互式可视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2).

[14] 湛信,沈绪明.可视化技术在物流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1(02).

[15] 蔡宪.论教学交互[J].江南学院学报,2001(01).

[16] 李洪远.生态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7] 陶青.“人的多维关系存在”与小班化教学对“完整人”的诉求: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J].外国教育研究,2009(09).

[18] 朱文辉,靳玉乐.教学功利化剖析与出路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12).

[19] 陈艳红,谢斌.批判与重构:新型课堂教学文化的生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3).

[20] 孙俊三.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论教学过程审美模式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1(02).

[21]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2] 杜德栎,胡梅.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云课堂基本特征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小学科学“云课堂”的构建策略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木木相册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