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建模”素养的形成与提升策略探析

2019-07-08刘绿芹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提升策略

刘绿芹

[摘  要] 不同层次的数学建模素养水平需要采用不同的提升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素养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前水平”着重采用“夯实地基”策略,“水平一”着重采用“特殊先行”策略,“水平二”着重采用“分割呈现”策略,“水平三”着重采用“探索联想”策略.

[关键词] 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提升策略?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1]. 作为新版《课程标准》中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的“数学建模”,有别于其他核心素养,其最能体现数学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素养. 江苏省《高考说明》也明确提出,要注重数学的应用意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构造适合的数学模型,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2]. 因此,提升“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成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

“数学建模”素养的内容及水平划分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進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2]. 根据《课程标准》,素养水平分为三个水平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级提高. “水平一”要求学生能够结构已学过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并模仿解决基本问题. “水平二”要求学生能够在熟悉或关联的情境中,将发现的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转化,进而解决问题. “水平三”要求学生能够在综合的情境中,发现数学关系和问题,运用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和相关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并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素养的形成与提升策略

(一)“数学建模”素养的形成策略——强夯地基

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形成的前提是需要学生拥有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我们把拥有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称为学科素养“前水平”阶段. 学生只有达到了“前水平”素养水平的要求,才有进一步提升至“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的可能. 因此,在开展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采用“强夯地基”式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准备必备知识和方法,让学生达到“前水平”素养水平.

【教学片段】

师:两军舰同时从某军港出发,一艘以30 km/h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另一艘以20 km/h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 问:经过4 h,两军舰相距多远?

师:请画出军舰行经路线的示意图.

生:示意图如下: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要构建的数学模型. 在解三角形时,我们有哪些知识可以用?

生: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三角函数的知识,等等.

师:本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从教学片段来看,教师选取了较为简单的“解三角形”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我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并体验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余弦定理. 实施“强夯地基”教学策略需要重点注重的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应选取学生常见或易于理解的问题背景,比如产销问题、行程问题、面积问题等;二是解决问题运用的基本知识或方法以一到两个为宜,比如正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函数最值等;三是尽量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与构建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

(二)“数学建模”素养的提升策略

在学生拥有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后,即学生达到了学科素养“前水平”层次,接下来则面临提升“数学建模”素养的问题. 不同学生对素养水平的要求不同,有的需要达到素养水平一,有的需要达到素养水平二,甚至需要达到素养水平三. 因此,在不同的阶段,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1. “水平一”的达成策略——特殊先行

“水平一”是数学建模素养水平中的第一层次水平,要求学生能够在熟悉的实际背景中,了解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了解其中数据的含义,并结合学过的数学模型,模仿建立新的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通过模仿,形成整体把握问题的思维. 因此,可以采用“特殊先行”式的教学策略,即从寻找特殊、推广一般、建立模型、选择知识(技能)、求解模型、解决问题等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问题一】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工业废弃垃圾达7.4×108吨,每吨占地1 m2.环保部门每回收或处理1吨废旧物资,相当于消灭4吨工业废弃垃圾.如果某环保部门2002年共回收处理了104吨废旧物资,且以后每年的回收量递增20%.

问:(1)2010年能回收多少吨废旧物资?(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从2002年到2010年底,可节约土地多少平方米?(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教学片段】

师:如何理解每年的回收量递增20%?

生:例如2003年在2002年基础上,回收废旧物资增加20%,为104×(1+20%)吨.

师:2004年呢,2005年呢,…,2010年呢?

生:每年回收的废旧物资量如下,2002年:104吨;2003年:104×(1+20%)吨;2004年:104×(1+20%)2吨;2005年:104×(1+20%)3吨. 依次类推,可知,2010年:104×(1+20%)8吨.

师:104,104×(1+20%),104×(1+20%)2,…,104×(1+20%)8,这列数是什么数列?

生:等比数列.

师(追问):如果我们把2002年当作第1年,请问第n年回收的废旧物资量是多少呢?

生:我们可以建立以104为首项,1+20%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即a1=104,q=1+20%,则an=104×(1+20%)n-1.

師:第二问如何解决呢?

从教学片段来看,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列出2002年至2010年每年回收废旧物资的量,并让其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列,发现“等比”规律,进而建立等比数列的模型. 在“水平一”阶段,实施“特殊先行”的教学策略过程中,选取的教学内容虽不能一眼看出模型类型,但学生能够“感觉”可能用到的规律. 同时,通过“特殊先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较容易地设定相关参数,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及结论.

2. “水平二”的达成策略——分割呈现

“水平二”是数学建模素养水平中的第二层次水平,要求学生能够在关联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其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确定相关参数、建立模型、完善模型、求解模型”来解决相关问题. 在现实问题中,往往会出现较为复杂的问题背景,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将相关实际问题进行“分割呈现”,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分割呈现”的策略需要从“背景分割、呈现参数、建立微模型、求解微模型”四个方面着手,通过多个微模型的求解,进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1)求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教学片段】

师:请逐步理解题目中的每一句话,并请在图上标出相应的角度.

生:标示如图. (图3)

师:根据图形,你能求出哪些角?

生:∠ACD=60°.

师:你能求出AC吗?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CAD=60°,AD=10海里,则可以求出∠DAB=105°-60°=45°.

师:很好,请将△ABD单独画出来,并标上数据.

生:如图. (图5)

师:由此图,怎样求BD及乙船的航速?

生:可以由余弦定理求解,BD2=AD2+AB2-2AB×ADcos45°=100,故BD=10海里,则乙船的航速v=10×3=30(海里/时).

师:很好,这样第(1)问即可解决.

该问题数据较多,背景看似复杂,教师要求学生逐个阅读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并让其边读边在示意图上标注参数. 引导学生构建了两个小三角形△ACD和△ABD的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问题. 在看似“折来折去”的问题中,教师采用分割呈现的策略,让学生看清了问题的本质,进而较为容易地建立了三角形微模型,并求解了微模型,解决了相关问题.

3. “水平三”的达成策略——探索联想

“水平三”是数学建模素养水平中的最高层次水平,要求学生能够在综合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学关系,并运用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和知识创造性地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这要求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数学关系,并联想已有的数学建模方法,不断修正与尝试,从而创造出适合该题的数学模型. “探索联想”的策略需要从“提炼问题情境、探索关系本质、联想建模方法、建立新模型”等几个方面着手,形成在已有的数学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

师:问题二中,第(2)问所说“危险区域”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甲、乙两船航行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生:直线.

师:那本题考查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师: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需要知道什么?

生: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

师:那我们需要对该现实问题进行怎样的处理呢?

生:需要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建立如下的直角坐标系. (图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危险区域”进行发现提炼,探索出该问题的本质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并引导学生联想到解决“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常用“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从而,较为容易地进行数学建模,求解模型.

结束语

任何数学学科素养水平的形成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反复滚进,各种策略也要综合运用,“数学建模”素养也同样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各种策略进行综合运用,着重“夯实地基”,不断“特殊先行”,多次“分割呈现”,经常“探索联想”. 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 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提升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