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要在“整”上下功夫
2019-07-08滕衍平
滕衍平
摘 要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同。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它已由原来的课外阅读纳入到正常的语文教学中。因此,紧紧围绕“整”字,在“整本”“整体”“整合”“整形”“整理”五个方面下足功夫,整本书阅读活动才能更科学、更系统、更有效地深入推进。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课程 教学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活动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同。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整本书阅读已由原来的课外阅读纳入到正常的语文教学之中。那么,如何让整本书阅读活动更科学、更系统、更有效地深入推进,使其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笔者以为,应该扣紧“整”字,在“整本”“整体”“整合”“整形”“整理”五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内容选择要强调“整本”
整本书阅读,区别于课本阅读,课本阅读多是“单篇短章”,也区别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多是随性而为。整本书阅读在内容选择上有其特殊性。
1.强调“整本”
一是有其规定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统编教材中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阅读吧”等栏目,这些栏目在不同年级推荐了不同的阅读内容,比如三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叶圣陶的《稻草人》等。这些规定性的阅读内容需要学生实实在在地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阅读整本书。二是有其优越性。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文中指出,与单篇的短章相比,整本书阅读的优越性尤其明显:整本书篇幅较长,需要学生持续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整本书内容丰富,适宜进行深度阅读,有利于学生心智能力的提升;整本书阅读方法多样,适宜运用多种策略,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强调与学科有关的“整本”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主要目的是服务学生语文學科素养的形成。因此,整本书的内容主要应以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可以是连续性文本,比如绘本、小说等,也可以是文集,比如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这种基于语文学科的整本书形态,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言语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品质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作”“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二、规划设计要突出“整体”
整本书阅读需要依据校情、学情做“整体”规划,在阅读内容、阅读过程、阅读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周全的安排与实施。
1.阅读书目要“整体”安排
一是“借鉴”与“自身”结合。目前各类阅读推荐的书目很多,这些阅读书目可以借鉴,但是,更要结合学校或班级的自身情况,从整体上关照,合理安排本校或本班的阅读内容。在安排阅读内容时,要考虑到阅读内容是否兼顾了多种文本形式,要考虑是否有古今中外作品的阅读,以保障学生的阅读内容更为丰富。二是“共性”与“个性”结合。一般而言,学校层面可以着眼规律性的安排,比如低年级以阅读绘本、童话类读物为主,三四年级则以阅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类的图书,或者短篇儿童读物为主,五六年级则以阅读小说类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具体到各年级或者各个班级,教师可以在学校整体规划的框架下,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书目进行阅读。比如,一位教师结合班级学生已有的阅读经历,选定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曹文轩的《穿堂风》和《青铜葵花》四本书。这样四本书,形式由“单篇”到“整篇”,篇幅由短到长,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整本书。三是“指定”与“推荐”结合。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师生共同阅读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老师可以依据学习任务,在班级整本书共读之外,适当推荐给学生更多的、相关的读物,组建适宜学生的阅读书单。
2.阅读过程要“整体”规划
小学生学习整本书阅读,是一段时间里班级师生同读一本书。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班级层面,都要在落实上整体规划。首先,要考虑学生阅读的时间。比如,一本书多长时间读完?学生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午间阅读、晚间阅读、课上阅读,还是让学生假期阅读?其次,要安排阅读课的指导。阅读推荐课、示范课、交流课等分几次进行?每一次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习得什么阅读策略?只有基于整体规划,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老师才能更有效地监督学生的阅读进程,才能更及时地组织开展好各种阅读交流活动,进而保证阅读效果。
3.评价形式要“整体”设计
阅读评价既是对学生之前阅读效果的考察,又是鼓励学生后续阅读的动力,所以需要进行整体设计。
首先,在阅读评价的内容上,教师要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能力要求,构建整体框架。比如中年级,在低年级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那么,教师在设定评价内容时,就需要在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数量等方面据此做出系列的、细致的能力标准。
其次,在阅读评价的形式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展评形式,比如“知识竞赛”“好书推荐”“我读我秀”“读书沙龙”“阅读辩论”“剧本表演”等。还可以精心研制阅读理解题目进行书面测试,以考察学生阅读的深入程度、能力水平。测试题目要注意内容多样,可以借鉴PISA阅读测试的内容,设计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推论与判断、理解与评价、探究与运用等内容。测试题目还要注意层级划分,可以采用填空、判断、选择、叙述、画图等方式,适度调整难易的程度。特别要提醒的是,切不可以机械“应试”,把整本书阅读变成整本书“背诵”。
三、课程建构要注重“整合”
整本书阅读,不是为读而读,而是要与教材的学习整合,要与学校的课程整合。
1.整本书阅读与教材学习整合
一方面,要紧密配合课本中的“快乐读书吧”等栏目。比如二年级上册的童话书阅读,教师在课文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童话类课文,指导学生发现童话的特点,学习阅读童话的方法,然后,再组织学生阅读“快乐读书吧”中的童话书。课文学习与整本书阅读整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由一篇引入一本。可以以内容为关联,如学习教材中的《刷子李》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一书,让学生在更为丰富的人物形象身上感悟作者写作手法的妙秘。还可以以作者为关联,如学习了课文《树和喜鹊》,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金波的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这样的整合形式,由于内容的联系性、难易程度的相似性,更容易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2.整本书阅读与校本课程整合
整本书阅读不需另起炉灶,可以与学校校本课程整合,互促发展。比如,一位教师围绕学校开设“少儿《论语》”的校本课程,在班级里组织了《论语》的阅读,开展了“孔子的故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等整本书的阅读活动,由于学生进行了系统的阅读、深入的交流、多样的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很多,学校的课程建设内容也丰富了。这样,就使得班级的阅读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融为一体,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更容易形成合力。
四、课堂建模要加强“整形”
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指导需要“整形”。整形的目的,是针对教师在执教各种类型指导课中出现的茫然、盲从现象给予一定的方法支持。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类型很多,有阅读推荐课、方法示范课、交流展示课等等。每一种课型,都会有一定的要素与结构,了解这些要素与结构便于掌握不同类型课堂的形态。
1.阅读推荐课
这种课型应该突出这些要素与结构:介绍作者信息、呈现专家(读者)评价、了解主要内容、浏览目录章节、精彩片段赏析等。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激发阅读期待。具体到指导课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自由选用与安排。
2.方法示范课
这种课型需要教师依据这本书的内容与特点,确定适合的阅读方式,精选其中的重点片段,以此作为“例子”,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课堂上突出这样的元素与结构:片段导读、方法示范、学用方法。学生掌握了本书的阅读策略后,就可以在后期的自主阅读中恰当地运用阅读方法,获得书本的信息,提高阅读的能力。
3.交流展示课
这种课型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好每一次交流展示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内容、人物、情节、表达方法等。在具体上课时,教师要关注这样一些元素和结构:整体回顾、聚焦话题、彼此分享、习得经验。比如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此次交流课以“最美少年”为主题展开阅读交流。那么,师生可以先整体回顾:这本书里总共介绍了哪些人物?你认为他们当中谁是你心中的“最美少年”?然后,围绕自己选择的人物,从书中找出相关例证。接着,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聚焦在某一个人物形象的身上,品读相关文字,体会曹文轩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所运用的写作方法,进而指导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应该掌握的阅读策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内容都不要贪多,形式不能脱离文本,否则的话只能是简单的交流,学生难有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读后反思要落实“整理”
所谓“整理”,就是经历整本书阅读之后的梳理,是经验總结,也是教训反思。整本书阅读一个阶段之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阅读过程进行“整理”。
从学生层面而言,读后的“整理”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程,一方面是关于阅读内容: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情节有什么特点?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一方面是关于阅读经验:在这本书的阅读中你学会了哪些阅读策略?能力上有哪些提高?还有哪些问题?在本书的阅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语言形式?对你的表达有什么帮助?这样的整理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经验与阅读能力的建构。
从教师层面来说,也同样需要对阅读过程进行“整理”,以反思阅读活动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在活动中没有按照计划落实的方面。比如,班级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如何?制约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有哪些?在管理方面存在什么漏洞?需要如何改进?如何有效利用好当前的数据平台督促阅读活动的开展?为什么部分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好?原因何在?班级在做此项活动是“加法思维”,还是减法思维?如何有效评价班级学生的阅读效果?经历了真实践,就会产生真问题,有了真反思,就能够解决真问题。
总之,整本书阅读是一项整体工程、系统工程、良心工程。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围绕“整”字,认真落实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让整本书阅读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成为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