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背景下激发“父亲在场”的路径

2019-07-08宋梅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

宋梅

摘    要 “父亲在场”对儿童成长有着独特的价值,其引导孩子性别认同,促进家庭协同教养,构建全员育人格局。然而,父亲在家校协同共育中的缺位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家校共育背景下,学校可以通过爸爸开放日、爸爸亲子课等方式搭建入场桥梁,联结父亲与学校教育世界;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寻找更美星爸”评选机制、“我的父教经验”交流机制,营建父亲出席家校共育氛围;学校可以开展“让家庭更像家庭”“是爸爸更是朋友”等主题活动,优化父亲出席家校共育生态。

关键词 家校共育 父亲在场 路径设计

家校共育是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学校组织开展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家校沟通活动中,“父亲缺席”已成为普遍的现象。父亲们淡出家校共育,实质也是男性文化在儿童教育中的整体淡化。学校和家庭是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两个重要场域。在家庭和学校场域中,父亲力量对儿童成长有独特的影响力。家校共育最根本的主导权和推动力在学校。因此,学校应努力探寻重建家长共同体的路径,发挥父亲们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激发父亲们回归家庭教育,出席孩子的成长。

一、 家校共育中“父亲在场”的现状分析

父亲参与子女教育具有母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父亲在家校协同共育中的缺位是一个普遍性的教育问题。

一方面,父亲在家校共育实践中的投入不够。针对父亲参与家校共育情况,笔者对学校1-6年级306位父亲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结果来看,能够“参加家长会”的父亲占总数的33.1%,能够“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表现”的父亲占总数的25.5%,而能够“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等工作中”的父亲竟然仅占总数的3.9%。“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让很多父亲扮演着传统意义上的“供养者”角色,游离于家校共育之外,他们认为与学校的沟通是孩子母亲的事情。此外,父亲们在工作上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母亲把家校共育看作是自己的“领地”、小学以女性教师为主等也是影响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学校在家校共育中对父亲力量的协同联结不够。家校合作要服务于家庭教育。然而,很多学校把家校共育的着力点仅仅放在“专家讲一讲、问卷访一访、门口站一站”上,或是单向地为家长提供政策化、道理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或是利用家长资源开拓课程、协助管理,家长始终处于服从、服务的位置。具有美好而完整功能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成长。但是学校在家校共育中普遍缺乏对“尊重和支持家庭建设”的关注,缺乏对家长在儿童教育中不同角色功能的分析与思考,缺乏对家庭与学校之间协同教养的深入研究,缺乏以父亲参与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和父亲角色投入家校共育的路径探寻。这种居高临下的家校共育让本来就不善于表达的父亲们选择了缺席。

二、 “父亲在场”对儿童成长的独特价值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 :“ 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 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

1.“父亲在场”引导孩子性别认同

父亲在孩子的性别认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孩子眼里,父亲就是成长的榜样。男孩会把父亲看成未来的自己,父爱涵养着男孩子的刚毅和胆魄,父亲为男孩树立男性角色形象和待人接物的行为模式。 对于女孩子来说,父亲高大的形象带给女孩安全感,父亲良好的性格特征会濡染女孩勇敢、坚强等美好品质,父亲关爱呵护女孩,使女孩获得安全感,并从父亲那里获得关于异性的参照。在女教师居多的小学校园,父亲参与无疑是对学校场域中男性教师缺失问题的一个弥补。

2.“父亲在场”促进家庭协同教养

在家庭场域中,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第一位。父亲参与到儿童的成长中,对于母亲来讲是一个莫大的支持。父亲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来,既分担母亲的责任与压力,又提高了母亲对婚姻的满意度。一个父母相爱、气氛融洽的家庭,孩子也能够和谐健康地成长。此外,父亲与孩子的交往有别于母亲,父亲更具有理性思辨思维,孩子从父亲那儿可以学到更广博的知识、更缜密理性的思维。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由男人参与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有更好的学习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1]。

3.“父亲在场”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父亲是儿童看世界的窗口。父亲本身能为孩子提供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2]。在父亲参与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不同职业的父亲让孩子看到不同的世界。同时,父亲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既能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父亲的陪伴,也能接受到来自父亲的热爱运动、勇敢、沉着等男性特点的积极影响。同时,父亲在参与学校生活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捕捉到孩子校园生活中的进步和不足。

三、家校共育中激发“父亲在场”的三维路径

在“协同育人”的目标下,学校应该关注家校协同育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新途径。对父亲参与的思考也是对家校共育生态的分析。

1.搭建入场桥梁,联结父亲与学校教育世界

爸爸开放日——做个“在场”的父亲。要“在场”首先要“入场”,学校的校园开放日可以定期邀請爸爸们参加。在“爸爸开放日”这一天,爸爸们可以深入课堂,看看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宝贝努力的模样,可以步入操场,和孩子一起享受阳光体育运动的酣畅。此外,在孩子的入学仪式、入队仪式、十岁成长礼等重要的节日,学校也可以邀请爸爸们来见证孩子的成长,生动感受孩子们学校的生活。

爸爸亲子课——做个“好玩”的父亲。母亲可能倾向于通过讲述和感情来直接向儿童表达爱,而父亲可能倾向于通过可靠的服务和工作来显示对孩子的爱[3]。变教育旁观者为课程参与者是转变爸爸们角色的一个有效举措。学校可以挖掘爸爸们的课程资源优势,让各有专长的爸爸们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上课,职业体验、安全教育、军事天地、金融理财等课程都会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进孩子们对爸爸的理解与崇拜之情。爸爸们通过课程参与,也有机会向孩子展示自己有趣、有情、可爱的一面。

2.建立协同机制,营建父亲出席家校共育氛围

建立“寻找更美星爸”评选机制。家校共育的方向是尊重与支持家庭建設,让家庭的功能更完整。学校可以围绕“陪伴、积极、垂范、有趣”等好父亲核心元素,选树好父亲的成功典范,每学期开展“寻找更美的星爸”评选活动,每班评选出运动星爸、阅读星爸、行走星爸、厨神星爸等。通过评选活动,一方面,激发父亲们关心孩子成长、重视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另一方面,评选出的父亲们能够注重民主平等的良好家风,践行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能够平衡事业工作与陪伴孩子的时间、精力,通过树立典型,广泛宣传,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以点代面,辐射带动更多的好父亲成长。

搭建“我的父教经验”交流平台。为了创设一个让爸爸们可以“在家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学校和班级层面可以搭建网络平台,爸爸们可以在交流平台上分享父亲参与子女教养的文章,可以交流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从而让更多的父亲们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平台的搭建也让爸爸们更加关注孩子,更加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

3.开展主题活动,优化父亲出席家校共育生态

“让家庭更像家庭”主题活动。具有美好完整功能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成长,幸福的家庭有着共同的特点,那便是爸爸被尊重,妈妈被宠爱,孩子被接纳。因此,家校协同工作的方向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家庭生活的和谐程度影响着父亲角色的投入。通过开展“爱孩子先爱太太”“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做拉链式父母”等主题活动,引导家长们意识到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引导爸爸们主动帮助妻子分担家庭责任,积极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是爸爸更是朋友”主题活动。周末和假期,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我和老爸看世界”等主题活动。学校很小,世界很大,旅行会放大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路上的风景,更在于父亲身心都“在场”的陪伴。学校可以定期举行“老爸向前冲”亲子运动会,开展趣味亲子运动项目,从而引导父亲们参与到孩子的体育锻炼中来。那些与父爱有关的电影与绘本都是献给爸爸和孩子的最温暖的艺术作品,学校可以推荐父亲们与孩子一起共读共赏。

关注家庭教育中儿童成长中的共性问题,通过“父亲在场”三维路径的探索设计,让父亲力量注入儿童品格,取得显著成效。父亲们通过不断学习,转变观念,改善方法,很好地履行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优势与责任,好父亲是孩子人生发展的定海神针。让父亲们美好出席孩子的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应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启胜.家庭教育方法新探[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2] 费纳克斯.重新界定父亲的角色及其对教育和家庭政策的含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

[3] 皮卡哈特.怎样做个体贴的父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成就孩子美好明天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台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用爱心筑就孩子阳光成长之路
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