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肛管排气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2019-07-08张小霞黄柳华
张小霞,黄柳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剖宫产后,由于受到手术刺激及腹腔渗液、炎症和麻醉药物的作用,术后活动缺乏等,致使肠功能恢复受到影响,肠蠕动减慢,近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肠麻痹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甚至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1]。因此,剖宫产术后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减轻肠胀气,防治腹胀,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及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已成为产科护理的重要内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妇产科剖宫产术后肠胀气产妇76例,均为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排除妊娠并发症及伴有其他疾病的产妇,按奇偶数排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妊娠, 孕周37~41 周,年龄在22~40岁,术中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无合并其他并发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肛门管
对照组采用普通肛门管,观察组采用胃管替代肛门管连接负压吸引器
1.2.2 排气方法
由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负责操作。两组病人在护理上,除了对剖宫产术后病人讲解肛门排气的意义,强调术后注意事项外,对术后腹胀病人均采用相应治疗,对照组按术后腹胀一般常规处理,用普通肛管排气插入15-18cm,连接管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观察排气情况;观察组将胃管(江苏华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6.7mm(Fr20)型号润滑后从肛门轻轻插入肠道20—35cm,妥善固定,末端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江苏华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紧密连接,行持续负压吸引,随着肠腔气体的吸出,负压引流器逐渐膨胀,待膨胀至极限时,打开排气阀门开关排出气体;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排气情况调整胃管插入的长度,以便于更多的气体排出,重复上述操作数次,直至解除腹胀为止,一般时间不超过20min。
1.2.3 护理
两组患者均于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腹痛情况;插管过程中如遇阻力或患者自觉疼痛难忍时则停止插入,待调整插管方向后再行插入,置管成功后助患者转换体位[2]或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腔气体排出。
1.3 评价方法
疗效评估:显效:肛管排气lOmin后,患者自觉腹胀即刻排除,有效:肛管排气20min后,患者自觉腹胀明显减轻。无效:指肛管排气前后患者自觉腹胀程度无明显变化。患者腹胀程度的评价分别于排气前和排气后10—20min评估,借鉴疼痛强度五指评估法:小指为无腹胀.无名指为轻度腹胀;中指为中度腹胀,食指为重度腹胀;大拇指为剧烈腹胀,无法忍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l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 论
3.1 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以及麻醉药物的影响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使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减弱,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增加了肠胀气发生的概率;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需要去枕平卧6-8小时,有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腹胀的原因分析[3],认为影响术后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手术后的疼痛,产妇术后的痛觉敏感性增强,由此可见,疼痛刺激使产妇术后早期活动受到明显制约。由于术后活动减少,肠蠕动功能恢复缓慢,使腹直肌及盆底肌松弛,容易发生腹胀,肠胀气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腹胀不能缓解,使肠腔内压力增高,肠壁静脉回流不畅,易发生肠麻痹、肠粘连。以往临床上常采用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方法以缓解患者痛苦。但由于肠腔积气多聚集在结肠,采用常规肛管排气法,肛管插入肠道的深度有限(15~18cm),管端仅达直肠末端或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成人肛管约3-4cm,直肠约10~14cm)。而且肛管末端连接延长管后插入盛水的玻璃瓶中,与大气自然相通,肠腔积气主要依靠肠腔气压自行排出。当肠腔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时,积气则不能排出。虽经转换体位,腹部按摩,可增加排气量,但因肠腔内气体任意流动,仍不能迅速达到满意的效果。
3.2 改良肛管排气采用硅胶胃管代替普通肛管
硅胶胃管有材质柔韧、可塑性强的特点,因而插管阻力小,可通过乙状结肠的“乙”状弯曲,且插管深度比传统法延长5~17cm,可到达乙状结肠内,与肠腔气体接触机率大于传统肛管排气法。末端连接的负压引流器,其压力低于肠道内压(静止状态为1.33kp),可将肠道内的气体主动吸出,因而排气迅速、彻底;而且负压吸引对肠壁的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或加速肠蠕动,促进自行排气、排便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腹胀复发及重复排气次数;负压引流器的负压值仅略低于肠道内压,不易造成肠粘膜损伤。若有稀便排出还可对粪便直接进行观察,也有利于粪便标本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