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9-07-06曹常玲董秀陈鋆
曹常玲 董秀 陈鋆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是给予手术治疗[1],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将结石以及肿瘤组织清除,由于患者的预后周期较长,加之患者自身恢复能力较差,影响预后效果;部分患者在面对长期的治疗,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2-3]。为了探究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于2015年4月—2018年4月到医院就诊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随机选取17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疾病患者,使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对比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4月—2018年4月到医院就诊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研究人员核对入组与排除标准后,随机选取17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疾病患者,使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44例,年龄在46~75岁,平均年龄为(60.38±2.91)岁,病程在1~3年,平均病程(2.47±0.1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45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为(60.48±2.85)岁,病程在1~3年,平均病程(2.41±0.1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能够提供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疾病诊断书;(2)研究人员与其详细、充分进行知情讲解后,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4)患者的自主表达、与人沟通能力尚可,精神状况较佳。
排除标准:(1)经过实验室检查后,患有需要临床控制的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肝肾等重大器官严重受损;(3)原发性造血系统疾病;(4)患者的依从性较差;(5)患者不愿参与;(6)患者精神状况、沟通能力差。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入院宣教,加强对患者的环境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加强对患者的预防并发症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预防并发症护理:手术作为一个应激反应,在手术完成后,患者的机体免疫较差,加之医院的病原菌较多,若不加强对患者的预防感染护理,极易出现院内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针对此现象,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排痰,向患者讲述有效排痰能够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对于痰液过多的患者,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加强对患者切口护理,保持切口部位清洁与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同时应加强肠内与场外营养,改善患者机体营养不良;每日应增加翻身次数,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从而降低压疮发生率[4]。(2)预见性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后,对手术治疗效果预期过高,若是术后预后效果达不到预期,导致负性情绪产生,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及时的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述疾病好转过程,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依从性[5]。(3)由于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肝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肝功能损伤,患者会出现尿少、腹胀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及时检测患者24小时出入量,记录颜色、性状等,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腹胀,一旦出现腹胀,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治疗[6]。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满意度评分表 按照研究要求,科室护士长与科室主任共同制作一份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分表的内容应涵盖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知识的认可程度,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提供的服务态度评价,对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的评价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3.2 生活质量评分表 护理人员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7]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表1 两组患者的SAS、SDS数据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的SAS、SDS数据对比(分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85 54.92±3.91 48.27±3.91 52.85±5.92 47.18±3.84观察组 85 54.81±3.75 41.85±4.92 52.46±5.17 40.14±5.28 t值 - 0.187 1 10.925 3 0.457 4 9.941 5 P值 -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数据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数据对比(分,
组别 n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85 62.72±3.81 72.16±3.91 83.18±3.81观察组 85 61.84±5.29 84.73±3.85 94.71±2.81 t值 - 1.244 5 21.119 5 22.454 1 P值 - >0.05 <0.05 <0.05
1.3.3 SAS评分、SDS评分 采用焦虑、抑郁量表[8]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AS、SDS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性因素,对患者而言,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创伤,加之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相关研究表明[9-10],患者的负性情绪对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对患者自身的预后不利,而若是能够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则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预见性护理措施是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超前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之前,预测患者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的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11],从而从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方面[12-13],给予患者最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与常规的护理干预相比,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而言,能够有效的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较为满意[14]。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后康复中,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护理人员在未开始护理前,统计并评估了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对比可知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而言,虽然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在患者的术后康复中,所发挥的护理效果不佳,故为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该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较为满意[1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运用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后康复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护理效果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