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脊电针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上肢肌张力高

2019-07-06邢晓东杨金山宋聪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夹脊肌张力电针

邢晓东 杨金山 宋聪琳

中风,又名脑卒中,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现象的脑血管意外[1],在我国占死亡率首位[2]。肌张力增高[3]是患者中风后经历的一个时期,一般2~3周后进入恢复期期,由于脑高级运动的调节中枢(皮质脊髓束)受损,从而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据世卫组织最新统计,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约有85%的中风患者遗留有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4],脑卒中后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5],也就是肌张力增高,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状态属中医“筋病”“偏枯”“痉证”的范畴,相似症候在中医文献早在《内经》时期就有记载,《素问·调经论》中认为:“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高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发扬光大者寥寥无几,仍无法改变西医、西药为主的局面[6],故本文利用中医结合西医治疗方法,优势互补,减轻中风后肌张力带来的痛苦。

1 方法

1.1 病历来源及分组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患者均来自哈尔滨市中医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5月康复科门诊及病房,90例患者釆用Excel表格中的随机分组程序,将编号1~90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序号在1~30者分入治疗组(头脊电针配合作业疗法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病程3~22周,年龄51~72岁;序号在31~60者分入电针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病程4~21周,年龄54~75岁;序号在61~90者分入作业疗法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病程4~20周,年龄49~68岁;每组各30例患者,三组患者在性别、中风性质、病程、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7]。

1.3 纳入标准

由于中风后上肢肌张力高并非独立疾病,故符合下列标准的患者可纳入。

(1)符合中医“中风”诊断标准,先有中风,上肢肌张力高在中风后出现。

(2)符合脑梗死、脑出血西医诊断标准。

(3)以上肢肌张力高为主诉的患者。

(4)患者自诉因肌张力增高影响生活质量。

(5)年龄31~72周岁。

1.4 排除标准

(1)诊断有脑外伤、代谢障碍、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栓塞等。

(2)脑出血术后者。

(3)72岁以上老年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

(4)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

(5)因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上肢功能障碍。

(6)经证实严重认知障碍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头脊电针结合作业疗法治疗)疗程30天 头针取穴方法:双侧取头针运动区(上1/5处和中2/5处)。消毒:针刺前常规消毒,用直径为0.3 mm,长40 mm华佗牌毫针;进针角度:针身与头皮呈15度角;操作方法:将针快速刺人头皮下,得气后将针与头皮保持平行继续进针,到达深度后,接G7808一2型电针治疗仪,患侧频率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健侧针刺时强度略小,频率缓和,双侧均选用疏密波,留针30分钟。

夹脊针法取穴法:夹脊针取穴:颈椎5-胸椎1棘突下旁开1.5寸夹脊穴。具体操作如下:患肢侧取2个夹脊穴颈5、颈7或颈6、胸1,加电针,频率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健肢侧取2个夹脊穴,加电针,予以较小刺激。两侧选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针刺结束后行作业疗法主要采用Rood技术,每日1次。30天后统计结果。

1.5.2 电针对照组(头脊电针) 同治疗组,针刺结束后不配合运动疗法,30天后统计分析结果。

1.5.3 作业疗法对照(作业疗法治疗) 作业疗法主要采用Rood技术等降张手法每日1次,每次20分钟。30天后统计分析结果。

1.6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改良的Ashworth评级法[8]。

无效:治疗后改良的Ashworth评级无变化。

好转:治疗后改良的Ashworth评级恢复1级。

显效:治疗后改良的Ashworth评级恢复2级以上,但尚未达到0级。

痊愈:治疗后改良的Ashworth评级恢复至0级。

1.7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及作业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在治疗后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作业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电针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电针对照组、作业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20);电针对照组与作业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头脊电针结合作业疗法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电针对照组和作业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见表1。

2.2 三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统计分析

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分级结果(1.50±0.43),与电针对照组Ashworth分级结果(2.23±0.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作业对照组Ashworth分级结果(2.31±0.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头脊电针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上肢肌张力增高方面优于电针对照组及作业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中、西医尚无根治脑卒中偏瘫肌张力增高的药物及疗法,尤其以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出现上肢异常的运动模式(共同运动等),严重者可出现手指挛缩,这种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严重阻碍肢体功能活动,影响生活质量。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

表2 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及作业对照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级比较(级,

表2 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及作业对照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级比较(级,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87±0.97 1.50±0.43电针对照组 30 2.56±0.86 2.23±0.78作业对照组 30 2.71±0.90 2.31±0.80

本文所述头脊电针刺法对于病理性的神经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其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9],治疗过程中配合做业疗法,使患者上肢大关节以及精细运动肌群的肌力、肌张力和协调性均有确切的疗效。这种治疗方法的机理在于夹脊穴生物电刺激与传统的取穴的针刺方法的不同,其穴位的所在部位均与中枢神经走行相近,在针刺并配合生物电刺激疏密波作用于中枢神经时,肌腱产生兴奋,腱梭通过脊髓后角抑制神经元兴奋,使肌肉牵张反射减弱[10],使肌张力降低,异常活动状态缓解,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可缓解肌紧张、缓解肌痉挛。

脑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出现,极大的限制了患肢学习随意运动的能力[11],降低肌张力是康复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能否准确、有效的抑制肌张力,诱发患肢的分离运动,是提高中风后康复疗效的关键[12]。课题组在大量临床工作中发现,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头针的生物电刺激(疏密波),抑制和调控下位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同时通过夹脊学电针(高频连续波形)给予周围神经系统抑制性刺激,以降低周围神经的兴奋性,从而降低上肢肌张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头脊电针配合作业疗法(Rood技术)使上肢肌张力降低,头脊电针配合作业疗法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

因此,无论从中医学角度还是现代医学角度,及时、有效、正确的针灸治疗、康复训练对于中风肢体的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二者辩证结合效果更佳,尤其体现在本文所述头脊电针配合作业疗法对上肢肌张力高。

猜你喜欢

夹脊肌张力电针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