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ouviere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意义的再评估

2019-07-05宫路路王赈霄杨永生姜伟栋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肝门开放型胆囊炎

宫路路,王赈霄,杨永生,姜伟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130041)

Rouviere沟(Rouviere sulcus,RS)是右肝表面唯一的可见性标识,于1924年由法国解剖学家Rouviere首先提出[1]。但受当时肝胆外科认识的局限性,RS的提出并未引起重视。随着肝胆外科的发展,尤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发展及广泛开展,RS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与重视,主要原因是LC广泛开展,胆道损伤发生率较传统开腹手术高[2-3],腹腔镜外科医生迫切需要找到降低术中胆道损伤发生率的方法,通过对RS解剖认识的深入,认识到在RS平面以上切断胆囊管,可有效避免肝外胆道损伤[4-5]。随着技术的成熟及对解剖的深入认识,发现胆囊管与肝总管的汇入点并不都在RS平面以上,更多的汇入点位于RS平面以下(图1、图2),而根本的解决方式是精细解剖、清晰显露汇入点。本文综述了RS的解剖、分型、临床应用及以RS为参照的最佳LC方式。

图1 RS位于三管汇合之上

1 RS的相关解剖

RS是肝门右侧的肝裂,也是右肝蒂进入肝脏实质的路径,其延长线即肝门部“H”型肝裂的横沟。首先由法国解剖学家 Henri Rouviere于1924年提出[1],并命名为“le sillon du processus caude”,定义为尾状突前方肝门右侧伸入右肝2~5 cm的沟,通常包含右肝蒂及其分支。在外科学及解剖学文献中,RS曾有不同的命名,如 Reynaud等称其为“incisura Dextra of Gans”[6],随后被 Mark.D.Stringer收录到《Eponyms in Surgery and Anatomy of the Liver,Bile Ducts and Pancreas》[7]。后被统一命名为Rouviere沟。

根据能否直视看到RS,将其分为可见型与缺失型,缺失型可视为原有RS完全融合,因此又称为完全融合型。可见型根据RS是否可见右肝蒂结构又可分为开放型与部分融合型(图3、图4),其中部分融合型可呈线状。澳大利亚Hugh等[4]统计,在连续100例LC中,可见型RS 78例,出现率为78%。Dahmane等[8]观测40例健康且无损的尸肝发现,RS出现率为82%,开放型占70%,部分融合型占12%,18%为缺失型。开放型长度为24~32 mm,平均(28±2)mm;深度4~8 mm,平均(6±2)mm;70%的标本可于RS中看到右后肝蒂。温州医科大学韩宇等[9]统计连续施行的812例LC,显示开放型638例,出现率78.6%;部分融合型145例,占17.8%;缺失型29例,占3.6%。清晰辨识RS的作用就是基于胆囊管及胆囊动脉位于RS前上方,而肝总管及胆总管位于其下,因此于RS上方切断胆囊管,可最大限度地降低LC术中胆管损伤率[10]。同样,对于右肝切除,尤其S5或S6.7的切除,RS也是重要的入路标识[11]。因此可作为手术解剖的重要标识。

图3 开放型RS

图4 部分融合型RS

2 临床应用

LC开展早期及LC初学者,尽管手术病例选择方面已做了种种限制,如首选胆囊息肉病例、排除急性胆囊炎或保守治疗缓解后等待一段时间、提高LC的门槛,但限于腹腔镜设备清晰度,手术器械非精细化,更重要的是术者从开腹转为电视屏幕的不适应,术中解剖欠清晰,肝外胆道解剖过程中的过分担心,无法做到精细解剖,如遇术中出血、忙乱夹闭,胆道损伤率仍较高。腔镜医生反复探索安全的操作方式,并建立了一系列操作规范,如Hunter等于1991年提出向上牵拉胆囊底、右侧牵拉Hartmann袋,于胆囊壶腹部游离胆囊管等操作规范[12]。我国学者亦不断探讨,提出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13];钝性冷分离为主,减少能量设备解剖胆囊三角[14]等安全方法。

后来腹腔镜医生逐渐认识到RS在保证手术安全性中的重要性。于RS平面以上切断胆囊管,可确保肝外胆道完整,避免胆道损伤。RS可作为胆囊管定位的重要解剖标志,其与肝外胆管相交点是胆总管起始点的平面,也就是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点,因此以RS及其延长线作为切断胆囊管的界限可确保安全施行LC[15]。

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肝外胆管解剖的清晰认识,发现更多的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点位于RS之下,如果一味在RS平面以上切断胆囊管,也容易引起一系列问题,如胆囊管保留过长,甚至残留“小胆囊”,术中容易遗留胆囊管结石,术后易发生残留胆囊再发结石,引起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相同的症状体征,患者不得不接受二次手术。

3 安全有效的LC

随着LC相关设备、器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术者对解剖的进一步认识,对肝外胆道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手术安全性完全可得到保证。LC手术适应证也逐渐扩大,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肝外胆管解剖变异、上腹部手术史等情况均已不是LC的手术禁忌证。绝大多数病例术中可完整、清晰、确切地显露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三管汇合处。我组医疗团队连续200例LC,包括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上腹部手术史甚至复杂多次上腹部手术史、Mirizzi综合征、解剖变异等困难LC,术中均清晰明确显露三管汇合处,并确切结扎切断胆囊管,这是保证手术安全及不残留过多胆囊管的必要条件。因此,术中应尽量做到清晰明确显露三管汇合。术中确认肝总管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细针穿刺证实、术中经胆囊管造影等方式。

对于部分极重度炎症、肝门水肿严重、肝十二指肠韧带挛缩变形、肝蒂明显变异的患者,三管汇合确实无法清晰显露时,仍建议以RS为确保手术安全的平面。相较残留胆囊管结石或小胆囊,肝外胆管损伤的后果是灾难性或致命性的。因此术者必须心中牢记LC是一个解剖危险、病理危险的手术。具体到患者,应根据胆囊管粗细、长短,炎症水肿、瘢痕增生程度,解剖变异,有无结石及结石位置综合评估,个体化处理[16]。

综上,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清晰明确显露三管汇合后再结扎切断胆囊管为手术目标,特殊情况下为保证肝外胆道的完整性于RS平面以上结扎切断胆囊管为宜。

猜你喜欢

肝门开放型胆囊炎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肝门部胆管癌47例临床分析
肝门胆管癌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