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发性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2019-07-03王艳桃
王艳桃
摘要:在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展现。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启发性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启发性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芽,启发性有利于幼儿美术基础教育的加强,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育者要意识到启发性的重要性,而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好启发性教学方法更加重要,二者相融合才会达到最佳效果。运用好启发性美术教育,才能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启发性 创意性 想象力 情境性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1-0138-03
一、古今中外对启发性的运用
我国历史悠久,教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不乏对启发性教育的阐释和例证。孔子对启发性教育理解独到,入骨三分,具体的论述到幼儿教学中的困境和突破口:“愤”指教师启发幼儿自己独立并且有个性自己去思考,想方设法想弄懂问题但偏偏又弄不懂,这种急切想解决的情绪状态;“悱”指幼儿心理明白,也很清楚,可是无论如何都说不清楚,好像懂得但是又不懂,无法用言词说清楚的復杂情感。就是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前人的宝贵经验可以知道,要学会与孩子相处,全面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就必须把健康、积极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培养。在艺术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法相对自由,易于实施,通过多种途径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种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对于儿童艺术细胞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我国属于初步确定幼儿教育,各个方面发展还不稳定,尤其美术教育发展体制也不完善。当前,我国幼儿艺术理论薄弱,理论基础不完善,实践难度大,教学方法采用成人思维的理性分析法,基本上忽视了幼儿的主观情感和内在心理特征。幼儿时期处在黄金年龄,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启发诱导幼儿想象,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这样有利于幼儿成长。因此发展我国美术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对师资力量的提高及启发式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样我国的美术教育才会有新面貌和新发展。
国外的美术教育理念较为先进,重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公认的启发式教学法鼻祖苏格拉底认为,人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成才,提倡师生一起探讨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和谐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西方人把启发性运用得生动活泼,因此他们的发展步伐远远超越我们国家。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学习的重点不在记住多少知识,而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良好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应当是主动的、侧重于直觉、结构性的。在美国教育方式上,他们喜欢开采幼儿内心世界的艺术细胞并感受外界真实生活而提高美术素养的教育方式。
二、启发性对幼儿想象力的塑成
陈鹤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对学前教育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提倡启发性教育,反对死板的教育。用他的话说就是,“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就该大力支持幼儿,叫幼儿感受自我价值,凡是幼儿敢于想象的,我们就应该鼓励,浇灌幼儿从小学会自己思考,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会把握恰当的时间启发幼儿,只有这样他们探索和发现所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地世界。”
学前艺术教育应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启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去想象和探索。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还存在着书本主义者,他们往往会发出强制性的命令,要求儿童必须画出与原作完全相同的东西。机械模仿会妨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使艺术活动显得如此枯燥。现在存在很多错误的观点,如:改良主义(幼儿们从小就忽视生活感受,通常是不思考就从里面到外表一起画,没有自己的个性,只是生搬硬套,重新组合形成的画死板没有趣味)、机会主义(幼儿们随大流你画我也画,为了画画而画,为了奖状而画等)。在这种畸形的美术教育方式下,幼儿绘画出来的画都是一个模样,没有趣味、没有灵性、没有个性,从画中只可以看到技巧性,幼儿画出的作品是相当庸俗的,相当于是复制品。我们称之为机械教学,对幼儿具有毒害的作用,会对他们产生畸形审美发展的培养。幼儿个个没有了自己的特点,没有勇气自己去创新,从而美术教育走下坡路,美术的落后会影响我国文化的发展脚步。
想象力对幼儿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必须学会运用想象的效应。如:通常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授课,在童话故事的氛围下幼儿们进入情境中,以太阳为课题,笔者在讲授的过程中一边讲一边展示自己做的太阳公公,很快带动幼儿进入绘画的世界。他们敢于大胆创作,其中有个同学想象在天上画个恶狠狠的太阳,太阳长相各不相同,中间画了一个太阳伞,这把伞通过幼儿们自己的思考和独创的设计,用茂盛的树枝铺成,在伞里面画了几个幼儿在嬉戏。看到幼儿们的画面叫笔者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联想,幼儿解释说:“由于天气太热,只要种许多树,树之间没有缝隙,我们藏在伞里就不会感觉到热了。”另一个的幼儿创作的题材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到的,他自己穿的是浑身是火苗的防火服,在自己周围画满像火炬一样的太阳进军,这种氛围充满色彩,五彩缤纷应接不暇。看着幼儿们一个个自由自在、天真烂漫、富有想象力的作品。笔者被深深地感动了,羡慕幼儿的新天地,为他们的天赋畅想艺术的交响曲。在幼儿艺术曲中感受到无限美好的世界,羡慕他们的天真,更加欣赏他们的艺术美。
三、情境教育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影响
情境教育的概念强调创造良好的情境,通过形象地描述一件事或者逼真地模拟一种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智力水平,教师创造合理的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引导孩子多问几个问题,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有助于孩子提高思考能力,同时要保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与情境紧密相连,加深幼儿的记忆和感悟能力。良好的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
什么是好的美术教学情境呢?好的情境应有如下三个特征:新异性、启发性和游戏性。新异性是指,情境是新奇的、不寻常的,情境中的某些元素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发现新的事物、进入新的艺术境界。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美术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对哪些事物熟悉、对哪些事物不熟悉,将新鲜事物适当地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例如,在讲授课程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将幼儿带入美丽的海底世界,这种新奇性让幼儿在绘画方面产生无限的想象,然后再指导幼儿画出他们脑海中的海底奇观。启发性是指情境内涵丰富,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在教学和应用中应循循善诱,根据学生思考深入程度来设置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求知和探索。例如,《OK发型师》一课,如果幼儿只在人头上画直线,那么老师可以适时地启发他:直直的短头发像是爸爸的,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幼儿画出的发型很不寻常,老师应该鼓励他画出其他发型,允许自由发挥,产生更加奇妙的发型。最后,情境的游戏性是指情境带有一定游戏规则,这些游戏规则的设计符合儿童游戏性的特点,孩子们沉浸在这种艺术情境中,似乎在玩耍,但不知不觉为自己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单单有提出启发幼儿思考的问题的情境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附加上生活情境。我们采用天然的资料,这些东西对启发幼儿创作热情和欲望很有利。比如我们随处可见的头巾,以“头巾”为创作的题材展开想象,最佳效果是师生共同参与,最先教师拿出自己的头巾,接着幼儿们也拿出自己的头巾,最后师生共同欣赏。这时教室仿佛成为销售头巾的小市场。在幼儿们欢天喜地的时候,教师让幼儿们自己总结头巾图案特点,并在黑板上演示步骤。这种授课方式能不断激发幼儿的天性和兴趣,幼儿全身心投入在创作过程中并大胆地展现艺术魅力。这种新颖的启发式传授教学得到了广大幼儿的喜爱,潜移默化的栽培了许多小小的艺术家。
四、结语
借鉴古今中外对幼儿美术教育采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促进幼儿美术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我们要秉持严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有为的精神,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我们必须处理好发展继承与创新变革的关系,传承中华绘画神韵,又时刻吸收世界各地儿童艺术理论的精华,帮助发展我们的儿童艺术理论和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使彼此吸收和融合,从而丰富和完善儿童艺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英,徐晓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陶三發.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4]刘宜.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