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埋灰线,伏脉千里
2019-07-03肖本春
肖本春
[摘 要]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就是培养学生会思维,会观察,会批判,会质疑,会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会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力;批判性思维;问题意识;学会质疑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80-03
数学学习力是指教师有意识地从低年级的精准扶持到高年级的自主开放,通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坚持“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培养学生会思维,会观察,会批判,会质疑,会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会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培养的过程是长期的,要做好小学五年的教学规划。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力的培养内容非常多,主要以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发育特点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力为主线,以设置课堂捆绑评价为辅线,以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按阶段进行有规划的培养。
一、低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会听会说的能力
1.深入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点
刚入学的小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的知识有限,学习能力不强而且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强,对于教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专注力只能坚持半节课的时间,口语表达正处于发展期。因此,在一年级培养学生的听讲能力和表达能力成了重中之重的教学任务。
2.低年级培养学生会说会听的策略
在低年级,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听的兴趣,采取有效的听的培训策略和有效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比如:课前背诵儿歌,活跃课堂气氛;课中要求学生复述教师的某一段话,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只有会听,会听别人的发言,才能思考别人说的对不对,形成自己的思想。在评价方面除了传统的发放小红花,还可以设置“金耳奖”,对上课会听讲的学生进行重点奖励,让学生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以便充分理解上课听讲的重要性。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很多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只是做出题,而说不出理由。因此“說”的培养不可忽视,只有把低年级学生的“说”培养好了,才有高年级的课堂质疑、补充、辩论。比如“根据信息能提怎样的问题?”“发言的同学表现得怎么样?”……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说”的途径很多,在课堂上讲,回家给家长讲,在小组内讲等,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培养学生学会说话,学会表达。
二、高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习惯给学生“指路”,让学生顺着“路”走,从而使学生有了惰性,不善于思考,缺乏个性化见解,有观点也讲不出。通过低年级的听说练习,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道,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不能只是教师告知的,必须是由他自己亲身思考所得和发现的,这样学得的知识才是牢固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
1.为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教师要善于进行追问教学
善于提问的教师,一定是掌握了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教师。好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善于提问的教师提问时,往往先易后难,先提容易的问题,后提较难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这些由易到难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同时,教师要对一个重点的问题进行不断追问,让学生养成深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2.为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教师要善于提出优质问题
一个优质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最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的不是听课,不是考试,而是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而师生间的对话就始于提问。下面是优质问题的提出途径:
(1)根据信息图提出问题。
(2)根据信息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的讲解提出问题。
(4)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提出质疑。
(5)根据一题多解提出问题。
(6)根据多个信息,选择性地提出问题。
例如,小数除法的一道习题“三种蜂蜜,第一种0.8千克18元,第二种2千克22.2元,第三种1.2千克15元。给出的信息较多,如何提出问题呢?”笔者要求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解决,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解决的问题多。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如:买第一种和第二种各一千克,需要多少元?第一种买8千克要多少元?第二种和第三种各买4千克,要多少元?三种蜂蜜各买一千克一共需多少元?……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具有吸引力。
在日常课堂上,提问题要注意几点:
(1)所提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在全班汇报交流环节,教师要抓住主要和重点的问题进行追问,以达到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的目的。
(2)所提的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真正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保证学生自信心的确立。
例如,分数除法的一道习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全程的4/5,几小时能行完全程? ”在全班交流时,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要求时间,用路程除以速度,全程可以看成是整体‘1,所以先求出速度,路程是全程的4/5,时间是4小时,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用4/5÷4=1/5,再用1÷1/5=5(小时)。”教师追问:“你这种解题方法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利用的是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教师又问:“还有别的思考方法吗?”马上有学生说:“把全程所用的时间看成整体‘1,其中全程的4/5对应的时间就应该是4小时,所以用4÷4/5=5(小时)。”教师马上追问:“他说的有道理吗?”又有学生反驳:“他说的不对,得数正确只是一种巧合,时间除以路程怎么能得出时间呢?”教师继续追问:“他俩谁说的有道理呢?”学生都纷纷议论起来。有学生提出:“他把4/5看成路程了,而4/5并不是路程,它是把全程所用的时间看成整体‘1,将其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4份就是4小时,所以先求出1份是几小时,可以用4÷4=1(小时),再求出5份是几小时,就用1×5=5(小时),也就是4÷4×5=5(小时),写成乘法算式就是4×5/4,回到除法算式就是4÷4/5。“没等教师追问,又有学生站起来说:“分析得太有道理了。这其实是一种新的解法,那就是4÷4×5=5。其实,这道题用方程来解更能说明解题思路。设行完全程用x小时,根据题意列方程 4/5x=4, x=4÷4/5。这一步就足以说明为什么用4÷4/5了。”这时,有学生受到启发:“运用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也能说明白为什么用4÷4/5了。”教师及时评价:“你们的辩论真是太精彩了,全班给予掌声!同时给予这些积极发言和辩论的同学加分奖励!”由此可见,教师的适当追问,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良好的途径。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学贵有疑,会提问题比会解决一道问题重要得多。好的思维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笔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听到别的同学的答案和自己不同时,能主动纠错,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进行辩论,这是思维碰撞课堂上的精华部分,是真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法宝。
三、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直是数学教师心驰神往的事情,学生如果能够自学,那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将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还会轻松不少。但是,多少年来,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师都是如食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原因之一,就是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很难达到预想效果。
笔者在高年级阶段,结合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1.研究学困生的学习过程,准确分析学困生学习中的困难或问题,确定合理的教学路径和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自学能力最弱的莫过于学困生了,如果处理不当,势必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因此,每天笔者都让学困生把自己解题的思考过程说一说,分析他们的困难或困惑后,除了给予讲解,最关键的是能确定第二天在课堂上该如何把握重点,确定课堂的讲授节奏——哪些该讲?哪些不用讲?哪些重点讲?哪些用学生讲?做到有的放矢,使每节课都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得到均衡的发展。
2.研究学生学习特征,学习差异,激励优等生创新思维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走向独立学习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优等生完全有能力借助各种媒体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有些优等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上课一刀切的教学完全不能滿足他们的思维容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通过自学,优等生在课堂上除了能够积极发言外,还能够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一些创新思维,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带动了其他同学积极思考问题。加上在自学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所以他们更愿意去钻研问题。
案例: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时,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题:“北京人”成年女子身高是144厘米,现代成年女子身高比“北京人”成年女子高1/8,现在成年女子身高有多少厘米?学生汇报了两种常规解法:144+144×1/8=162(厘米),144×(1+1/8)=162(厘米)。马上就有学生说:“我还有不同的解法。144÷8×(8+1)=162(厘米)。”笔者及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说:“把‘北京人成年女子身高看成整体‘1,平均分成8份,现代女子身高就比‘北京人女子身高多一份,就是9份,8份是144厘米,先求1份是多少厘米,再求9份是多少厘米,列式就是144÷8×(8+1)=162(厘米)。”笔者及时总结:“你的这种方法真不错,用的是‘归一法。”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也有补充。把‘北京人女子身高看成整体‘1,平均分成8份,现代女子身高比‘北京人女子身高多1份,就是9份,那么‘北京人女子和现代人女子身高的比就是8[∶]9,那么144[∶]( )=8[∶]9。根据比的基本性质,8×18=144,那么,9×18=162,所以,现代女子身高为162厘米。”多好的解题思路!学生能够把分数问题和比联系得这么紧密,这是笔者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
一道简单的问题,学生却想出了这么多解决方法,足以看出学生在进行自学时,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同时他们在课堂上通过思维碰撞,形成创新思维, 这正是笔者在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实践中所希望看到的。
总之,学生的学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工作,要从低年级抓起,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要有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做一个改革大潮下的合格的教师!
(责编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