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7-03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滴剂含服变应原

吴 峰 坤

(英德市中医院眼和耳鼻喉科 英德 513000)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常见的一类过敏性疾病,病因是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速发型慢性炎症反应[1]。对于AR,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被认为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初始给予最小剂量的变应原刺激,之后逐渐增量,以诱导机体对变应原的耐受,从而使患者再次接触变应原时的症状减轻[2]。在我国,尘螨是主要的AR致敏原之一,针对这类致敏原的粉尘螨滴剂是通过舌下含服给药的新型制剂[3]。本研究主要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疗法治疗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纳入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AR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AR诊断标准且为中重度AR;(2)粉尘螨皮肤点刺实验阳性;(3)入组前两周未使用抗过敏和激素类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哮喘或其它免疫性疾病;(2)合并鼻部器质性疾病;(3)孕产妇。最终纳入52例AR患者,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2.66±8.74)岁, 病程(6.31±3.28)年。本研究符合临床研究伦理准则,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在入组前,已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给予AR患者粉尘螨滴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ug-10000ug/ml,S20060012)治疗,该药物分为5种型号,分别为1号(1ug/ml)、2号(10ug/ml)、3号(100ug/ml)、4号(1000ug/ml)和5号(10000ug/ml),服用方式为舌下含服,1~3min后吞咽,1次/日。14岁以下儿童使用1、2、3号各1瓶后(递增期),使用4号直至治疗结束(维持期),方案为:第1、2、3周分别用1号、2号、3号,第1~7d分别含服1、2、3、4、6、8、10滴,第4周进入维持期,4号滴剂,3滴/次;14岁以上的AR患者使用1、2、3、4号各1瓶后(递增期),使用5号直至治疗结束(维持期),方案为:第1、2、3周分别用1号、2号、3号,第1~7d分别含服1、2、3、4、6、8、10滴,第4~5周应用4号滴剂,3滴/次,1次/日,之后进入维持期,使用5号滴剂,2滴/次,1次/日。治疗过程中,视患者情况调整用药。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如下:(1)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半年和用药1年后,评估患者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和鼻塞症状。鼻痒无症状记为0分,间断性记为1分,蚁行感可耐受记为2分,难耐受记为3分;打喷嚏无症状记为0分,连续3~5个喷嚏记为1分,6~10个记为2分,超过11个记为3分;流清涕无症状记为0分、擤涕小于等于5次记为1分,5~9次记为2分,10次以上记为3分;鼻塞无症状记为0分,吸气费力记为1分,间歇性呼吸记为2分,全天张口呼吸记为3分。(2)鼻炎药物总评分(TMS):使用抗白三烯药物或抗组胺类药物记为1分,激素喷剂记为2分,口服激素记为3分。(3)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以带刻度的标尺进行衡量,0代表无症状,10代表症状最重。(4)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

所有AR患者治疗半年后,其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接受治疗1年后,上述症状评分继续下降,较半年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的TMS和VAS评分变化

所有AR患者治疗半年后,其TMS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接受治疗1年后,上述指标评分继续下降,较半年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

观察时间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治疗前2.54±0.382.44±0.471.80±0.631.62±0.48治疗半年1.90±0.44a1.35±0.51a0.93±0.44a0.88±0.53a治疗1年0.88±0.60ab0.87±0.51ab0.46±0.52ab0.18±0.23ab

注:a与治疗前比,P<0.05;b与治疗半年比,P<0.05。

表2 患者的TMS和VAS评分变化

观察时间TMS评分VAS评分治疗前2.95±0.667.58±1.65治疗半年2.24±0.37a3.22±0.60a治疗1年0.92±0.12ab0.78±0.70ab

注:a与治疗前比,P<0.05;b与治疗半年比,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口腔黏膜瘙痒、腹泻等,但均为轻微症状,不影响患者完成整个治疗疗程。

3 讨论

AR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过敏介质的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3个: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4]。

激素类和抗组胺类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在短期内改善症状,并不能根治或是预防,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俗称脱敏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后,将该变应原制成变应原提取液并配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制剂,经反复注射或舌下含服或通过其它给药途径与患者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达到维持剂量后,维持足够的疗程,从而提高患者对该种变应原的耐受性。当再次接触此种变应原时,过敏现象得以减轻或不再产生过敏现象[5]。鉴于尘螨是我国AR患者主要的变应原,针对尘螨进行脱敏治疗将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对AR等I型过敏性疾病安全有效,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坚持完成整个治疗疗程。本研究发现,接受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后半年,AR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控制,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MS评分和VAS评分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继续完成1年的治疗周期后,上述指标均进一步下降,相比治疗前和治疗半年时得到进一步的控制。这说明坚持应用粉尘螨滴剂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因为总体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且部分患者用药半年症状得到控制后可能会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医务人员要了解并解答患者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叮嘱患者坚持规范用药[6]。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TMS评分逐渐降低,说明患者症状得到控制后,抗组胺和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就会减少,这样既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又减轻了患者的疾病负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显示,粉尘螨滴剂的药物安全性良好,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均可自然消失。

综上所述,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控制患者的症状、减少其他药物的使用,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滴剂含服变应原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方案探究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药物舌下含服有讲究
含服参片看准时机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