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四大新特征
2019-07-02蒋自力
世界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正在愈演愈烈,中国汽车产业也在多重因素叠加下,迎来发展的拐点时刻,并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
产业环境不断更新
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放开、进口关税下调等扩大开放举措,将行业的开放竞争推向更高层次。新能源补贴的大幅退坡,让新能源汽车行业特别是前期发展较快的新能源企业,面临下行冲击,也给有技术储备的合资品牌发展新能源汽车带来机会。环保压力的增加,持续对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为应对国六标准,单车制造增加几千元不等的成本,为应对汽车环保全生命周期监管,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成为迫切需求。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的落地实施,也对行业产能布局的优化起到积极推动。
而同时,我们还看到促进汽车消费的“国六条”,目前仍无过多实质措施;增值税下调已经演变成竞相降价的导火索,以奔驰为代表的高端品牌率先下调售价,并蔓延至自主品牌,也进一步挤压了自主品牌的上升空间。可以说,这一系列环境的变化已经明确释放出“产业撤离温室,企业回归市场”的信号,随着汽车产业重回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市场驱动、规律导向、科学发展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基本准则。
汽车四化不断加速
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变革已经势不可逆,尤其是动力技术的电动化已成大势所趋,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也初露端倪。可以说,全球汽车“新四化”变革已在提速,而中国正是这场变革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是引领者,中国汽车产业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前沿阵地,将可能创造出新的历史机遇。
消费理念不断成熟
随着中国消费群体的逐步年轻化,国内汽车需求正在转向依靠内生动力的平稳增长,“新四化”下不断出现的汽车新技术、新概念、新产品,正持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国内汽车消费观念也日渐理性,经济实用已不再是消费者的主要关注点,品牌、品质、科技配置等正逐步成为左右买车的关键因素,市场对所谓的高端品牌也有了更为成熟的认知。同时,消费者的新老交替也让汽车消费诉求出现变化,年轻群体已不再盲目追求国外品牌,一些脱颖而出的自主品牌正愈发受到市场认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中国汽车品牌的向上之路已经在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逐步凝聚起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之势。
竞争态势不断加剧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率先进入百舸争流的终极竞争阶段。一方面,分化格局更加明显,行业“洗牌淘汰赛”进入白热化,无论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合资企业还是自主企业、集团企业还是单体企业,都将完全进入发展硬实力比拼的大考,未来两三年将存在轰然倒下的风险。大洗牌、大调度刚刚开始,另一方面,外资车企又在掀起新一轮本土化浪潮,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品牌正成为本轮外资车企本土化的主战场,自主品牌无论是发展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将会面临更加开放、更加残酷的竞争。虽然,自主品牌面临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但从长远来看,这也同時倒逼着自主品牌不断进步,使得有实力的自主品牌能够快速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进一步优化中国汽车产业格局。
总而言之,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某种意义上,中国汽车品牌与国外品牌新一轮竞争也正在拉开帷幕。随着这一轮产业变革调整、“四化”应用升级,整体汽车市场在这两三年“盘整期”后,还将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汽车行业也必将迎来“螺旋发展”的新阶段,因而现在也成为中国汽车品牌阵营崛起的最好机会。我们要树立长远的必胜信心,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向前发展。
一是要顺势而为,勇于引领潮流。面对汽车行业百年变革,站在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历史节点,我们看到整个汽车产业的消费趋势、商业模式、竞争格局都将发生重大变革。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孕育突破,中国的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开始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新四化”已经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因势而变、顺势而动,抢占发展的先机。
二是要逆势而升,勇于向上突破。在中国汽车产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理性面对增速下降和战略机遇同时并存的发展特点。整体的消费升级,让我们的产品结构面临调整,进一步扩大开放,让我们直面国外品牌的压力,但这也恰恰给予了自主品牌布局和深耕。
三是要借势而起,勇于开放创新。汽车产业发展至今,早已不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制造业业态。对中国车企来说,进一步扩大开放,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同业合作和跨界联合,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加快国际化步伐,让我们充分参与全球竞争,是我们打造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
(本文根据蒋自力在2019第11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演讲速记整理,有删减,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