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生本教育中的“牧者”

2019-07-02金江运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小组长羊群笔者

金江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7-01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中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诠释为“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的“牧者”。笔者在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作为“牧者”的教师,要想把学生(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学习(吃草),应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怎样“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

郭教授提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能和作用的巨大转变,其实质就是引导学习者(羊群)“到达水草丰盈之处, 自主地快活地吃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牧者)如何做到引导(带)而不是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赶)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项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一)设计好前置性学习任务,引导“羊群”自己动手,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前置性学习任务应该是引导“羊群”走向“水草丰盈之处”的一个灯塔和方向。好的前置性学习任务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把“前置性学习主任务”称之为“××的小研究”,把主任务又分成若干个子任务,鼓励学生围绕着这些任务,积极从生活中收集资料,先自己动手,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争取能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二)培养出得力的“领头羊”(小组长),实现“羊群”(学习者)的自主管理。

一个有能力的“领头羊”(小组长)在整个“羊群”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是整个“羊群”能否到达“水草丰盈之处”的一个非常有力的保障。所以,在开展生本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笔者在培养“领头羊”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在每一小组内挑选出一位能得到每个成员信任与信服,具有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操作能力强,口齿清楚,说话流利,表现欲望强烈等条件的学生担当组长。在实际操作中不是每个组都有一个优秀的组长,笔者在分组时调整搭档,在组长热情有责任心,但受能力限制不会分工的小组,给她调配一个能说会讲的副组长;在组长学习好但不热情的小组,调一个责任感极强的副组长,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共同享受学习的欢乐。

其次,对小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鼓励他们提高认识,使其对自己的小组成员认真负责。第二,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如从全局考虑问题的方法,表扬与批评的方法等。第三,大力表扬小组长,树立他们在小组中的威信。在班里公开向同学们讲:每个小组长都是老师认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他们是代表老师对每个小组负责,尊重小组长就是尊重老师。第四,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引领小组长之间展开自主互助,相互交流遇到的问题,介绍自己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技巧。

二、怎样尽量实现学习者“羊群”自主快活地学习(吃草)

郭教授在他的生本教育教师观中还谈到,教者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是他们的任何动作的代替者,并且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他们生命的独立性。也就是“牧者要让羊群自主快活地吃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不代替不包办,让学生自主快活地学习呢?笔者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

(一)建立科学公正全面的评价制度,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强“羊群”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笔者发现,个别学生会不积极参与,等别人讨论的结果,自己不动脑子只是坐享其成。还有个别的同学态度不认真,搞小动作,说悄悄话。因此,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时,就将课堂教学结束时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也提前向学生予以公布,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提前努力,并多与其他小组成员互相促进启发,真正达到小组合作的目的。

(二)培养“羊群”认真倾听、包容他人的习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有时候又会因过于热情而导致课堂教学秩序失控。所以,要想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得培养“羊”在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第一,要求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做到:坐端正、眼看发言的同学、闭上嘴巴用心听。第二,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明确目标,带着目的去听。一要听明白,二要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三要给自己带来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第三,对听得认真的同学则大力表扬。如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第四,发挥小组长作用,监督那些不注意听的学生。第五,在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学生才能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学会了倾听,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长期以往“羊群”就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敢想、敢做、敢说。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探究世界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教师应不断努力给他们创造条件,积极引导,让他们自己动手,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并逐渐养成习惯,对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但不少教师在进行生本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与困惑:那就是也把学生分成“群”(组)了,也给每一组学生布置了学习探究任务,但却发现课堂上学生要么乱成一锅粥,探究没有方向,也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学习结果;要么就会出现这样的一幕:教室内静寂一片,老师鼓励和期许的眼光盯上哪个学生,那个学生就会因无话可说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剩下老师尴尬地站在那儿,导致教学效果还没有以前传统的那种知识传授式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生本教育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这种教学理念的精髓就是教师的教育工作不应仅限于课堂,而是应结合生活,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课前与课后,归于生活,归学习主体于学生,做一个真正的“生命的牧者”。笔者想,经过这样的“牧者”的精心引导、培养的这样一群“羊”(学习者),才能在水草丰盛的地方,自由自在地、快快乐乐地“吃草”(学习)。

猜你喜欢

小组长羊群笔者
分餐小组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城里的羊群
小组长的烦恼
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