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状况调查
2019-07-02张慧琴贺晨辉宋淑丽温明明
张慧琴 贺晨辉 宋淑丽 温明明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必备条件。本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现状的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感知状况,以及大学生在现行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能力状况;进而发现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创新思维普遍较低、知识运用机会较少、创造能力欠缺和言语表达能力较弱;由此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改革的对策建议,基于兴趣导向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专业教师团队、建立课外科技团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给学生更多交流表达机会,健全丰富考试内容和学生评价机制。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2-0154-02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之一,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等教育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风向标。从创新创业角度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分析,从中看出人才培养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从不同方向进行分析影响力的大小,并可应用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建设之中。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现状调查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也是重中之重。[1]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程度和培养方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以期能够推动高校教育培养方式的转变,有助于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次调研采用网络问卷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210份。调查的基本情况中,性别比例为47%的男同学,53%的女同学;年级占比情况为大一的占21%,大二的占24%,大三的占43%,大四的占12%。校内的占60.27%,校外的占39.72%。
(一)大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感知状况
据调查,74%的同学认为本校的课程安排比较合理,26%的同学认为本校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在对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模块的了解情况调查发现,37%的同学完全不了解,49%的同学一般了解,仅有14%的同学非常了解。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来看,理论课占比81%,实践课只占29%,而且,理论课中创新创业的课程占比不是很大,仅占29%。调查显示,78%的同学比较喜欢实践课,22%偏好理论课,在这其中72%的同学喜欢指导老师带队实习的方式,38%的同学喜欢实验课的方式。91%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应该积极进行创新创业,84%的同学认为创业实践中专业知识很重要,但只有51%的同学愿意参加学校开设创新创业类的课程,46%的同学认为本校人才方案对自己的创新创业帮助不是很大,54%认为自己自由选修的课程对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而不是学校硬性要求上的课程。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状况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和文献,[2-4]将本研究中的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设定为三个方面,一是创业认知与意向,二是创新维度,三是思维能力,其中的创新维度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四大维度。创新知识包括基础知识、见识广度、知识运用和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包括创造力、表达能力、适应力、学习新事物能力、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创新精神包括创新动机、开拓精神、冒险精神、务实精神、挑战性;创新人格包括责任感、抗压性、独立性、好奇心、兴趣、团队意识。
从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和意向调查来看,对创新创业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人群占比分别为34.72%和41.67%,而比较不感兴趣和非常不感兴趣的人群占比分别为11.11%和1.39%,可见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的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创新创业感兴趣程度非常高。从创业想法的角度来看,经常有创业想法和偶尔有创业想法的人群占比分别为33.33%和44.44%,几乎没有和完全没有的人群占比分别为2.78%和4.16%,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也是比例很高。
虽然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很高,具有创业想法的人也很多,但是从对创新创业了解程度来看:对创新创业很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群占比分别4.16%和23.61%,而比较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占比分別为23.61%和11.11%,还有30.56%的人群为不确定,可见创新创业的意愿虽然比较强,但是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低。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对于创业者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既然学生对于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学校则需要在培养计划中加强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普及,大学生很愿意和比较愿意接受相关教育的人共占为77.78%,比较不愿意和很不愿意的共占比为8.33%,接受教育的意愿也很高。
综合来看,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程度、重视程度都还是很高的,只是在相关知识的了解方面有所欠缺,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则需在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教育方面着重加强。
从不同年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对于自身的创新知识、能力、精神、人格四方面的评分均值比较高,到了大二时期则突然降低,大二至大四是逐年升高的状态。
从不同年级创新思维均值对比来看,大一的学生数值最低,可能是由于创新思维的测评并不完全是自我评价,而是通过一些问题去侧面反映的数值,大一学生之所以对自身评价较高,可能是因为自身对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较低,到了大二对这些指标的评价标准有所升高,则认为自身的能力还有所不足,所以评分整体下滑,但到了大二至大四又会逐年升高。
从学生对于自身的创新知识、能力、精神、人格四方面的评分标准差来看,大一比较高,而大二至大四大部分是相对较低的,标准差较高,说明各项指标的离散值比较高,大一同学对于各项指标的评价差距较大,大二至大四普遍逐年降低,离散值降低,均值的代表性升高,在大学人才培养计划的影响下,大学生都各项创新能力值都趋于相同。由此可见,大学的培养计划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性,但是学生的培养可能具有同质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