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9-07-02倪佳陈建丽凌萍杜涛周茉林谊
倪佳 陈建丽 凌萍 杜涛 周茉 林谊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以高血糖、高血酮、尿酮、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是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最严重的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常见病因[2]。该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症状不典型,如若误诊或处理不及时则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现对我院收治的57例DK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3治疗方法 (1)根据患儿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尿酮以及脱水和酸中毒程度,给予患儿吸氧、心电血氧监测等对症治疗。(2)立即为患儿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道,其中一条用于补液、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另一条则用于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3)补液: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在第1小时内首先给予患儿10~20 ml/kg的生理盐水快速输注扩容,之后在48 h内予生理盐水匀速输入以补充损失量。(4)补钾:在扩容结束见尿后开始补钾,补液组中加入氯化钾,钾浓度为40 mmol/L(0.3%),使血钾维持在正常水平;患儿能进食后改为口服氯化钾1~3 g/d,持续1周。(5)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在补液1 h后开始使用,特别是对休克的患儿,只有当患儿休克恢复、含钾盐水补液开始后,才可应用胰岛素。常规胰岛素最初剂量以0.1 U/kg·h恒速输液泵输入,之后每小时监测一次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5 mmol/L,当血糖降至14 mmol/L时加入5%~10%葡萄糖液,使血糖维持在8~12 mmol/L。当患儿病情稳定,可以口服液体后再逐渐减少静脉输液,最后过渡到胰岛素皮下注射。(6)当患儿动脉血气pH<6.9,休克持续不好转,心脏收缩力下降时给予1~2 ml/kg的5%NaHC03注射液缓慢输入,必要时重复此操作。(7)每2~4 h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直至患儿酮症酸中毒症状得到纠正。
2 结 果
患儿经治疗后血糖、pH值、尿酮体转阴、脱水现象纠正、意识障碍恢复、消化道症状消失等指标达标时间分别为(12.7±2.3) h、(5.8±1.7) h、(28.1±5.4) h、(9.3±3.4) h、(2.5±1.2) h、(25.3±7.9) h。多数患儿在治疗10~24 h后血糖降至8~12 mmol/L;脱水现象在24 h内均得到有效纠正;意识障碍的患儿在治疗6 h内意识均恢复;治疗1~5 d内患儿酮体转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消失;多数患儿治疗第2天后就可进食,并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患儿治疗前血糖、血钠、血钾、乳酸、PCT、CRP分别为(28.76±3.45) mmol/L、(130.26±8.74) mmol/L、(3.72±0.83) mmol/L、(4.57±1.08) μmol/L、(1.28±0.25) ng/mL、(23.49±4.28) mg/L;治疗后血糖、血钠、血钾、乳酸、PCT、CRP分别为(10.38±1.87) mmol/L、(141.63±9.28) mmol/L、(4.68±0.89) mmol/L、(2.49±0.72) μmol/L、(0.36±0.17) ng/mL、(5.86±2.27) mg/L;治疗后各指标明显好转(P<0.05)。57例患儿经上述处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除1例放弃继续治疗签字出院外,其余病例均好转出院。
3 讨 论
儿童糖尿病是指年龄小于15周岁(含15周岁)的患有1型、2 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的患者[4]。儿童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为主,是在人体遗传易感基因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和破坏产生的综合征[5]。DKA是儿童1型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因代谢紊乱加重以及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的临床综合征[6]。DKA起病急,大多有多饮、多食、多尿伴消瘦,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深大或叹气样呼吸带有烂苹果味,有些患儿还有嗜睡、意思障碍甚至休克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将会危及患儿生命[6]。
综上所述,患儿被确诊为DKA后,应及时给与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监测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等各项指标,保护重要脏器,才能使患儿早日康复。另外,患儿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嘱托其家属帮助患儿及时用药,建立健康的饮食方式,才能有效降低儿童DKA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