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管理风险因素监测分析
2019-07-02
(监利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中心,湖北 监利 433300)
血液科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血液科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是影响血液科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断总结和分析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风险因素对持续改进科室质量问题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近两年血液科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资料、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医院感染管理综合质量考核记录资料。
1.2 监测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收集了血液科近2年管床医生每日网络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资料,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排查后网络补报的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资料,以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按照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的附录A采样及监测方法进行;综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是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自制的考核表,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现场考核和问题记录。
1.3 标准判断
医院感染病例依据卫生部于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医院感染部位的临床诊断与判定;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判断依据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判断是否合格;综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根据考核表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归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感染部位构成比、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综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问题等情况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
血液科两年间住院患者总数2632人,医院感染患者256人,感染例次263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73%,例次感染率为9.99%,漏报35例,漏报率13.31%。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血液系统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33.46%、下呼吸道感染占23.19%、血液系统感染占9.51%,其他各部位感染构成比见表1。
表2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
表3 各项问题出现的次数与构成比
2.2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
2年监测总数431次,合格数421次,合格率97.68%,监测到的无菌物品和消毒药剂均合格,合格率达到100%,但是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指监测情况有少数不合格,具体见表2。
2.3 医院感染综合质量检查情况
综合质量检查65例次,出现问题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手卫生占27.69%、消毒隔离占26.15%、职业防护与职业暴露管理占12.31%、医疗废物管理及各项管理记录资料问题各占10.77%,具体见表3。
3 讨论
血液科近2年住院患者总数2632人,医院感染患者256人,感染例次263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73%,例次感染率为9.99%,漏报35例,漏报率13.31%。较医院同期医院感染率2.43%和例次感染率2.72%明显偏高,位居全院前3位,还明显高于高芳等[1]报道的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率2.13%和例次感染率2.31%。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血液系统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33.46%、下呼吸道感染占23.19%、血液系统感染占9.51%,与姚斌莲等[2]调查的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呼吸道占59.7%基本一致。结合本科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检测数据和质量检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发现与该科室医院感染部位的特点具有一致性。可见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诊疗环境物表消毒、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为血液科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风险因素。
因血液科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具有许多易感因素,其中一部分为内源性医院感染,另一部分为外源性医院感染。预防患者内源性医院感染主要是治疗患者原发性疾病,纠正患者的贫血,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可以通过医护患家属的共同努力实施,如降低外源性呼吸道感染,可以将高度易感染者留置在洁净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一般易感者采取患者戴口罩,加强病房空气通风换气和定时消毒,限制探视和教导探
视陪护人员戴口罩以及加强医护患者手卫生等措施。预防血液系统外源性感染主要是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如采血、护理留置血导管时严格无菌操作,确保使用材料物品在有效期内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以及操作前的手卫生依从性等措施的落实。特别是要针对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和质量检出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采用根因分析法查找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低的原因,探究医务人员手卫生水平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让医护人员自觉改善手卫生水平,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