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国以来移植类板胡作品的创作动机

2019-07-01孙阿楠

戏剧之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板胡多元化

孙阿楠

【摘 要】板胡是拉弦乐器的一种,主要流传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乐器。20世纪下半叶,作为独奏艺术(在此之前多用于戏曲、曲艺伴奏),板胡音乐作品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各类板胡创作中,不乏从其他器乐、声乐、民族歌舞剧等艺术形式中移植过来的音乐作品,这是近年来民族器乐发展的趋势。这种创作手法必然使板胡曲目的数量大大增加,既丰富了板胡的音乐风格,也使板胡这件乐器从此走向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板胡;移植作品;创作动机;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057-01

建国以来,板胡音乐创作可谓充满艰辛,尽管民间艺人、演奏家、专业作曲家经过不懈地努力共同打造出如今的板胡“作品库”,但板胡音乐作品在数量上相对于其他民乐作品还是略显不足,那么如何对板胡“作品库”进行合理扩充就成为创作者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既然二胡、竹笛、琵琶等民乐可以迁移其他器乐作品,且能展现出较好的艺术效果,为何板胡不能效仿呢?刘明源先生早在1957年就有了先见之明,将罗马尼亚乐曲《云雀》成功移植至板胡,虽然“移植”这个创作概念在20世纪五十年代并没有深入人心,但却为现如今移植类板胡作品的普遍产生埋下了种子,为板胡作品在“量”上的突破铺平了道路。笔者认为,建国以来移植类板胡作品的创作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大众审美需求

在音乐审美方面,传统的板胡作品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对民族器乐曲的审美需求,无论是最早对民歌、戏曲的改编作品,还是板胡作品发展中期以农村题材为主的创作作品或许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有些跟不上“潮流”,对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的移植越发成为一种趋势。《阳光照耀着塔什布尔干》作为一首经典的小提琴曲在被二胡成功“引进”之后展现出特有的音乐色彩,受到当时二胡界的追捧,无论是音乐会还是民族器乐大赛,该曲都被大多数演奏者所青睐,由此可见近年来民族器乐的“移植热”。板胡效仿二胡也对《阳光照耀在塔什布尔干》进行了移植,演奏效果同样很出彩,迎合了新一轮的大众审美,使人们对板胡作品有了新的见解。

二、弥补地方性音乐作品的缺失

中国地缘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性音乐文化遗产急待开发,但短时间内创作出一批当前稀缺的地方性板胡作品何尝是件容易的事,于是“移植”便是缓解当前窘境的权宜之计。二胡、古筝、琵琶在移植其他优秀器乐作品方面发展的较早,也较为成熟,作曲家通常会将一些“地方风味”十足的器乐作品移植至板胡。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王建民教授创作的二胡狂想曲系列经常被各大音乐学院板胡专业学生作为期末考试曲目,其中《第一二胡狂想曲》采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为基本素材,《第二二胡狂想曲》采用湖南民间音乐(民歌、花鼓戏)为基本素材,《第三二胡狂想曲》和《天山风情》采用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为基本素材,继承了新疆民歌旋律优美、节奏活泼、结构规整、情绪热烈欢快的音乐特点。此外,板胡亦从民族歌舞剧、电影、动画片等艺术形式中吸取养分,例如《白毛女》《地道战》《三个和尚》等经典艺术作品对丰富板胡地方性音乐风格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丰富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技术

民乐对西方音乐作品的“迁移”更多来自小提琴和钢琴。众所周知,某些现代小提琴、钢琴作品对演奏技术的要求颇高,将这些作品移植至板胡后,板胡演奏者同样面临技术上的难题,他们需要使用民族拉弦乐传统的演奏技巧来重新诠释该作品(期间可能伴随技巧上的革新),通过移植作品(例如《野蜂飞舞》《无穷动》等作品)的练习来达到技巧上的强化训练,具体训练方向包括复杂的节奏型、频繁的变化音、连续的人工泛音、半音阶、快速琶音、快速换把以及大跳度音程等。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板胡音乐作品的技巧会越加丰富,板胡演奏者的技术会日益提高。

四、多元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移植类板胡作品“借鉴”国外优秀音乐作品的趋势体现了民乐正朝着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迈进。早期的板胡作品大多呈现本土化的音乐特征,基本满足了建国初期国人的音乐审美需求,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人们的音乐品味也从最初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现如今,人们希望在交响音乐会的结尾能听到外国演奏家用小提琴演奏中国作品《梁祝》,同样也期许在民族管弦音乐会的结尾能听到中国演奏家用板胡演奏国外作品《查尔达斯》,这是一种民族间的文化碰撞,更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当前的文化大背景下,民族器乐的发展与传承不应局限在国内,板胡这件个性鲜明的乐器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走出国门,让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融汇到一起,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音乐格局,从而推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民族音樂想要走向世界,对“世界音乐语言”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将“世界音乐语言”与板胡相融合?演奏什么样的音乐更容易被世界各族人民所接受?这都是值得每一个创作者或演奏家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谭波.谈板胡艺术的美[J].音乐探索.1987年第2期.

[2]吉喆.板胡艺术研究[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3]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猜你喜欢

板胡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关于板胡演奏技术和情感联谊的作用探究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分析板胡音乐演奏的技巧与风格
中国民板族乐器胡(之八)板胡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板胡个性之我见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