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说明文教学

2019-07-01姚瑞玉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品读兴趣

摘 要:入选小学的说明文虽然没有小说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散文那样优美的语言,但大多也是精美的科学小品文,细观平常的说明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老师重知识的介绍轻语文能力的培养等现象,扭转这种现象是每一位教师迫切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兴趣;品读;语文属性

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章体裁,它是客观地解说事物,闡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它枯燥乏味,平淡如水,没有吸引力。其实入选小学的说明文虽然没有小说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散文那样优美的语言,但大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文,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让人感觉神奇无穷。作为教师,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探索,让说明文教学既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们主动去接受知识,又受到语文学科的能力培养,体现语文课的特点。以下是我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 激趣谈话,调动兴趣

说明文语言平实、通俗、严谨,但绝不是板起面孔说话,不带一点风趣。如何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他们的思维,有说话的欲望呢?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我们的学生不配合我想,如果每节课开课的时候,老师设计有趣而又熟悉的话题,肯定能唤醒孩子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去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在教第七册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呼风唤雨”什么意思,谁有这样的本事,你在哪里见过?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是海龙王,有的说是如来佛,有的说是神仙,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转动眼珠子蠢蠢欲动……课堂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然后话题一转:文中的“风”呀,“雨”呀是指什么呢?谁的本事这么大?一堂有趣的语文课,在神奇话题的召唤下,成功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 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说明文以对事物的理性说明为主,相对地弱化了形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如果只单纯地用传统讲解方法,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觉得不知所云,或觉得乏味想瞌睡,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的见识、经验充分想象之后,再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一些图片或图像和录像,就能恰到好处地将抽象的事物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迅速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情景,加深他们对说明对象以及内容的理解,如《长城》一课,有两句是这样描述的: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对于九岁左右的小学生来说,什么“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都是极其陌生的东西,在脑子里无论如何也无法形呈现长城的奇妙结构,我教学时把长城的图像以特写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上,教学棒指着指示图,稍作讲解,所有的难题都迎刃而解,消除了学生的阅读障碍,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甚至当场能把这文段背诵出来,学会了如何把那么多的叠放在一起的事物讲述清楚,也让说明文教学充满了语文味。瞧,这就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何愁我们老师喋喋不休地唠叨个不停,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呢。

三、 以品读显语文本色

许多老师一直奉行着说明文就是给学生以知识的理念,因此,他们执教时会千方百计地讲解内容,还收集许多相关资料以拓展这一领域的知识,最终把说明文上成了“科学课”,而文本上承载着情感的语言却被忽视了。我认为这是不妥的,首先说明文的第一属性是语文,品读是语文课必须的环节,语文老师应该着力挖掘说明文的情感文字,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情感之旅。例如《长城》一课不仅介绍长城的结构特点,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时应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我在教学到“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时,我问学生你想到什么,学生有的说:“条石太重了。”有的说:“这活太累了。”有的说:“肯定有很多人受伤。”有的说:“我想知道古人是怎么把条石运上来的?”通过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最后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赞美之情,这样一篇看似平淡的文章,如果不细细地品读,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情感很难得到深切的挖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快速领悟和深度挖掘的能力,也正是在细细地品读训练中逐渐养成。只有立足语言,才能既扬“科普”,又显“语文本色”。

四、 以绘画激发兴趣,感悟文本

说明文语言描述性强,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充分利用孩子喜欢画画的特点,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画画中体会文字的奇妙。例如在教学《鲸》时,我让孩子动手画一头须鲸和虎鲸,画一画几头鲸围在一起睡觉的情形,并问孩子为什么画成这样,那些文字给了你这些信息,你能读一读吗?这样的教学手段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致提起来了,他们快速地阅读,再认真地品读,体会说明文的用词精准,描述准确,是很好的学语言的范本,又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总之,只要我们紧紧把握语文课的根本,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细琢文本的语言,以趣激情,巧妙设计,相信说明文的教学同样可以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路正杰,任强.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创新说明文教学[J].文山学院学报,2018,31(3):107-111.

[2]王永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言语训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姚瑞玉,广东省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河苑小学。

猜你喜欢

品读兴趣
绘本阅读:学生言语智慧飞越的踏板
让阅读能力在阅读活动中生长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