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儿教育中运用“耐心”的实践与思考

2019-07-01吴金娇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自我耐心完善

摘 要:幼教的目的是塑造幼儿独立的性格和完整的人格,这一教育目的的成功与否对幼儿日后生活的影响并不能用分数来衡量。但在一个人漫长的一生中,他从幼教中所收获的性格、人格都将决定着他的一言一行,这是一份不受瞩目却饱含责任的工作。幼儿教师将“耐心”运用到对幼儿教育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这将对幼儿教育产生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爱;耐心;自我;完善

一份好的幼教事业,应该从正确的教育目标开始,幼儿教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幼教作为一份有责任的工作,一个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有很多,其中对她(他)的工作有很重要的帮助的一个,就是她(他)所具有的耐心。

一、 现今在幼儿教育中“耐心”的体现情况

(一) 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3~6岁的孩子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充满好奇的,这个时期他们的表达欲望也会特别强烈,不管家长是不是有时间,或者是愿意听,他们总是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现实生活中大多家长平日忙于上班,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少,在面临以上现象时,有的家长采取的是用厌烦的情绪随便敷衍一下,并没有做到耐心地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家里犯错误时,有的家长对着孩子大呼小叫、大发脾气,用成人对待事情的眼光去衡量孩子的错。幼儿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但总有的家长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与自家孩子进行对比,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家长没有耐心地一遍遍教授。

(二) 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体现

教师的耐心在幼儿教育中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孩子入园时,有个别孩子会有入园情绪,有哭闹的现象发生,而老师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去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用大声呵斥的方式让幼儿停止哭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因孩子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除了在活动的时间关注孩子的发展,在后续的活动中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況,将孩子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二、 在幼儿教育中运用“耐心”的实践与思考

(一) 耐心的含义

耐心是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柏拉图曾说过“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培养一个人的耐心不仅对自身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 耐心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

1. 教师耐心体现真实内在的爱

案例是由幼儿的小报告开始的,被告者是个女孩,但她的问题是打其他的同学(不止打了一个),当我问她的时候她并没有否认,而是选择低头——默认……当我一开始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站在一群幼儿之中,我在片刻的思索后选择了理智。诚然,一个教师在面对这些本已令人头疼的幼儿的时候不能有厌恶,还要强忍着怒火拿出理智来分析幼儿的问题所在,这确实很需要耐心。但如果一个教师对幼儿有了爱,这就不再是对她(他)性格忍受力的考验,而只是平淡的“爱”的释放。幼儿园教师的耐心并不是“爱”的全部,但它却体现了一个幼儿园教师真实内在的爱。

2. 教师耐心具有专业理论性知识来支撑

虽然幼儿园教师的耐心是一种爱的给予,但是我依然应该感谢这个引起我注意的小女孩。如果这只是一件普通案例,可能我当时甚至以后都不会对幼教教师应具有的“耐心”产生这样的思考。

当听到孩子们的报告并确认了事实的一刻,我是很恼火的,对这个小女孩充满了反感。但是我内心片刻的思考却给了我冷静下来动力,和对这一事件进一步探求的冲动。当时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那时我模糊记得,之前曾在一本关于幼教的书中看过关于问题幼儿的两种性格缺陷:强型性格和弱型性格,其中强型性格是因为在幼儿时期的成长中,父母对幼儿的探索进行了过多的束缚,有这种性格缺陷的幼儿表现出的就是破坏和暴力。而弱型性格则是因为父母给予了过多的宠溺和代劳,表现为对他人的过分依赖和指使[1]。然而习惯性地把强型性格和这个小女孩对比起来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因为具有强行性格的幼儿通常都很好动,会频繁地和试图其他幼儿交流,而事实上暴力只不过是他们交流的一种方式。可相比之下这个小女孩却显得异常的沉默,甚至是腼腆、羞涩。

正是这样的差异,让我在理论和实例的落差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而在以后的过程中激发起我对幼教的责任感。所以当时我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些调解,这几乎没有得到这个小女孩的一点回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对她进行了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她上课时的状态很正常,可以说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下课时她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几乎是一声不吭的,总是一个人低头沉默,不会试图加入其他幼儿的玩耍之中。而当有别的幼儿试图和她交流的时候,她的反应就是暴力……

这只是表象的观察,我当时的分析如下:从她对其他幼儿的暴力方式和时机上,这应该是一种被动的心理应激反应。而她平时的沉默和腼腆,从心理投射出的更可能是她的自卑,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就是她对自己的人格缺乏认同。因而这是由自卑而引起的自我防卫式反应。

教师对幼儿的耐心体现了真实内在的爱,而教育也是一门爱的事业,但这份事业并不是只要有“爱”就可以,如果缺少应有的幼教理论知识,“爱”得越多,反而会伤害越大。在一个幼儿园教师应有的耐心里,必然有着她(他)全面深厚的幼教理论知识,“爱”是人人皆可有的,一个幼教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理论,使这份体现了“爱”的耐心变得独一无二,这就是幼儿园教师的耐心的理论性。

3. 教师耐心从实践中表现出来,具有实践性

在对这个小女孩的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后,对她的关注成了我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她的自卑以及自闭,我并没有主动闯入她的内心世界,而只是以肯定的眼神频频地鼓励她。我的亲身体验是:要走近一个幼儿的内心,是一个冗长而繁累的过程,这是对我的耐心最直接和最大的挑战。这样的“爱”需要有多强大,在和这个案例中的小女孩僵持的这一个星期里,我都深刻地体会着。当把这样一份爱变成一种信仰,这样的“爱”就可以融入幼儿的人格、性格以及人生里。那么要以什么来界定这样的决心能不能成为信仰?就是以和幼儿相处中的那数百次眼神的交流和笑容的肯定来作为量定的标准,唯有这一切实际行动,才能作为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

三、 耐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一) 建立信任

在前面的案例中,我最终打开了这个小女孩的心扉。事实证明,她的平时的沉默和对其他幼儿的敌意并不是因为她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幼儿园教师至少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在幼儿的人格尚未成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心灵的形状全赖于环境的塑造,而我们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小女孩和我的第一次交流已经是在一个星期之后,一个星期的等待和坚持,这就是我在这一案例中付出的耐心,而得到的结果说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很少有成年人会喜欢听一个小孩子絮絮叨叨,我也是,伴随着半个小时左右的耐心聆听,我没有不懂装懂地敷衍,而是很诚实地问她一些关于她的问题。事实上我虽然打开了她的心扉,但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卑情绪和暴力情结。后面的事情很轻松,这次交流给了她对我的信任,而后几天里的交谈也渐渐让她开始有了自我认同,她变得不像以前的沉默和孤僻,会和其他的幼儿打招呼、一起玩耍,偶尔还能听到她从孩子们中间发出的笑声。她对其他幼儿的暴力行为也渐渐销声匿迹,这一切的成果,并不是教师给的魔力,而是一个有自我的健康的灵魂在起作用。

直到有一天她悄悄地告诉我,她经常看到爸爸打妈妈,我才明白了她问题的根源。我猜测她说的“打”,是矛盾发生时相互的过激行为。要让一个幼儿对教师开口说出他心里的声音,需要的是教师的耐心,而不是靠一味的逼供式的追问,这样的方法比拿棍子把嘴撬开好不到哪里去。而只有当幼儿内心的声音得到尊重,他们才会愿意把藏在心底里的秘密吐露出来。一个幼儿园教师想要了解幼儿耐心是最基础的素质,而耐心对幼教最开始起到的作用有两点:

1. 教师的耐心让幼儿愿意表达内心真实想法。

2. 教师的耐心使幼儿愿意与教师分享秘密。

(二) 给予幼儿个性发展空间

幼儿的性格缺陷尚有纠正之方,是因为他们心灵纯粹,正等待着接受真理,而成人的痹病无药可治,是因为成人已经把病态生活成了一种偏执和痼疾。一个小孩如果好动、喧闹、任性,遇到这样的情况旁人无非两个态度:第一,厌恶,然后放任不管;第二,这很正常,多打一下长大后自己就懂事了。这样的态度几乎不好怪罪,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样成长过来的,而曾经,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

让我扭转这一观点,甚至对这种观点深感心痛的,是一件一直伴随十多年的案例,这件案例的对象就是我侄女。她因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亲生父母不能陪伴身边长大,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她的身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懒睡,总是一个人去上学,也总是迟到,然而当她面对这样的失误还总是生气、发火,好像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还有她顶嘴的时候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年纪和辈分,无论对方说的是对是错,她根本不在乎一件事的对错,她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用她无理取闹和死不认错的态度,用叛逆的眼神和尖利的声调把她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怒火逼出来,直到把一个个火辣辣的耳光扇到她脸上为止。这样的小孩放到任何家庭里都是不被喜欢和认可的,而让我难以置信的是,在和她相处的近十年里,我居然一直用常人惯用的厌恶和放任不管这两种态度把她身上的种种问题搪塞过去。现在我才明白她的这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正是她身边的环境和这个家给了她这样的教育,怎么能把她的这些错误全都归咎于她一个人的身上呢,其实从认识她的第一步开始,我和她的爷爷奶奶就对她缺失了最起码的耐心。

在经历了班上那个小女孩的事情过后,重新深思会在幼儿身上发生的问题,我们应该抓住幼儿心智适合塑造的年龄时段,包容幼儿产生的小错,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她的行为也有所改观,偶尔为人处事上也能让她年迈的爷爷奶奶觉得她懂事了,但这都不是我所期望和感动的,真正让我感到成功的喜悦的,是她开始吐露心声讲出了她这八年来所遭受的那任何常人都无以承受的歧视冷遇,讲出了那颗孤独、坚强而又苦苦支撑着她的童年的心。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这里言之无据,但是如果要说什么样的教育是失败的,那么倒是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教育让被教育者丢失了自我,那么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所以幼教是要把幼儿教育成他们自己,教育成他们自己所选择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耐心给了幼儿自我发展最起码和珍贵的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幼儿能够认识自我,不受外界影响。

2. 幼儿可以实践内心的想法。

(三) 幼儿敢于展现自我,承认自我,相信自己

经过我一个多月的时间,侄女的变化渐渐有了改观,但我依然相信她,我首先给了我自己耐心,而后给了她更多的耐心。在那以后我们经常打电话保持联系,我生怕因这次离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但让我惊奇的是,她的人格的顽强,并没有因为我的离开而转附于现实,而是变得充满了生长的力量,一旦经受了正确的激发和接受了一种健康的模式,她就会勇敢地修复自我,独立茁壮地成长。

她开始渐渐地认识到自我,她的这些改变都是可喜的,我可喜的是我能在她人格成型的最后时间里通过我的努力,避免了讓她成为一个没有自我价值,不会承担自我责任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给自己耐心,而后才能耐心地面对幼儿,时常关注幼儿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以正面教育的态度和方式引导幼儿成长。幼儿在受到正确的激发及健康的模式下,就会勇敢地修复自我,独立地茁壮成长。所以家教也是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耐心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1. 让幼儿定位自己,相信自己。

2. 使得幼儿能承担自己的责任。

(四) 体验老师给的爱心,无形中明白爱

关于要把幼儿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有人认为要以道德为尚,但那是你制定的道德,有人认为要恪守礼仪,但这时你强加的礼仪……真正的教育是一种给予,而给予必然是属于他的,所以让幼儿去选择属于他的东西,这才是教育。就好像是爱,爱在我们这里是爱,但给到了对方那里就变成了幸福,对方如何才能拥有爱呢?只有当他懂得去爱,这份“爱”才是他的。

注释:

[1]强型性格和弱型性格这一概念出现于蒙台梭利的《蒙台梭利的教育》一书中,原书中认为这是两种缺陷性格,强型性格有任性、暴力倾向,暴力,不服从和进攻性。而弱型性格则是懒惰,消极,无聊和试图让别人服侍他。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

[2][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

作者简介:

吴金娇,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自我耐心完善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