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早产儿喂养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9-07-01闫孟秋
闫孟秋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300)
晚期早产儿是一种存在喂养困难、神经发育迟缓以及低血糖等34孕周~36孕周分娩的患儿。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近足月儿日益增多,其占据了早产儿的较大部分比例,这也引起了我国儿科临床工作者的高度关注[1~2]。目前对于晚期早产儿的病理机制、治疗干预护理等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晚期早产儿如何实行精细化喂养管理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采取常规精细化喂养管理,旨在为临床有效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新生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新生儿采取精细化喂养管理,观察组40例新生儿中男婴24例,女婴16例,出生胎龄在34~36周之间;对照组40例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新生儿中男婴25例,女婴15例,出生胎龄在34~36周之间。两组新生儿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主要遵照医嘱对新生儿实施正常经口喂养。
观察组40例新生儿采取精细化喂养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给予患儿鸟巢式护理,为患儿设置温暖宜人的环境,确保湿度适宜并定时通风,将床头缓慢抬高,大于15度小于30度。
(2)对患儿进行吮吸、吞咽以及呼吸协调能力评估,然后通过安抚奶嘴触碰晚期早产儿口唇四周,观察晚期早产儿是否出现觅食反射。监测晚期早产儿吮吸动作时的生命体征,即呼吸频率、心率以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将奶嘴放入晚期早产儿口中观察患儿是否吸吮有力。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开奶时间。
(3)给予晚期早产儿抚触,在首次喂养之后间隔1h给予晚期早产儿抚触,严格喂奶操作并规范抚触,每日进行两次抚触,严格执行相应的手卫生规范操作,在每天上午以及下午各对晚期早产儿抚触1次。
(4)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5)每次晚期早产儿喂奶之前测量腹围,并且记录晚期早产儿排便、呕吐以及残余奶量等,根据记录所得情况动态调整喂养方案。
(6)评估晚期早产儿喂养准备度,每3个半小时左右评估晚期早产儿的意识状态以及觉醒度,并以此作为是否需要喂养的依据。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80例新生儿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以及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得到新生儿临床资料后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统计学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儿均得到有效抢救,其中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比较(±s)
组别 n 住院天数(天) 腹胀消失时间(天) 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天)观察组 40 9.42±1.22 3.14±3.22 8.63±3.22对照组 40 12.42±1.04 5.67±3.25 10.87±3.25 t 5.241 5.803 2.221 P 0.000 0.034 0.035
3 讨 论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出生后吞咽功能与吸吮功能发育不协调导致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喂养困难、呕吐等导致晚期早产儿其营养不良,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给新生儿家庭造成了心理负担以及经济压力,情况严重甚至导致晚期早产儿死亡,容易引发医患纠纷[3~4]。
本次研究采用评估吸吮功能以及口腔运动功能等,以此确定开奶时间,通过科学的喂奶对晚期早产儿肠道菌群建立、胃肠机能建立以及减少管饲并发症等均有良好作用,并且通过鸟巢式护理可以使晚期早产儿尽快适应环境。在评价关于经口喂养能力的相关因素建立经口喂养是其最佳的喂养方式,有利于提升喂养表现并改善喂养结局。有研究表明建立经口喂养对加快早产儿的胃肠机能建立进而缩短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喂养管理可降低达晚期早产儿全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腹胀消失时间等,进一步说明了喂养管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晚期早产儿实施经口喂养可有效缩短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