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尿管规范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7-01杨燕
杨 燕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 骨一科,山西 长治 046000)
泌尿系统感染与留置尿管具有密切的关系,留置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就越大。脊柱内固定手术在临床骨科中比较常见,术前予以尿管留置,术后患者需卧床静养,一旦尿路引起感染,就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治疗负担[1]。虽然导尿器具的优化改善、落实无菌操作要求、抗生素应用等措施能够大大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但尿管规范化护理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2]。鉴于此,本文对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进行了对照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均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纳入本文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处于休克期的脊髓损伤患者、需每个小时进行尿量记录的危重症者以及术前训练无法在床上排尿的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0例。常规组男性研究对象17,女性研究对象13例,年龄24-77岁,平均(45.9±8.9)岁;10例颈椎病,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其他。研究组男性研究对象18例,女性研究对象12例,年龄23-76岁,平均(45.8±8.7)岁;11例颈椎病,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其他。两组患者资料对比,结果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即:术前留置尿管时,重点说明其必要性,术前2h训练其排尿功能;留置尿管操作期间需落实无菌操作要求;术后2-3d以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尿管撤除时间。
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同时进行尿管规范化护理,即(1)术前训练患者的排尿功能:术前2d,向患者说明排尿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排尿,训练完成后,记录相关数据结果;同时协助患者做好尿检工作,记录异常结果。(2)尿管撤除时机:纳入研究组的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二日早晨9点撤除。(3)尿管撤除方法:在撤除尿管前,自发性或夹住引流导尿管,对患者术后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本文对研究组患者不进行夹管训练,采用改良拔尿管方法拔除尿管,即抽出气囊内全部生理盐水后,回注1ml,指导患者深呼吸,温柔的撤除尿管。(4)尿管拔除后,留意患者有无膀胱刺激征,即尿急、尿频、尿痛、血尿等,若患者存在上述表现,需立刻向医师反馈,进行尿常规检验。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菌尿、尿路感染、尿管撤除后排尿困难发生率。(2)排尿训练配合度:护理人员评定患者训练的有效性、积极性、主动性,总分为100分,评分大于85分为非常配合,评分60-85分为比较配合,低于60分视为不配合。配合度=(总病例-不配合例数)/总病例*100%。
1.4 统计学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
研究组菌尿、尿路感染、尿管撤除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2.2 排尿训练配合度
研究组排尿训练配合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排尿训练配合度比较
3 讨 论
在我国院内感染中,尿路感染位居第二,发病率占比3%-4%左右,故而术前加强排尿训练尤为重要[3]。本文中,通过尿管规范化护理后,研究组排尿训练配合度达到了80.00%,相较于常规组63.33%配合度更高(P<0.05),这其中不配合排尿训练的患者,术后尿管撤除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提示临床需高度重视患者的术前教育,积极向患者说明术前排尿训练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留置尿管的目的,打消其疑虑,减轻其不安,赢得患者信任、配合[4]。
术后尿管撤出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因为尿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尿路感染风险的大小密切相关,越早撤出尿管,尿路发生感染的风险就越低,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护理人员减少工作量,故而需积极向患者说明尿管越早撤出的益处,以获得患者配合,减少尿管留置时间[5]。本文中,在术后第1d早晨9点左右对患者进行尿管撤除操作,结果研究组菌尿、尿路感染以及撤出尿管后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撤除尿管时所用的操作方法,是保证尿管顺利拔除的关键,本文采用改良拔尿管方法拔除尿管,即抽出气囊内全部生理盐水后,回注1ml,指导患者深呼吸,温柔的撤除尿管。最后,留置尿管期间,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以便于尽早发现、尽早处理。
总之,尿管规范化护理可大大减少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其排尿训练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