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患者移动健康服务模式构建及健康伦理价值
2019-07-01王春立王晓华龙艺甘代军王璐
王春立,王晓华,龙艺,甘代军,王璐
瘢痕是皮肤烧伤、创伤、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皮肤损伤及外科手术后瘢痕总发病率约40%~70%,对烧伤患者发病率高达91%;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瘢痕病例约400万;在美国,每年用于瘢痕治疗的费用高达40亿美元[1]。整形美容缝合技术、瘢痕预防手段对瘢痕防治有所帮助,这两方面措施落实于临床中存在一定困难。传统瘢痕患者管理方式存在缺陷,移动健康管理模式为瘢痕患者获取防治提供了新途径。国际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协会(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对移动健康(mobile health,也称M-Health)定义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电话、患者监测设备、个人数字辅助设备PDA、卫星通信等)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2]。2016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鼓励移动健康发展,提出规范健康相关APP发展要求[3]。许多医疗或商业机构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在很多疾病领域使用此模式开展延续服务。构建一种适合瘢痕患者管理的移动健康服务模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瘢痕患者移动服务理念
目前研究表明,解决瘢痕问题,需要在创伤发生后尽早采取瘢痕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4]。目前现有的瘢痕患者管理方式缺乏整形外科修复专家的尽早介入,如各种急性创伤、烧烫伤、择期手术治疗就诊后通过分诊进入不同专科,其瘢痕预防的理念与手段不能得到有效贯彻[5]。移动健康服务作为辅助手段,使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全程跟踪,解决系统管理问题,为瘢痕治疗实现“无痕”提供支撑。该模式以瘢痕患者为中心,凭借移动终端,以移动服务技术作为支撑,建立方便快捷的移动管理体系,将瘢痕预治措施融入患者全程管理中,让从事瘢痕修复的专家通过移动健康服务平台全程为瘢痕患者提供高效、全面、专业的临床服务。本研究试图通过移动健康服务信息手段的构建,优化健康服务管理手段和环节,让瘢痕修复专家可以尽早干预瘢痕患者的预防及治疗。
2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中瘢痕患者管理的弊端
我国现有就诊流程无论在普通独立医院,还是在协同医疗医院联盟内,都是病人自主选择医院就诊,就诊流程是患者根据意愿及对自身病情初步判断而选择一家医院就诊,患者进入医院后遵循一般通用就诊流程接受诊疗服务[6]。
2.1 创伤及手术患者就诊阶段应激心理被忽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交通行业不断发展,导致突发交通性创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7]。创伤后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应激心理障碍,往往表现为恐惧、害怕、焦虑,过分担忧自身疾病预后[8],此时忽略了日后瘢痕对生活的影响。外科领域中多数专家目前在手术切口及缝线选择方面尽量考虑医学美学原则[9],但也有部分专家未及时获取瘢痕防治的前沿知识,忽略医学美学知识瘢痕防治的医疗技术和手段。
2.2 创伤及手术患者创面修复阶段满意度低、欠缺延续护理
创伤及手术患者术后分别收治ICU、外科系统科室,其修复通常采取外科换药技术,处理过程缺乏手术切口减张、湿性愈合理念、功能体位指导、物理治疗及皮肤护理的处理理念和技术。待伤口愈合后其缺乏瘢痕防治知识指导,缺乏获得瘢痕防治途径,因此未按时间节点追踪患者。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防范医患纠纷,缓解患者焦虑情绪[10]。
3 瘢痕患者移动健康服务模式
3.1 瘢痕患者移动服务模式框架
对瘢痕患者可以采用移动APP方式予以实施:移动医护端APP、患者端APP通过移动网络或是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医护后台管理工作站管理患者基础数据,医护APP和患者APP均接入后台服务管理平台,根据身份识别访问不同功能界面。见图1。
图1 移动服务总体架构
3.2 瘢痕患者移动服务模式
该设计充分考虑瘢痕患者的需求,为瘢痕患者管理的辅助手段。通过该APP答疑解惑、全程明确干预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知识性、实用性、科研性。根据瘢痕患者需求该APP采取多端设计、沟通交互、系统汇总、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设计为主要需求存在方式。全程以就诊为主线,其流程如图2所示。从创伤发生开始展开系统追踪及干预,形成数据库,便于科学研究,并通过移动健康服务平台处理数据,访问认证,明确信息。信息专家完成信息采集、终端对接。构建平台为瘢痕防治提供理论研究数据。
4 瘢痕患者移动服务模式功能管理
瘢痕患者移动健康服务模式采用APP 形式提供服务,对个人健康数据分析存储,及时更新信息。专业客服跟进模式运行持续完善该模式功能。
4.1 提供瘢痕远程诊断服务、推送专业信息
创伤患者或需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前进入该终端,其就诊原因、损伤图片传入,就诊医院视信息进行分诊。患者接诊后瘢痕整形修复专家管理端抓取信息,行远程会诊,同时知识库向患者及主管医生推送瘢痕防治知识,第一时间推送预防瘢痕信息点。此平台瘢痕患者可获得健康专家全程参与,包括瘢痕诊疗及预防。该交互平台汇总个人信息,提炼患者就医咨询记录,形成图片文档,利于专家讨论病情。用户端知识库按时间节点推送宣教内容,传递新技术新方法,告知按时间节点预防瘢痕。专业团队管理维护瘢痕知识信息。
图2 全程跟踪流程图
4.2 提高工作时效
患者入院后医生通过问诊实时更新健康资料并电子签名确认,可全程共享信息,避免病史反复询问。床边问诊时相关信息通过语音存储或语音转文字方式存储,当即记录病情,按资料要求分类归档病史,医患双端共享。节省患者就诊及医生问诊时间,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快捷途径,提高医生工作实效。
4.3 医疗数据信息实时共享
医生修改后的门诊及住院病历信息,第一时间上传至服务终端,云数据存储端处理,将符合国家规定的病历复印资料上传并可打印。患者可随时使用就诊记录进行医保报销、法律诉讼、会诊等。对瘢痕患者整个治疗提供帮助。
4.4 提供病案库、专家库信息服务
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是基于3 G、4 G 等无线网络的移动数据通信而构建的强大的网络空间,可以存储病人大量的健康、疾病数据,并将之保存于云数据处理终端,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共享[11]。在患者服务终端中构建成功案例及教训案例库,医护服务终端构建瘢痕患者各时间节点案例库,进行个性化推送。学术会议最能体现有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是分析研究热点的重要依据,通过学术会议的交流,可以预测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12]。
4.5 延续服务实时体现
相关研究表明,健康服务体系应具有功能完善、防治结合、智能支持、监管到位、优质高效等特点[13]。将温哥华瘢痕量表[14]维护进随访模块延续服务模式内,各项观察指标依时间节点录入,瘢痕治疗专家时时掌握情况,警戒值信息远程指导,落实主动干预治疗措施。医护人员服务端具有求助按钮功能,将移动健康服务数据分析中心归类的就诊信息以文字、图片信息传递给上级专家,对不能给予解答的问题在线救助信息传递,在线查阅上级专家的指导意见。
4.6 体现就医需求及服务评价
移动健康服务平台具有服务评价功能。对患者的就医需求在线调查,进行就医后评价及体验评述,为医护人员作出在线评价,实现满意度第三方在线评价,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持。系统的完善运作有效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降低医疗服务整体成本[15]。就医体验满意度评价的差异性研究,可以针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精准化的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提升,对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生活质量、长足发展卫生事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6]。
5 瘢痕患者移动健康服务模式的健康伦理价值
瘢痕患者救治的最终目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回归社会。健康伦理是指人类健康与自然、社会、心理等因素之间的道德关系,即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适用人类健康需要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17]。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工作理念和实践操作的指引[18]。
5.1 移动服务模式利于提高瘢痕患者的救治及健康水平,体现健康伦理人性价值
健康水平的提高,体现在医学护理人性价值-心理关怀上,其可个性化诊疗、突显人性关怀。健康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健康伦理价值要求。本模式构建目标亦是整体提高瘢痕患者健康水平,符合健康中国的民众健康需求导向,也是健康伦理意义的体现。该模式APP依托医疗机构或商业机构进行研发和实现,使从事该专业人员依据患者就诊模式干预瘢痕预防及救治。
5.2 移动服务模式的信息共享体现健康伦理的社会公共价值
瘢痕修复专家以公共伦理道德价值主导职业方向,以社会责任重要角色解决瘢痕患者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通过现代化移动工具,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位瘢痕患者解决疑难问题,使他们在经历创伤后可以尽早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其多端功能传递瘢痕防治信息是公共健康伦理道德的重要体现。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该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不断优化,为瘢痕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从多角度解决了瘢痕患者管理问题。
5.3 移动服务模式为健康教育、科学研究提供途径,体现健康伦理的内涵
瘢痕患者健康教育形式影响瘢痕患者康复,该模式在推行健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移动健康服务模式健康教育方式迎合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的趋势[19]。该平台产生的人群健康基础数据,除为普通人群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外,医院、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也可通过申请获取所需数据用以科研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医学研究进程[20]。
对瘢痕患者的管理具有健康伦理价值,通过剖析现有就诊流程弊端,构建移动健康服务管理模式,通过移动终端APP 使得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瘢痕全程管理,进而提升瘢痕医疗救治质量,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