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
2019-07-01朱进森列敏冬黃伟青
朱进森 列敏冬 黃伟青
1.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广东广州 511300;
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 510120
H型高血压(THH)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类型,即合并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T)高血压,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可引起头晕、疲劳、心悸等临床症状,同时也是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大量文献显示[3],血浆HCT是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其水平的异常可能会加剧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提示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同时也有研究显示,颈动脉中层厚度(CIMT)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检测指标,但有关HCT与CIMT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4]。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所有研究对象检测HCT、CIMT,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THH患者 178例,纳入标准[4]:(1)经临床症状、实验室、血压监测等确诊为THH[5];(2)无精神病病史或沟通障碍者;(3)年龄50~85岁的中老年,且治疗前无高血压相关治疗史;(4)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颈动脉狭窄>50%;(2)脑外伤、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3)其他继发性高血压;(4)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178例患者中男99例,女79例,年龄50~85岁,平均(66.5±6.9)岁,体质量指数(BMI)值19.21 ~ 30.87kg/m2、平 均(25.37±4.66)kg/m2,吸烟史112例,饮酒史89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0~84岁,平均(66.2±6.7)岁,BMI值 19.11~ 29.88kg/m2、平均(25.12±4.42)kg/m2,吸烟史31例,饮酒史25例,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患者与健康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血清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患者及健康人员)保持空腹6h以上,于晨起抽取上臂静脉血4mL置入无菌试管中,分离血清(3000r/min,10min),离心半径8.0cm后,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T,试剂盒均购自广州易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2 CIMT检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德国西门子公司,Acuson Sequoia 512型号)给予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中层厚度检测,患者取卧位,头后仰,充分暴露受检侧颈部,使用4~10MHz线阵式探头,设置超声探头频率10MHz,依次对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查,观察其颈总动脉管壁内膜情况,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CIMT,并按CIMT进行分组。均由超声科同一位专业医师操作完成。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T及CIMT,其中CIMT分为[6]:CIMT<0.9mm且颈动脉超声下可见血管内壁平为正常;0.9mm≤CIMT≤1.2mm,即为内中膜增厚;CIMT>1.2mm,即判断为硬化斑块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依据CIMT指标标准进行分组:正常组(CIMT< 0.9mm,62例)、增厚组(CIMT 0.9~ 1.2mm,86例)、斑块组(CIMT>1.2mm,3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THH患者与健康人员的CIMT、血浆HCT比较
THH患者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健康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THH患者与健康人员的CIMT、血浆HCT比较(±s)
表2 THH患者与健康人员的CIMT、血浆HCT比较(±s)
组别 n CIMT(mm) HCT(μmol/L)THH患者 178 1.12±0.22 25.58±3.12健康人员 50 0.75±0.10 16.45±2.32 t 8.009 6.778 P<0.001 <0.001
2.3 三组患者的CIMT、血浆HCT比较
斑块组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增厚组,增厚组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的CIMT、血浆HCT比较(±s)
表3 三组患者的CIMT、血浆HCT比较(±s)
注:与增厚组比较,aP<0.05,与正常组比较,bP<0.05
组别 n CIMT(mm) HCT(μmol/L)正常组 62 1.02±0.13 19.97±2.16增厚组 86 1.20±0.12b 22.64±2.72b斑块组 30 1.51±0.21a 26.33±3.06a F 21.225 20.657 P<0.001 <0.001
2.4 CIMT、血浆HCT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血浆HCT 呈正相关(r=0.805,P< 0.001),见图 1。
图1 CIMT、血浆HCT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THH是指高血压患者存在高水平HCT(≥10μmol/L),其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饮食、生理性因素等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机体的高水平HCT可加重患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引发各种脑出血、中风等严重病情的出现,加之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针对性的预防THH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7-8]。
有文献报道,颈动脉是体表大血管(即心脑气器官的主要供血血管),其内皮内膜厚度是临床常用于检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指标之一,同时也是预测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9-10]。此外,有研究指出,HCY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也是炎性刺激物,具有促发炎症反应作用,高HCY水平可引起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过氧化和血液凝固性增高等症状,故其水平变化可能会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1-12]。
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所有研究对象检测CIMT、血浆HCT,结果发现THH患者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健康人员,此与韦晓强等[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THH患者存在着高CIMT、高血浆HCT,这可能是THH患者本身存在的血压及HCT过高,而高HCT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血管结构发生改变等,导致血管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CIMT的变化。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斑块组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增厚组,增厚组CIMT、血浆HCT明显高于正常组,表明随着THH患者的CIMT增加,血浆HCT也随之增加,进一步提示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这可能是高HCT是甲硫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通过生成过氧化氢及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一氧化氮(NO)的释放,减弱NO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从而加重THH患者的病情,促使患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引起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因子,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高HCT也是炎性刺激物,可直接损伤内皮,加重动脉血管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故患者的CIMT也会随之增加[14]。此外,本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血浆HCT呈正相关,进一步表明血浆HCT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抑郁,提示应重视患者体内的血浆HCY水平,定期开展复诊和控制HCY水平,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同时应适当与运动相结合,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5]。
综上所述,THH患者CIMT、血浆HCT较高,其血浆HCT与CIMT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