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SYS-GMM的动态分析
2019-06-29刘钻扩
刘钻扩,辛 丽
(山东师范大学 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于激发贸易潜力的效用正在日益削减,上升空间有限,转而如何降低贸易成本,加快实现贸易便利化日益被提上议程。Anderson和Wincoop的研究表明,即使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贸易成本的从价等值也高达170%,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成本无疑更高,这巨大的贸易成本主要来自于不必要的延误或复杂的贸易程序[1]。可见,推动贸易便利化是激发贸易潜力的关键和强有力措施,因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双边贸易的深度与广度,这对于贸易条件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作为拓深贸易合作空间的重大发展举措,中国近年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路”)沿线国家的机电贸易愈发活跃,贸易增速已成为全球一大亮点。机电产品一直作为中国出口的龙头产业,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地位举足轻重,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其近年来的出口形势持续低迷,2016年甚至出现负增长状态,前景堪忧。为有效改善机电贸易形势,中国机电产品不仅要提升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更要有效开拓新兴市场,激发外部需求。海丝路作为中国外贸合作的新兴市场,其在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达7.98万亿元,其中仅对东盟的机电产品出口达8 067.1亿元,占中国对其出口总值的27.1%;对印度出口达2 561.94亿元,占印度机电产品市场的38.8%份额。可见,海丝路作为极具潜力的机电产品出口市场,是中国下一步激发市场新活力的优良选择。Zaki强调,无论是就福利效应还是就贸易增长而言,贸易便利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均显著大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有助于增加电子等产品的贸易流量[2]。为此,有效探讨如何助力沿线区域贸易环境改善,提升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于激发双边贸易潜力,改善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绩效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和政策意义。那么,中国与沿线区域间的机电产品贸易是否存在着长期合作与持续获利的可能性?沿线区域当前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如何?其如何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沿线区域下一步应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本文拟在刻画中国与沿线区域间的机电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后,对沿线区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描述分析,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探讨沿线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最终提炼沿线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改善沿线区域贸易环境、助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提供思路参考和政策借鉴。
二、文献综述
早在1966年,WTO部长级会议就开始了对贸易便利化(Trade facilitation,TF)的探索,自2004年起,贸易程序简化一直是世贸组织谈判中的重要焦点。WTO指出贸易便利化就是对收集、呈报、传递及处理国际贸易中货物流动所需数据的行为、惯例及手续进行简化和协调,从而提高国际贸易链各阶段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国外相关研究多探析了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量的静态影响,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从贸易便利化的整体视角加以分析。Marquez等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要大于相关政策壁垒[3]。Bourdet和Persson的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区域间贸易和区域内贸易均有正向推动作用[4]。Portugal和Wilson的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同样存在显著正向作用[5]。第二类研究进一步聚焦贸易便利化分项指标。Jordan的研究发现,进口国海关环境改善可以显著增加贸易流量,其次为监管环境和基础设施[6]。Wilson和Mann认为,港口效率提升和规制环境改善对贸易便利化的促进作用要大于海关效率[7]。Zaki则更为全面地概括出,贸易便利化各分项指标均会显著增加贸易流量[8]。国外相关研究肯定了贸易便利化及其分项指标对双边贸易的静态促进作用,但多局限于整体的贸易层面,缺乏对某一行业的针对性探析。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贸易便利化的研究日臻成熟,其中多数研究基于整体贸易视角,来探析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作用。孔庆峰和董虹蔚的研究表明,“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关税减免等因素[9]。方晓丽和朱明侠的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与东盟出口贸易流量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10]。分析贸易便利化对整体贸易的影响对于下一步推动各行业贸易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然而行业异质性的存在使得贸易便利化对各行业的具体影响显然不尽相同,制定针对各行业贸易发展的“个性化”提升机制更是时不我待,因此部分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展至某一具体行业。就现有相关研究而言,学者们的分析视角多停留在贸易便利化对细分行业的静态影响上,如董银果和吴秀云探析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11];张辉淑探析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12]。仅有少量学者关注到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量的动态影响,孙林等利用DIF-GMM探析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进口东盟谷物的动态影响[13]。事实上,早在2009年,Martinez等便指出,贸易流量往往具有高度持续性,双边贸易常常存在传递性,前期的出口贸易会形成示范效应,进而影响后期贸易[14]。可能的原因在于贸易伙伴在彼此间建立分销和服务网络时的已投成本往往成为市场和退出壁垒;加之消费惯性的普遍存在也会促使相互间的消费持续稳定进行,从而形成彼此间的贸易传递效应。因此,在分析贸易流量时有必要将这种动态持续性纳入考虑,而现有研究鲜有为之。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无论是从贸易便利化的整体视角还是其分项指标的细微视角,无论是从全局贸易层面,还是具体行业层面均为本文提供了宝贵参考,但仍存在两方面可改进之处:一方面现有研究多注重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量的静态影响,即使存有少量研究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方法上也仅限于差分GMM(DIF-GMM),该方法虽可有效处理内生性问题,但易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同时在估计中易差分掉无时序变化的变量,导致部分样本信息流失。相比之下,系统GMM(SYS-GMM)不仅可有效处理内生性和弱工具变量问题,同时可充分利用无时序变化的变量信息,是有效处理动态面板的实用工具。另一方面,机电产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当前提升贸易技术含量,增强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来源。海丝路作为中国极具潜力的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与中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而现有研究对于如何提升沿线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鲜有涉及。因此,本文以贸易便利化为提升视角,分析沿线区域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探析双边之间机电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更为有效的SYS-GMM分析沿线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提炼沿线区域下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有效路径,这对于改善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与借鉴意义。
三、中国与海丝路机电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一)贸易竞争性分析
贸易竞争性反映着双边合作基础,影响着双边贸易的合作走向与贸易潜力。为刻画中国与海丝路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本文首先引入能够有效衡量一国某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1)
对于海丝路沿线国家的确定,本文依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丝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所指出的海丝路重点方向,同时结合中国“一带一路”官网(https://www.yidaiyilu.gov.cn)所公布的沿线国家名单,并考虑数据可获性,最终确定了东南亚7国、南亚4国、中东欧5国、西亚北非13国共29国。表1展示了2008-2016年期间两区域的RCA指数,可以看出,中国机电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中度国际竞争力,而海丝路的机电产品竞争力弱。这初步表明,就机电产品而言,中国与海丝路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竞争性较小,彼此间存在着贸易互补的可能性。
表1 中国与海丝路的机电产品RCA与TCI指数表
注:下标1和2分别代表中国和海丝路。
(二)贸易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性决定着双边贸易的发展持续性与可获利空间。贸易互补性一般采用贸易互补指数(TCI)来表示,该指数最早由Drysdale(1967)提出,其基本思想在于如果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相吻合,则两国在该该产品上存在着较大的贸易互补性。为有效刻画中国与海丝路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互补性大小,本文进一步引入TCI指数,具体设定如下:
(2)
(3)
如表1所示,以中国为出口方海丝路为进口方,双边之间的机电产品TCI指数均大于1,反之以海丝路为出口方中国为进口方,TCI指数均小于1。这表明,以中国为出口方,沿线国家为进口方,双边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存在显著的互补性,而以沿线区域为出口方中国为进口方,双边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小。
鉴于海丝路沿线各国在经济发展、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本文进一步测算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TCI指数,测算发现以中国为出口方时存在21个沿线国家与中国机电产品的TCI指数高达1以上,双边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同时进一步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T)测算显示,除新加坡等个别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之外[注]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机电产品是中国向新加坡出口的首位产品,也是新加坡进口的主力产品。数据显示,2017年机电产品在中国向新加坡的出口中占63.7%,进口中占46.3%。,沿线多数国家与中国的机电产品贸易属于产业间贸易,这再次印证了中国与海丝路间的机电产品贸易存在着长期合作与持续获利的可能性。
四、海丝路贸易便利化水平
(一)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
贸易便利化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现已有大量研究分别从国家、区域等不同角度加以探析。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WTO从跨境贸易所需时间的角度进行衡量;OECD(2003)从贸易成本的角度进行衡量;APEC(2003)从货物流动等方面进行衡量;相较于前三种测算方式,世界经济论坛(2008)在弥补了情景设置法(WTO)的缺陷后,融合OECD和APEC的部分指标,引入市场准入等多项指标,构建了一套更为精细全面的测评体系,并对136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评估,形成《全球贸易促进报告》。
2008年《全球贸易促进报告》首次发布,该报告旨在为使用者提供一项测量工具,专用于评估世界各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在促进货物自由流动方面的便利化程度,而后自2010年开始每两年更新一次。该报告将有关贸易便利化的软、硬指标同时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市场准入等4项一级指标,国内市场准入等7项二级指标和关税比例等57项三级指标。各级指标均采用7分制打分,数值越高代表当前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各指标具体含义见表2。
表2 贸易便利化指标含义表
(二)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
1.贸易便利化总体发展。本文首先对2008-2016年期间海丝路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描述分析。如表3所示,总体来看,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普遍偏低,区域内部差距悬殊。其中发展尤为突出的为新加坡,其不仅常年在沿线区域内名列前茅,同时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区域内的其余各国则多处于中低端水平,尤其是也门和伊朗,常年处于区域末尾。从贸易便利化的发展走势来看,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整体呈现改善之势,势头良好。
表3 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表
注:“/”表示当年未统计该项指标。
2.贸易便利化分项指标发展。为进一步分析沿线贸易便利化的具体发展现状,探究沿线区域贸易便利化的实际问题和瓶颈制约,寻找沿线便利化水平提升的着力点与落脚点,本文进一步对沿线区域贸易便利化的一级指标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图1 沿线区域贸易便利化分项指标发展水平图
如图1所示,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沿线区域贸易便利化发展的首要瓶颈,远落后于其他三项指标,这也反映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迫切性和优先性。但是可以发现,沿线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幅度近年来大幅上升,远高于其他分项指标,这与近年来基础设施得到沿线各国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其次,发展较差还有市场准入,尤其是自2012年欧债危机的蔓延以来,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发展中国家为了规避由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外溢效应,对市场准入采取更为严谨的态度,致使沿线区域的市场准入性在短期内出现大幅下跌。然而,市场的相对封闭往往会降低市场可预见性,导致大量潜在贸易机会丢失,制约自身发展。因此,随着后期经济的逐渐复苏,各国立即纷纷着力改善自身的贸易环境,扩大市场开放性,以谋取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贸易往来。
五、海丝路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模型、方法与数据
1.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贸易引力模型是实证分析国际贸易最有效的工具(Anderson,1979;Bayoumi等,1997),该模型的构建思想源于物理学中万有引力定律,Tinbergen(1962)最早将其用于贸易流量分析,研究表明双边贸易与GDP成正比,与地理距离成反比。Lineman(196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引入人口规模等变量,研究发现贸易流量还与人口规模存在正相关。随着后期的广泛应用与不断拓展,该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已非常成熟,Baier(2007)认为采用面板数据对引力模型进行估计可以实现更有效的估计,基本模型如下:
LnEXPORTijt=uij+β1+β2LnGDPjt+
β3LnDISTij+β4LnPOPjt+vij
(4)
其中,i和j代表研究个体(此处指中国和海丝路),t代表时间,EXPORTijt、DISTij、GDPjt、POPjt分别代表第t年i与j之间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双边距离、j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β1为常数项,β2~β4为变量系数,uij代表个体效应,vij代表误差项。
贸易便利化指标在贸易引力模型中的应用历经了国内外学者的长期研究[15]。结合本文的研究问题,在模型(4)的基础上引入贸易便利化指标,构建静态拓展贸易引力模型:
LnEXPORTijt=uij+β1+β2LnGDPjt+
β3LnDISTij+β4LnPOPjt+
β5LnTFjt+vij
(5)
其中,TFjt代表第t年j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然而如前文所述,贸易流量往往具有高度持续性,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前期机电产品出口常常存在传递和示范效应,从而影响双边之间的当期机电产品贸易。因此,本文在模型(5)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机电产品出口的滞后一期值,构建动态面板模型:
LnEXPORTijt=uij+β1+β2LnEXPORTijt-1+
β3LnGDPjt+β4LnDISTij+β5LnPOPjt+β6LnTFjt+vijt
(6)
模型(6)作为一种反映动态滞后效应的动态面板模型,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宏观经济学等领域,然而由于存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容易产生内生性问题。同时,贸易便利化指标也可能内生于东道国其他经济发展因素,不满足严格外生的经典假设,此时传统的估计方法容易产生有偏和非一致性。目前,对此问题的解决主要存在DIF-GMM和SYS-GMM两种方法,前者虽可有效处理内生性,但易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同时还会在估计中差分掉无时序变化的变量,不适合因变量持续性较强的情景[16]。相比之下,SYS-GMM既可有效处理内生性的同时克服弱工具变量问题,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变量信息,通常来说其要比DIF-GMM 应用更加广泛,因此本文将利用SYS-GMM进行模型估计,并采用内生变量的高阶滞后项作为其工具变量。为保证工具变量选取的有效性和模型设定的合理性,本文同时进行Sargan检验和AR序列相关检验,前者可检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后者可检验水平方程的残差项是否存在序列相关。
2.数据来源及预处理。结合数据可获性,本文将研究样本期设定为2008—2016年,为保证数据可比性,将机电产品出口额去除价格变动影响,以获取实际贸易量,并利用平减指数将各国的名义GDP转换成实际GDP。对于部分年度缺失的贸易便利化指数,借鉴现有学者的做法,采用邻近年份的对应数据进行替代。中国对沿线各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来自WITS贸易数据库,各国GDP、人口规模、平减指数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国与各国间的距离来自CPEII数据库。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1.回归预检验。回归分析前,本文首先采用LLC、Breitung、IPS和Fisher ADF等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多层次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均为零阶单整,具有平稳性。同时,本文对各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远低于10,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借鉴现有学者的思路,首先基于静态面板模型(5)分析海丝路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对于模型选择,由于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中涉及无时序变化的距离变量,固定效应模型不再适合,因此本文采用LR Test对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筛选,结果显示采用前者更为合适。为保证各变量的有效性,采用逐步回归法依次引入各变量,具体估计结果见表4。
表4 海丝路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静态影响表
注:括号内为z统计量,***、**、*分别代表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下同。
海丝路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影响系数达3.119,这与当前的多数研究结果一致。然而如前文所述,贸易流量往往具有高度的持续性与动态性,从而产生传递效应,影响当期贸易。为此,本文进一步对动态面板模型(6)进行估计(见表5)。首先采用SYS-GMM进行估计,得到列(1);鉴于贸易便利化可能存在内生性,将其在列(1)的基础上设为内生变量,并采用其高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得到列(2);为检验估计的有效性,同时采用传统OLS估计和组内估计FE分别获取调整系数的上下限,得到列(3)和(4);为体现SYS-GMM估计的更有效性,本文在将贸易便利化指标依次设为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后,分别采用DIF-GMM进行估计,得到列(5)和(6)。
表5 海丝路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动态影响
对于动态面板模型,混合OLS和传统组内估计FE的估计量分别为其提供了调整系数的上下限。而列(1)、(5)和(6)的估计结果显然不位于此区间内,说明模型设定存在不合理性。同时,对于列(2),Sargan检验接受过度识别检验有效的原假设,AR(1)、AR(2)检验结果显示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综合表明列(2)中的工具变量选取有效及模型设定合理,本文将依据列(2)进行结果分析。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影响系数达0.811,这说明海丝路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升1%,中国对其机电产品出口将平均增加0.811%。贸易便利化可通过简化海关程序,提升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流量增加。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繁杂的贸易程序会增加交易成本,过长的通关时间有可能使运营商错失商业机会,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都会降低一国贸易环境的适宜度,制约其贸易发展。相反,贸易便利化程度上升,可以降低贸易成本,形成贸易乘数效应,促进合作双方的经济发展。Moise和Orliac的研究表明,1%的全球贸易成本下降会带来400亿美元的全球收入增加,不仅如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还可以分别实现10%和15%的贸易成本下降,可见贸易便利化所带来的福利效应巨大[17]。
中国机电产品前期出口量对当期出口量存在显著正向效应,影响系数达0.681。这表明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明显的传递效应,中国对沿线区域的前期机电产品出口会显著影响当期出口贸易,这与Martinez等所提出的贸易流量具有高度持续性的观点相吻合[14]。同时,贸易伙伴国的GDP和人口规模也会显著促进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双边距离存在制约作用。
3.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探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内在影响机制,明晰沿线区域下一步的改善方向,本文采用贸易便利化各一级指标依次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各一级指标可能存在内生性,分别将其视为外生和内生变量,并采用SYS-GMM加以估计。其中市场准入未通过相关检验,其他三项一级指标的估计结果具体见表6。
表6 海丝路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表
如表6所示,各项检验综合表明将各一级指标设定为内生变量更为合适,由此本文将依据列(2)、(4)和(6)进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分项指标中,基础设施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作用居首,影响系数达1.144。Behrens的研究肯定了交通基础设施在一国贸易中的重要决定作用,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乎到一国的交通运输成本,其与贸易流量间往往存在正向关系[18]。可见基础设施对于贸易便利化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
其次,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较大是边境管理,影响系数达0.733。边境管理一方面主要涉及通关程序的简化,货物通关所需通关手续少,尤其是无纸贸易的推行,既可为贸易商省去大量的单证制作费用,减少直接交易费用,同时也可缩短通关时间,降低库存和机会成本。Hummel和Schaur的研究表明,跨境通关时间每缩短一天约合会降低0.6%~2.1%的从价关税[19]。边境管理另一方面主要涉及腐败程度和透明度,在腐败和不透明环境下,运营商往往会被迫支付部分不正当费用,增加运营负担,降低贸易效率。腐败程度降低和透明度提升可有效减少这种转移支付和商品的隐含税负,限制寻租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双边贸易。
营商环境改善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营商环境作为吸引外来商品、投资与技术等要素的关键条件,拥有良好营商环境的国家更容易得到他国的技术援助和合作机会,开拓双边贸易。
4.稳健性检验。为保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量上下1%的数据进行缩尾处理后,将贸易便利化及其分项指标依次视为外生和内生变量,并分别采用SYS-GMM加以估计。结果表明,各变量的估计结果与上文具有一致性,这表明本文的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海丝路沿线各国贸易便利水平普遍偏低,区域内部差距悬殊;各国近年来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
第二,贸易便利化分项指标中,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沿线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首要瓶颈,但是其近年来的改善幅度远高于其他分项指标;其次发展较差的为市场准入性。
第三,中国机电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中度竞争力,海丝路机电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力弱;以中国为出口方,沿线区域为进口方,双边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
第四,相较于其他因素,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为前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GDP和人口规模均显著促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双边距离表现为制约作用。
第五,贸易便利化分项指标中,基础设施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正向作用最大,其次为边境管理和营商环境。
(二)政策建议
1.借力经贸合作,加快与沿线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作为贸易便利化的助推器,中国应继续加快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然而,沿线各国多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等一系列难题。因此,一方面中国应充分发挥经贸合作的先导作用,优先采用项目合作、贸易投资等方式,为沿线区域基础设施改善注入资金活力[20];同时,充分借力亚投行等平台作用,撬动发达国家的资本投入,与沿线国家共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项目。另一方面,应鼓励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多向沿线区域的基础设施领域倾斜,同时推动中国通讯、互联网等企业加大与沿线企业的合作往来,改善沿线国家的通信水平,提升信息畅通效率,便利中国机电产品出口。
2.深化与沿线各国海关等方面的合作,提升通关效率。国际贸易及全球供应链中,海关口岸通关效率的提升可大大减少时间延误,降低贸易成本。一方面,中国应加快与沿线各国签订AEO互认(经认证的经营者)协定,推进AEO有效实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延误,提升通关质效,强化供应链协作。另一方面,利用落实WTO《贸易便利化协议》的有利时机,有序推动各国简化通关手续、确保货物畅通。同时,充分利用APEC、中阿合作论坛(CASCF)等国际组织和协议,建立多边有效对话机制,加快实现海关大通关体系建设,提高通关效率。
3.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机电产品贸易畅通。近期,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复燃,“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采取了一些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保护措施,在此背景下,中国应采取有力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顺畅。一方面,应积极推进与沿线区域的自贸区建设,在自贸区谈判中,积极推进机电产品标准互换互认,促进国家间标准体系相互兼容,就沿线市场准入性进行沟通协商。另一方面,应通过鼓励中资银行积极“走出去”,在海外市场提供跨境结算等更加丰富高效的金融产品支持,鼓励沿线国家当地银行机构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提升金融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支撑能力,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打造适宜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