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合赋权的绿色产品认证关键风险点识别及评价
2019-06-29张长鲁田晓飞苏亚松
张长鲁,张 健,田晓飞,苏亚松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2; 2.绿色发展大数据决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2;3.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产品六处,北京 10002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理念要求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1]。为推动中国绿色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为落实国务院意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应地启动了中国绿色产品合格评定体系建设项目,部署绿色产品认证建设工作,旨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2],使绿色发展理念切实落地。截至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组织提出第一批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认证目录,涉及卫生陶瓷、家具、涂料等12项绿色产品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为绿色产品认证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认证信息查询系统检索,目前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清单已列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等机构的认证目录中,标志着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绿色产品认证的实施整合了目前分头设立的各类“涉绿”认证,这对降低社会公众的选择障碍、提高绿色产品的公众采信度有积极作用,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的绿色产品购买意向[3-4]。由于绿色产品相较于以往的“涉绿”产品在指标控制上更为复杂(涉及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质量品质等多个方面),且绿色产品认证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不仅涉及产品本身,还涉及到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环节、产品消费使用过程以及产品最终报废回收等多个环节,因此绿色产品认证环节多、周期长、风险点多的特征尤为明显。为保证绿色产品标识的权威性,有必要辨识绿色产品认证过程中的风险点,并辨识关键风险点,进而加强绿色产品认证过程的风险控制。
鉴于此,本文以绿色产品认证流程分析为基础,识别认证流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关键风险点,并对整个认证过程的风险性进行评价,以期为后续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二、相关研究述评
认证认可是国家确保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德国蓝色天使环境标志认证、日本生态标章、北欧白天鹅认证,还是中国的各类“涉绿”认证,都强调认证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将认证过程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作为认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认证风险管控研究方面,当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政府与认证机构角度,研究监管力量、监管权责等因素是否会导致监管风险产生[5],代表性成果如Haski-Leventhal和Sedlacek等分析了政府监管机构无法突破“管不胜管,防不胜防”的困局,认为产生认证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认证企业数目众多、实施范围较广,且难以进行严格监管,而政府监管措施单一、监管方式滞后是致使认证风险提升的主要原因[6-7];二是消费者在绿色产品认证监管中的作用,代表性成果如Downs等指出,充分发挥消费者在绿色产品认证过程中的评价作用,与风险管控机构形成互补协调关系,能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的劣势[8];Kleboth等实证研究了消费者可为监管部门提供权威可信的评价依据,满足社会对保障绿色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9];刘双等研究了消费者评价对获证企业监管的作用,认为消费者评价对获证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促使其按照认证标准生产高质量的绿色产品,降低了认证后风险[10]。
近几年来,随着认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欧盟、美国、日本的认证相关法律法规都将风险分析方法引入到检查和认证体系中,中国也从2012年将风险分析方法首次引入到有机产品认证过程中,但是在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中缺少详细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规则和指导方针,导致了不同的认证机构和管理体系在具体实施中出现差异,进而影响了认证结果的公信力。因此,部分学者开始运用风险评估模型来准确识别和预测认证过程中的风险,代表性成果如:郭宝光等人采用故障树分析技术确定了有机农作物生产各个环节的认证风险[11];陈洪根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实现了从供应链角度建立食品安全评价及监管优化模型,解决了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综合量化评价及监管实践的重点环节确定等系统优化问题[12];张领先等将层次分析法和突变级数法相结合,构建了有机作物生产环节认证风险评估模型,并对区域特色的有机产品认证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13]。
综上,当前对于认证过程的风险管控已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对于认证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评价也由最初的定性分析深入到量化分析,但由于绿色产品相较于以往研究对象而言,在风险管控上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且绿色产品认证工作是中国近两年逐步推进实施的,鲜见专门针对绿色产品认证关键风险点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
三、基于流程分析的绿色认证风险辨识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事故树法、风险核对表法、流程图分析法等,其中流程图分析法是对业务流程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逐一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风险,找出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而分析风险产生后可能造成损失的一种方法[14]。该方法适用于对业务流程复杂、风险点多的情形进行风险分析。通常,绿色产品认证采用“初始评价+产品抽样检测+获证后跟踪评价”的认证模式,相较于以往的低碳、有机、节能、节水等“涉绿”认证,绿色产品认证过程复杂、检测指标多、周期长,因此适合采用基于流程分析的风险辨识方法。
绿色产品认证基本流程主要包括6个步骤,即认证申请、初始评价、产品抽样检验、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获证后跟踪评价、延续申请,在每个步骤中又包括诸多子活动,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绿色产品认证流程图
本文依据该流程,在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等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如下风险点分析:
(一)认证申请环节风险点辨识
认证申请是指企业向认证机构申请绿色产品认证。委托企业应填写认证申请书和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由认证机构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该环节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认证机构能否根据委托企业提交的文件合理进行认证单元划分,并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该风险与认证机构是否有充足的专业技术准备和必要的认证经验有直接关系;专业技术准备方面,可通过认证机构是否有专业的技术指导文件以及该文件与认证需求的匹配度反映;认证经验方面,则可通过认证机构上一年度完成同类认证项目的次数衡量。
(二)文件评审环节风险点辨识
文件评审主要是指认证机构通过对认证委托企业提交的申请文件、自评估表及证实性资料的技术评审,了解和掌握申请认证产品和企业对于绿色产品国家标准的符合性程度,了解企业工厂保证能力相关文件符合绿色产品认证规则的程度,确定是否能够进入现场评价环节,并进一步识别出后续工厂现场评价的思路和重点。
该环节的风险主要表现为:①认证机构是否配备必要的、足够的认证资源进行文件评审,该风险点可通过实际文件评审人日数与认证规则要求的评审人日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②认证机构配置的文件评审人员是否有相应的认证能力,该风险点可根据评审人员参与类似项目的次数予以评价。
(三)现场检查环节风险点辨识
现场检查主要是指认证机构在文件评审符合要求或基本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对委托企业的绿色产品工厂保证能力、产品一致性和绿色指标符合性进行检查。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表现为:①认证机构是否安排了足够的检查资源进行现场检查,该风险点可以通过检查人日数予以衡量;②现场检查人员中兼职人员占比是否过大,该风险点可以通过兼职检查人员占比予以衡量;③现场检查是否覆盖了工厂保证能力的所有项目,该风险点可以通过实际检查项目数量与认证规则要求的检查项目数量比较予以衡量;④一致性检查是否覆盖了所有产品,该风险点可以通过被检产品数量予以衡量;⑤现场检查是否覆盖了所有“涉绿”指标,该风险点可以通过被检“涉绿”指标与认证规则要求的检查指标对比予以衡量。
(四)抽样检查环节风险点辨识
抽样检测是指认证机构受理认证申请并确定检验方案后所进行的样品抽样检验。抽样检验可以由认证机构的分包检测机构完成,也可以利用其它检验结果。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表现在抽样检测方案的科学性及实施的严格性上,具体表现为:①认证机构是否对认证单元的每一产品系列均进行抽样检验,该风险点可以通过实际抽检的系列数予以衡量;②产品抽样数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该风险点可以通过实际抽样数量与国标要求的数量对比予以衡量;③分包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该风险点可以通过资质认定部门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类别划分予以衡量;④抽样检查项目是否覆盖国家标准要求的所有项目,该风险点可以通过抽样检测项目数予以衡量。
(五)获证后监督风险点辨识
获证后监督是指委托企业通过认证机构评价并获得绿色标识后,为确保绿色标识的持续有效性,由认证机构在特定时间内开展的跟踪评价。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表现为:①认证机构是否与获证企业保持沟通,以确保及时获取获证企业的有关重大信息,该风险点可以通过认证机构与获证企业的沟通频度予以测度;②认证机构是否配备必要的监督检查资源,该风险点可以通过实际监督人日数与认证规则要求的监督检查人日数进行比较予以衡量;③跟踪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该风险点可以通过跟踪检查项目与认证规则的要求项目进行对比予以分析。
综上,绿色产品认证风险点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绿色产品认证风险点汇总表
四、绿色产品认证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一)单一风险点风险测度方法
在上述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量化原则,对绿色认证各环节的风险点进行测度。本文采用0~3的4级测度法,其中0代表无风险、1代表低度风险、2代表中度风险、3代表高度风险。风险等级对应的指标值范围是在对权威认证机构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的通用参考值,在各具体领域的绿色认证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形予以调整,各风险点测度参考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绿色产品认证风险点度量表
(二)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关键风险点识别
绿色产品认证关键风险点识别是在所有的风险点中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以便在风险管控中重点予以关注。对关键风险点的识别可以由传统的专家打分法确认,但专家打分法仅依靠专家经验,主观性强,且各风险点权重一经确定通常不会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属于静态赋权。熵权法是一种纯客观赋权的方法,根据各风险点的变异程度来确定关键风险点,某风险点变异程度越大,说明该风险点变化波动越大,需重点关注。该方法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动态调整各风险权重,识别不同情形下的关键风险点,但该方法没有考虑人的领域经验。本文建立一种AHP-熵权法组合赋权方法,计算各风险点权重以识别关键风险点。
1.基于AHP的风险点权重计算。绿色产品认证各环节风险重要度各不相同,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法,确定风险点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通过选取领域专家,按照层次分析法打分规则构造准则层判断矩阵,并采用特征向量法计算5个准则的权重,对权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直到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出准则层认证申请环节风险、文件评审风险、现场检查风险、抽样检查风险和获证后监督风险的权重,权重向量记为:
γ=(γ1,γ2,…γ5)T
(1)
对5项准则下的子准则(具体风险点)按照1~9标度法打分规则构造子准则层判断矩阵,并采用特征向量法计算5个子准则下各风险点的权重,权重向量记为:
ζl=(ζl1,ζl2,…,ζl,ln)T
(2)
其中l=1,2,3,4,5,ln表示第l个子准则下风险点的个数,则各风险点对绿色认证总体风险的权重记为:
ψ=γ⊗ζl=(ψ1,ψ2,…,ψn)T
(3)
2.基于熵权法的风险点权重计算。假设运用表2确定的风险指标体系进行m项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形成原始数据矩阵R,即:
(4)
其中rij表示第j项风险点在第i项绿色认证中的评价得分。
采用功效系数法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矩阵为:
(5)
根据标准化矩阵计算第j项风险点的熵值ej,即:
(6)
根据熵值计算第j项风险点熵权φj,即:
(7)
则n个风险点的熵权向量为φ=(φ1,φ2,…,φn)T。
3.基于组合赋权的关键风险点识别。为充分利用绿色认证领域的专家经验,同时又参照绿色认证开展的事实数据,本文对各风险点的AHP主观权重和熵权法客观权重进行线性组合,得出第j个风险点的组合权重,即:
wj=λ·ψj+(1-λ)φj
(8)
其中λ为调节系数。
为计算λ,采用总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原则,建立目标函数:
(9)
w=(w1,w2,…,wn)T
各风险点权重的大小可反映该风险点的关键程度,对于权重较大的风险点,在开展绿色认证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加强管控,以确保认证结果的置信度和可靠性。
(三)绿色产品认证风险综合评价
根据各风险点权重与得分,可计算各风险点的加权风险度,将各风险点的加权风险度汇总,可得出绿色产品认证项目的风险度大小:
(10)
最终,可根据各绿色产品认证项目风险度的大小,衡量绿色标识的可靠度,对于总体风险较高的认证项目加强获证后跟踪监督。
五、绿色认证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当前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尚未全面实施,但绿色产品认证的试点工作已在浙江湖州开展,2018年8月浙江绿色认证联盟在湖州成立,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于2018年11月颁发了全国首批绿色产品认证证书,涉及14家企业的25个产品。依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开展实证分析,对照表2中的风险点评分办法进行打分,构造绿色产品认证风险评价原始数据矩阵,即:
(11)
(一)基于组合赋权的关键风险点识别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邀请绿色认证领域专家,按照图2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打分。
图2 绿色产品认证风险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图
对准则层5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打分,构造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准则层风险要素判断矩阵表
根据表3,计算准则层风险要素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系数为0.018 7,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求得准则层5类风险的权重为:
γ=(0.083 8,0.187 5,0.063 0,0.332 1,0.333 6)T
同理,对子准则层构造判断矩阵,篇幅所限,仅以抽样检查环节为例,构造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抽检环节风险要素判断矩阵表
根据表4,计算抽检环节风险要素判断矩阵一致性系数为0.017 2,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计算得到抽样检查环节4个风险要素的权重为:
ζ4=(0.143 6,0.171 4,0.458 6,0.226 3)T
同理,可计算其它子准则层各风险要素的权重,并根据式(3),计算得到每个风险点的最终权重为:
ψ=(0.042,0.042,…,0.016)T
其次,运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根据式(11)确定的原始数据矩阵,运用式(5)(6)(7)计算得到熵权权重为:
φ=(0.057,0.068,…,0.072)T
最后,根据式(8)和式(9),计算各风险点组合权重为:
w=(0.049,0.055,…,0.044)T
各风险点主客观权重及组合权重如表5所示。
表5 关键风险点识别表
由表5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识别出前3位关键风险点为:分包检测机构风险(R12=0.104)、一致性检查风险(R8=0.091)、评审人员能力风险(R13=0.081)。
在绿色产品认证过程中:一是要关注分包检测机构的风险,在选择分包检测机构时应委托具有国家认可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并加强对检测过程的控制;二是要注重现场检查环节的一致性检查风险,确保企业所申请的认证产品与现场检查产品是相符一致的,防止出现认证产品与现场检查产品“两张皮”的情形;三是由于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处于试点实施阶段,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评审人员知识经验不足的风险,应加强对评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以规避相应风险。
第二,风险点的主客观权重存在差异。由表3可知:每一风险点的主客观权重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以分包检测机构风险为例,其主客观权重分别为0.153和0.055,说明根据专家经验判断,分包机构风险性较高,需要在开展认证过程中加以重点管控,而根据对实际认证工作的风险评价数据计算所得的客观权重却很低,说明在实际绿色认证过程中分包检测机构的风险并不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实际认证工作中依据专家经验该类风险相对较高,为此对该类风险进行了重点管控,使得该类风险表现在较低水平,体现了组合赋权的优势,既充分发挥专家经验的预见性,同时又根据实际认证工作开展情况调整相关风险点的风险度。
(二)基于组合赋权的绿色认证风险评价
根据组合权重和原始风险数据矩阵,运用式(10)可计算每一项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综合风险度。综合风险度量值介于0~3之间,数值越小说明风险度越低,相应认证的可信度高;数值越大说明风险度越高,相应认证的可信度低,需重新对相关环节进行复检以防范绿色产品认证的失信风险。
篇幅所限,本文仅计算前3项认证工作的综合风险度:r=R·w=(0.859,0.831,0.995)T。
根据评价结果可知,前3项绿色认证工作综合风险度分别为0.859、0.831、0.995,均属于低度风险,绿色认证可信度高。随着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认证机构及认证人员从业经验的不断丰富,绿色产品认证风险还将进一步降低。
六、结束语
本文在深入分析绿色产品认证流程的基础上,辨识了认证流程中认证机构固有风险、文件评审风险、现场检查风险、抽样检查风险、获证后监督风险共5大类16个风险点,并确定了16个风险点的测度方式;在此基础上,采用AHP-熵权组合赋权方式,确定各风险点的重要程度,组合赋权方法兼顾了领域专家的经验知识和客观数据信息,能够科学地识别出关键风险点;在关键风险点识别的基础上,对绿色产品认证过程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绿色产品认证过程的综合风险度。本文所提出的绿色产品认证关键风险点识别及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为中国后续广泛实施绿色产品认证和加强认证风险管控提供了理论指导,可以提高绿色标识的社会公信度,进而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