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体会

2019-06-28张宇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预见性尿毒症依从性

张宇宁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研究显示,尿毒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易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对于该类患者均采取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在尿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一项护理,能显著提升尿毒症患者护理效果[1]。因此,本次研究对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 料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10日-2018年1月20日之间。

观察组2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年龄21岁-71岁内,平均年龄(45.01±1.21)岁,其中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男性有15例、女性患者10例。

对照组2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年龄20岁-70岁内,平均年龄(46.12±1.17)岁,其中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男性有16例、女性患者9例。

观察组2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2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采用P>0.05代表,患者无显著差异性。

1.2 方法

对照组2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2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

1、护理人员应对每位尿毒症患者心理变化进行观察,再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心理疏导,从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加大和患者的沟通力度、交流力度,拉近和每位患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善患者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然后对尿毒症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尿毒症的认知和了解,使患者正视血液透析治疗,提高患者的配合度[2]。

2、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发生心功能不全情况,护理人员应在透析治疗前全面评估每位患者心功能,预防由于患者体内血容量升高而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情况[3]。

3、部分患者易发生低血压情况,护理人员在实施透析前应询问患者是否使用了相关降压药物,在患者进行透析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相关措施,避免患者随意对体位进行改变,预防对患者回心血量值造成影响,同时在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之前,应对导管口实施消毒操作,对导管采用先抽后冲方式,能预防导管内形成栓子进入人体血液循环[4]。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以及对照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统计学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满意患者20例、一般患者3例、不满意患者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P<0.05),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2 对比依从性

观察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所示。

3 讨 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尿毒症患者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伴有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对患者自身循环稳定性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在尿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护理,能改善尿毒症患者预后。通过应用预见性护理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对疾病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充分认知,对可能发生的相关问题具有预见性,再对尿毒症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操作,不仅能使每位尿毒症患者认识和了解尿毒症疾病,还能对血液透析的流程、目的充分了解,利于预见性护理顺利开展,能改善尿毒症患者预后[5]。

表2 分析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满意患者20例、一般患者3例、不满意患者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P<0.05);观察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尿毒症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