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大豆贸易摩擦的经济影响及其启示*
——基于GTAP模型测算

2019-06-28肖志敏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植物油摩擦劳动力

肖志敏,杨 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一、引 言

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压舱石”与“助推器”。2018年7月6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25%进口关税。中国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进口商品采取同等规模和力度的征税措施。中美分别为大豆第一大消费国与生产国,两国大豆贸易依赖明显。中国限制美国进口大豆、打击美国大豆产业的同时,也会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链下游部门。目前,中美双方贸易谈判长达一年,有望达成一致协议,但仍无法改变两国贸易长期对抗局面。因此,探讨此次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产业及其下游部门经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中国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植物油、肉蛋奶等高附加值农产品需求增加。作为植物油及蛋白饲料主要原料,大豆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曾是大豆最大生产国,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取代,1974年和1998年被巴西和阿根廷赶超。1996年中国主动放开大豆市场,取消大豆进口配额,随后大豆进口快速持续上涨,由1995年29.4万吨增至2017年9 553万吨。在“逆全球化”贸易不确定性凸显背景下,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学界关注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定性分析贸易摩擦发生可能性及产生动因。Morrison(2017)和Hughes等(2017)分别基于新兴市场国家视角下中美经济关系、贸易和投资关系、太阳能领域贸易关系探讨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性。中美贸易摩擦原因集中于中美贸易失衡(熊珍琴等,2017;杨励等,2011)和美国政治压力(Bhide等,2005;任靓,2017)。仅少部分研究定量评估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经济效应。Rosyadi等(2017)运用GTAP模型分析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影响世界经济状况。樊海潮等(2018)从中间品贸易和量化分析角度评估中美贸易摩擦及影响。李鑫茹等(2018)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影响美国经济和就业状况。在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同时,量化探讨中国应对策略的文献逐渐涌现。结果显示,若加大其他国家产品进口,不仅可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负面冲击,还可提升中国经济福利;黄鹏等(2018)选取GTAP模型分析美国税改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乃至全球价值链活动的经济效应,认为新自贸区构建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有效改善中国遭受的经济损失,并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李春顶等(2018)基于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影响及中国6种应对措施的政策效果,发现人民币汇率贬值、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美达成合作开放等措施有效,而中国进一步开放、加入全面而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效果欠佳。

上述研究存在的不足:一是中美贸易摩擦经济效应分析侧重于制造领域,缺乏针对农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大豆产业;二是中国应对策略多以制造领域分析为主,资源环境约束性、自然环境不稳定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功能性等决定农业特殊性,有必要针对农业领域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三是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出发,从产业层面对产业链上下游价格传递效应关注不足;四是量化模拟基础多以双方清单产品或假设情景为基础,难以反映单一产业受冲击的边际效应。总体而言,大豆产业量化分析其经济效应研究较匮乏。

鉴于此,本文基于改进GTAP模型,定量评估中美大豆贸易摩擦对大豆及其相关产业的影响,并量化评估应对策略,以期为应对贸易不确定性、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GTAP模型及其改进

GTAP模型是由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全球多区域、多部门CGE模型,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问题分析(Engelbert等,2014;Ken,2014)。本文采用GTAP9.0数据库,使用新古典主义闭合规则模拟分析。GTAP模型将一国所有金融资产、税收、劳动力和资本收入汇集至统一账户,即“区域家庭”部门(见图1);一国或某一地区的储蓄进入一虚拟全球银行,由此决定投资流向。假设经济行为主体的收入与支出相等。根据会计恒等式与市场均衡方程构成封闭体系下的均衡框架见图1。

GTAP模型体现各地区政府、家庭、生产者等主要经济体行为方式,构建反映区域经济运行方式的局部均衡体系。通过引入区域间国际贸易和投资机制(世界银行),将各地区局部系统连接构成多国、多部门一般均衡体系。区域家庭部门(政府与私人)消费支出由进口品与国产品构成,厂商生产产品销售分为内销和外销。模型假设进口品与国产品不同,二者间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采用阿明顿假设(Armington假定)产品复合。

在标准GTAP模型中,生产技术采用里昂惕夫技术,即中间使用关系仅随产量变化。此假设在畜产品及植物油生产中对中间投入品的使用决策存在严重缺陷。研究表明,饲料粮间替代性随科技进步显著提高(毛学峰等,2015;胡向东等,2015)。虽然大豆作为主要蛋白饲料,但在饲料配比中可进一步提高。为反映中间品替代关系,修改标准GTAP模型中畜产品和植物油部门生产方式(见图2),以便准确评估大豆进口冲击影响下游产业,模型改进部分见图3。

图1 GTAP标准模型基本框架

图2 GTAP畜产品、植物油生产部门标准模型

图3 GTAP畜产品、植物油生产部门修正模型(虚线处为修正部分)

(二)数据处理

为突出中美大豆贸易摩擦及中国策略选择对中国经济冲击效应,对GTAP 9.0数据库做必要产业拆分和区域、产业归并。由于大豆在GTAP原始数据库中并非独立产业部门,故采用Mark Horridge(2018)“SplitCom”程序,根据FAO与UN Comtrade大豆、植物油产量、消费、贸易数据,将大豆从原有油菜籽产业部门拆分合并为其他产业:大米、小麦、其他谷物、果蔬、大豆、其他油菜籽、糖类、棉花、其他作物、猪禽肉、牛羊肉、奶制品、毛及丝织品、林业、渔业、自然资源相关产业、植物油、加工食品、纺织服装、金属机械、交通运输产品、电子产品、加工品和服务业。将中国、美国、欧盟、巴西、日韩(日本和韩国)、澳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盟、印度和其他国家划分为九个区域。

(三)模拟方案设置

共设置3种模拟情景。情景1表示对美国进口大豆实施贸易制裁:加征25%进口关税;情景2表示通过扩大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开放程度应对贸易摩擦:在对美国大豆进口实施贸易制裁基础上,免除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关税;情景3通过改进大豆生产技术(改良大豆品种)应对贸易摩擦:在对美国大豆进口实施贸易制裁基础上,借鉴郭淑静等(2012)、Huang等(2004)和Xie等(2018)研究视角,采用崔宁波等(2018)大豆改良品种特征(种子价格高出50%、化肥和农药投入降低约5%、劳动力投入可节省25%)改良模拟大豆品种。

三、结果分析

(一)宏观经济效应

加征美国大豆25%进口关税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情景1与基准情景相比(见表1),GDP下降0.011%,经济福利下降749百万美元。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种初级要素回报普遍下降。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熟练劳动力工资和资本分别下降0.096%、0.114%和0.111%,但土地价格上升0.814%。主要源于大豆进口成本上升,国内市场替代作用导致国内大豆产量增加,在土地约束(设定土地总供给固定不变)下,土地需求增加致使土地价格上升,非农产品初始要素成本下降。从整体看,大豆进口成本上升,中国整体实际出口上升0.013%。受加征关税冲击影响,实际进口下降明显约0.08%,贸易顺差加大近1 569百万美元。加征美国大豆进口关税,降低国内劳动力、资本初级要素价格水平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0.064%,居民实际购买力下降。

免除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关税,可小幅减缓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负面冲击影响。情景2与基准情景相比,GDP仍下降约0.01%,经济福利减少782百万美元,且经济福利降幅低于情景1,说明加大大豆进口开放程度损害国内大豆种植农户利益,不利于经济福利。初级要素价格影响有所缓解,相较情景1,中国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熟练劳动力工资和资本分别上升0.025%、0.028%和0.029%,土地价格下降0.235%(情景2减去情景1)。相较于基准情景,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熟练劳动力工资和资本分别下降0.071%、0.086%和0.082%,土地价格上升0.579%。免除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关税,未改变初级要素价格整体下降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所致居民购买力不足问题。

采用大豆改良品种可促进经济增长并显著提升经济福利。情景3与基准情景相比,GDP提高0.002%,经济福利增加878百万美元。采用新品种可节省劳动力及资本,种植大豆收益显著提高,而大豆种植意愿与土地约束导致土地价格上涨。相较基准情景,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熟练劳动力工资和资本分别下降0.121%、0.147%和0.142%,土地价格上升3.022%。相较情景1,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熟练劳动力工资和资本分别下降0.025%、0.033%和0.031%,土地价格则上升2.208%。采用新品种一方面通过投入产出提高大豆种植户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转移部分农业劳动力到非农产业,增加其非农收入,增加大豆种植户收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整体贸易看,采用新技术显著减少实际进口需求,降低实际出口,且改进了贸易平衡。土地价格上升导致整体要素价格呈上升趋势,国内生产成本提高,使GDP平减指数提高0.051%,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实际出口减少。由于进口降幅显著,且贸易条件改进(出口价格涨幅大于进口价格),我国贸易平衡(总出口金额减去总进口金额)提高近25亿美元。

分解新品种特性对宏观经济影响,以经济福利(EV)改变评价特性贡献,发现提高单产、节约劳动力、降低化肥农药投入、种子价格分别使经济福利增加631、891、53和15百万美元,对经济福利增长贡献为39.7%、56.0%、3.3%和0.9%。上述优良品种特性中,提高单产和节约劳动力是主导特性。

表1 不同政策情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变化 (%)

(二)大豆产业经济效应

大豆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其典型特点,第一,对外依赖程度高,2016年大豆自给率仅13.4%。第二,主要用于榨油,其副产品豆粕为主要蛋白饲料,直接消费占比极低,大多用于其他产业中间投入。由于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替代性较强,由表2情景1可知,当美国大豆进口成本提高后,国内产量增长显著,增幅达21.9%。进口短缺导致本国大豆需求扩大,国内价格提高4.2%。大豆价格提升及供不足需减少大豆出口约17.7%,而中美贸易摩擦直接效应限制中国大豆进口,实际进口减少5.9%,贸易顺差扩大18亿美元。中美大豆贸易摩擦将显著提高国内大豆自给率20.7%。综上,加征美国大豆进口关税可有效保护国内大豆种植者利益,促进国内大豆产业发展。

免除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关税一定程度抑制国内大豆产业发展。相较情景1,情景2大豆产出减少76万吨,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下降1.1%;大豆出口量增加1万吨,进口量增加122万吨,贸易顺差下降;市场需求变化抑制生产初级要素的投入需求(见表2)。开放大豆进口市场一定程度抑制国内大豆市场发展,但并未改变中美大豆贸易摩擦影响趋势。

表2 不同政策情景下大豆产业经济变化 (%)

采用改良大豆品种将促进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情景3中大豆产量增长显著,较基准情景,增幅达68.4%;由于生产成本降低,大豆价格降低3.7%。显著降低进口大豆比较优势,实际进口量下降922万吨,国产大豆实际出口量增加3万吨。由于国产大豆出口比率极低,出口总值远低于进口,采用新品种可替代大豆进口,使得我国大豆贸易平衡显著提高50亿美元。中国大豆种植技术创新难以根本改变大豆进口依赖性,但显著提高大豆自给率,结果显示大豆自给率提高58.8%。国内大豆生产规模扩大将占用更多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初级要素资源。尽管新品种大豆具有提高单产、节约劳动力等突出特性,但由于国内外大豆替代性强,大豆产量扩张幅度显著高于单产提高和节约劳动力幅度,对初级要素占用量提高。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使用量分别提高45%、37%和61%,显著低于产量增长,特别是劳动力使用量。在大豆产业扩张中大豆土地使用量增幅低于资本,源于GTAP模型假设土地在不同农业产业部门之间非完全流动,且流动难度高于资本。

分解影响大豆种植技术创新中各种特性的显著性和重要性,解释各要素使用变化。本研究利用情景3模拟结果减去情景1模拟结果获得大豆种植技术创新净影响。单产提高与节约劳动力分别提高产量20.7%和27.1%;降低化肥农药投入量仅提高产量1.6%,种子价格提高降低产量3.6%。此外,节约劳动力特性使得土地和资本分别增长18%和24%,劳动力仅增长3%;提高单产特性中,单产提高20.7%,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增幅为10%、12%和14%,约为产量提高的50%,反映单产提高节约初级要素投入。

(三)其他产业经济效应

大豆相关产业受中美大豆贸易磨擦影响差异较大。加征美国大豆25%进口关税,除大米、小麦及其他谷物外其他产业产出均下降,植物油、奶制品和牛羊肉受损严重。大豆进口成本上涨导致以大豆为主要中间投入品的下游产业受损,植物油、奶制品和牛羊肉产量分别下降1.51%、0.13%和0.12%,进口分别增加6.89%、0.52%及0.64%(见表3情景1)。加征美国大豆进口关税并免除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关税,使得大豆产业下游部门生产产出提升,大部分部门出口扩大进口减少。相较情景1,植物油产出上升约0.38%,出口扩大3.34%,进口减少1.79%(情景2减去情景1)。通过扩大大豆进口弥补中美贸易摩擦对其他产业负面影响有限,即各产业在情景1与情景2中产量、出口、进口变化方向基本不变(见表3)。

表3 不同政策情景下其他产业经济效应 (%)

大豆生产技术改进后,仅植物油和服务业产量提升,相较情景1,分别增长0.36%和0.001 6%。由于大豆是重要植物油原料,大豆产量增长和价格下降,使得植物油生产成本下降0.8%,导致进口减少1.74%,出口增长3.04%。服务业受正面影响主要源于收入弹性高,经济增速提高和居民收入增长显著拉动服务需求。服务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劳动工资上涨推动生产成本提高。因此,服务业进口增长0.03%,出口降低0.07%(情景3减去情景1)。植物油和服务业以外其他产业产量下降,主要因初级生产要素价格提高所致。一般而言,预期大豆生产技术改进后可正面影响畜牧业,原因为国内大豆产量增加会增加豆粕供给。但猪禽肉、牛羊肉、奶制品等畜产品产量小幅下降(相较于情景1)。由于更多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用于大豆生产,主要饲料中其他谷物产量挤出0.24%,抵消国产大豆用作饲料正面效应。

四、结论与启示

采用全球多区域CGE模型,定量评估中美大豆贸易摩擦、中国扩大大豆进口开放程度和大豆生产技术改进(改良大豆品种)的经济影响,从宏观和产业层面对比分析不同政策下的中国经济效应。本文利用FAO与UN Comtrade中大豆和植物油的产量、消费、贸易数据,将大豆产业从原始数据库的油菜籽产业中拆分,并改进标准GTAP模型,在畜产品产业及植物油产业生产模块加入中间品使用的替代关系,以便准确评估大豆进口冲击对下游产业的影响。

实证分析发现:(1)从实际GDP和经济福利看,加征美国大豆进口关税,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实际GDP下降0.011%,经济福利下降近749百万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0.064%;从产业层面看,中美大豆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保护中国大豆种植者利益,促进本国大豆产业发展,但抑制其他产业生产规模(尤其是植物油、牛羊肉、猪禽肉及奶制品等大豆下游产业)。(2)中国免除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关税,其经济效应与中美大豆贸易摩擦效应相反,仅小幅减缓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负面冲击。中美大豆贸易摩擦和进口关税减免同时存在时,中国实际GDP下降约0.01%,经济福利下降近782百万美元,在较小范围内抑制中国大豆产业。(3)中国大豆采用改进生产技术可有效缓解贸易摩擦对中国负面冲击,中美大豆贸易摩擦和大豆生产技术改进同时存在时,中国实际GDP提高0.002%,经济福利增加878百万美元,植物油产业受益明显。

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中国依靠扩大其他国家大豆进口缓解中美大豆贸易摩擦负面冲击作用有限,但通过提高国内大豆生产技术可有效缓解。该结果与李春顶等(2018)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得出的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扩大开放政策可有效缓解中国负面影响的结论不同,可能是本文所选研究对象仅为大豆(排除其他产品贸易摩擦干扰),大豆产量受资源禀赋限制,在全球产量供应能力上与制造业产品存在一定区别,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针对性研究大豆行业贸易摩擦。其次,进一步分解大豆生产技术进步影响发现,提高单产、节约劳动力是大豆经济改善主要方式,而降低化肥农药投入成本影响甚微。以上发现对保障中国大豆产品较高自给率和降低国际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程度高,进一步开放大豆进口市场作用较小。在此贸易环境下,中国大豆进口持续快速增长,根本原因是国内外生产成本差额过大。中国大豆单位产出成本(元/千克)较高主要源于:一是单产较低,显著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二是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快速上涨,驱动大豆成本上涨。为提高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等措施。本研究从侧面佐证上述措施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贸易摩擦将呈常态化、长期化、复杂化趋势。如何防范贸易不确定性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成为亟需面对与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采用先进科技可有效提高产品竞争力,是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渠道。因此,应以优质与高产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促进先进种业的商业化,形成研发促商业化、商业化促研发的良性互动。同时,继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完善农机服务化体系。

猜你喜欢

植物油摩擦劳动力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摩擦是个好帮手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
植物油种类及掺杂的荧光光谱鉴别研究
钢摩擦面铝基在刹车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