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结构与配置效率研究*

2019-06-28毛世平王晓君林青宁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天津市河北省

毛世平,王晓君,林青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一、引 言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增速减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时期。随着我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比较优势逐渐减弱,资本积累速度下降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适应并引领“新常态”。提高农业科技要素配置效率无疑是实现此目标的主要抓手,也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着力重点。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农业领域主要知识创新主体,其科技运行效率对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我国科研投入规模不断增加,但产出效率低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资源投入重复浪费问题仍存在,因此科学评估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运行效率并探寻路径优化问题尤为重要。国内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宏观层面,黄季焜(1999)研究改革开放后种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认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带动农业经济发展,但缺乏规模效应。杨传喜等(2012)探究美日等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经验,提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中观层面,测度分析宁夏、河南、苏北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省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刘俭等,2016;吴国松,2017;郑家喜等,2016)。微观层面,测度分析湖北和四川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杨传喜等,2015;申红芳等,2008)。上述研究论述农业科技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支撑作用,为本文提供研究基础,但缺乏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前沿,协同发展是国家三大重点发展战略之一,提升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及效率是其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率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资源分析,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6、2009、2012和2015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探究其变化趋势,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结构情况

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各自优势与不足。北京市是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其他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但发展空间不足。天津市科技创新整体能力较强,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河北省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充足,但产业发展情况落后于北京与天津市,2015年全省农业科研开发机构有近40家,但科技力量分布不均。首先,描述性分析北京市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现状,并与津冀地区对比,以期发现三地发展比较优势,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加强合作交流。2006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76家,北京市21家占比28%;天津市19家占比25%;河北省36家占比47%。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类科研机构增至80家,北京市占30%,天津市和河北省占比分别为24%和46%。

(一)农业科研机构创新投入

1.人力资源投入

从业人员总量方面,2006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为8 652人,2009年增长16.6%,达10 090人,2012年回落至8 408人,2015年稳定于8 895人左右(见表1)。分地区看,2015年,62%从业人员集中于北京,天津市11%,河北省27%。北京市农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占绝对优势,吸纳京津冀地区60%以上的农业科研人才。从业人员类别方面,北京市科研人员占比更高,占全部从业人员89%,生产、经营活动人员占2%,其他占9%。京津冀地区科研人员本科学历占比最高,其次为硕士、博士、大专、大专以下学历。2006~2015年,农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学历结构变化显著,硕士学历比重迅速增长,博士学历占比提高;本科、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逐渐降低。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人员学历结构存在差异。2015年北京市博士学历35%,硕士26%,本科23%,大专及以下16%。天津市本科37%,硕士30%,博士17%,大专及以下15%。河北省本科46%,硕士25%,大专及以下21%,博士仅8%。由此可见,北京市农业科研人员学历要求更高,以博士和硕士为主,天津市以本科和硕士为主,而河北省仍以本科为主。从职称构成看,北京市初级职称占比最低,2015年占比仅13%。

2.科研经费投入

2006年北京市农业科研经费达10.86亿元,为天津市的6.8倍,河北省的7.6倍;2009年京津冀地区经费投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北京市达22.54亿元,为天津市9.8倍,河北省的7.7倍;2012年北京市经费投入增至26.41亿元,为天津市的10倍,河北省的6.4倍;2015年北京市经费投入32.66亿元,为天津市的9.7倍,河北省的5.3倍。京津冀地区经费投入差距显著,北京市经费投入为其他两省市5倍之多。

表1 农业科研机构人员结构 (人)

经费来源于政府资金和非政府资金。政府资金是农业科研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但京津冀地区经费结构存在差异。以2015年为例,北京市89%经费源于政府资金,11%源于非政府资金;天津市政府资金占比低于北京,71%源于政府资金,29%源于非政府资金;河北省99%源于政府资金,仅1%源非政府资金。

政府资金中,源于地方政府的资金比例相对较低。2015年北京市地方政府资金占政府资金22%,天津市为30%,河北省仅10%。2006~2015年,地方政府资金占政府资金比重不断降低,说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经费来源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

政府资金中,财政拨款占比最高,2015年北京市财政拨款占政府资金66%,科研项目收入占31%,其他占3%;天津市财政拨款占政府资金59%,科研项目收入占41%,其他占1%;河北省财政拨款占政府资金74%,科研项目收入占20%,其他占6%,可见财政拨款是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经费重要来源(见表2)。

表2 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经费投入 (亿元)

3.基础建设投入

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从2006年32 290万元增至2015年50 225万元。基本建设中,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土建工程费用占比不断增加,2006年科研仪器设备占比7%,2015年占比42%;2006年科研土建占比41%,2015年增至57%。分地区看,2015年北京市农业科研机构基本建设占京津冀地区85%,天津市占5%,河北省占10%,由此可见,北京市基本建设投资占绝对优势。京津冀地区基本建设投资结构比例,北京市科研土建工程占比较高为62%,科研仪器设备占比较低为37%;天津市科研土建工程占比32%,科研仪器设备占比达62%;河北省科研土建工程占比24%,科研仪器设备占比达76%。

科研基建费用来源于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政府资金占比较高达85.8%,事业单位自筹占13.7%,其他资金占0.4%。分地区看,天津市和河北省科研基建费用均源于政府资金。北京市84%源于政府资金,16%源于其他资金(见表3)。

表3 京津冀地区科研基建投入 (亿元)

(二)创新产出

农业科研机构产出可分为三类。第一,知识创新产出,具体包括发表论文和专著;第二,科技创新产出,一般以授权专利表征;第三,成果创新产出,主要包括技术收入。

1.知识创新产出

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科技论文发表总量增长33.3%,其中国外论文增长4.7倍,国外发表科技论文占当年科技发表论文比例从2006年7%增至2015年31%,说明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研究成果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分地区看,北京市科技论文发表总数占绝对优势,2015年北京市科技论文发表总数占京津冀地区74%,国外发表论文占91%(见表4)。

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出版农业科技著作增加53%,其中北京市占绝对优势,其科技著作占京津冀地区75%,天津占5%,河北占20%(见表5)。

2.技术创新产出

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数增长4.4倍,专利授权数增长7.1倍。分地区看,北京市农业专利发明占绝对优势,专利申请占京津冀地区83%,专利授权数占85%(见表6)。

表4 京津冀地区科技论文发表概况 (篇)

表5 京津冀地区科技著作出版概况 (篇)

表6 京津冀地区专利申请及授权概况 (项)

3.成果创新产出

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性收入属于非政府资金收入,使用灵活性大,对激励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作用显著。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技术性收入不断增加,2006年为3.10亿元,2015年增至3.98亿元,增长28.6%。北京市农业技术性收入占京津冀地区74%,天津占25%,河北仅占1%(见表7)。

表7 京津冀地区技术性收入概况 (亿元)

三、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配置效率

本文数据来源于科技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调查表》(2006、2009、2012和2015年),由于农业科研机构的调整(新增或机构改革合并),部分农业科研机构数据缺失,剔除这些机构数量,最终确定每年样本科研机构为69家,4年样本量合计为276。效率测度模型采用DEA Malmquist指数法,投入指标包括从事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支出、科研基建费用;产出指标包括农业科技论文总数、出版著作数、专利授权量和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收入。研究方法参考Fare等(1994)、Coelli(1996)、杨春等(2013)以及林青宁等(2019)相关研究。

(一)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配置效率对比分析

2006~2015年不同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变动情况(见表8)。

表8 2006~2015年不同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变动情况

由表8可知,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的TFP增长率均实现正增长,但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河北省增长速度最快(5.4%),天津市次之(4.7%),北京市最慢(1.2%)。北京市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为正,说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共同促进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增长。天津市和河北省技术进步为负,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为正,其农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主要靠效率提升拉动。

(二)不同层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

2006~2015年不同层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变动情况见表9。

表9 2006~2015年不同层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变动情况

由表9可知,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国家级、省级和地级市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的TFP增长率均为正增长,但增长速度存在差异。地级市增长率最高(11.3%),其次为省级(2.3%),国家级最低(0.3%),不同层次科研机构增长源存在差异,国家级来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驱动。省级和地级市来源于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降低,地级市科研机构必须加强技术重视程度,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实现技术进步。

四、对策建议

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配置效率。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投入中,高学历人才占比日趋提高,北京市吸纳京津冀地区60%以上农业科研人才;科技经费中,京津冀地区经费投入差距显著,北京市经费投入为其他两省市五倍之多,主要源于政府资金。(2)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共同促进北京市农业科研机构科技配置效率增长;天津市和河北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配置效率主要靠技术效率拉动,技术进步为负。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配置效率增长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省级和地级市农业科研机构主要源自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为负。

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推广服务能力弱。京津冀地区应加强紧密协作,实现科技资源相互开放和共享,就重大科技项目组织联合攻关,才能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动能,促进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北京市作为我国科技创新资源密集、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域之一,是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极和引擎。为促进北京农业科技创新与津冀两地协同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人才流动,优化人才结构

从人力资本投入看,河北省、天津市缺乏高质量农业科技人才。因此,应发挥北京市中心极作用,实现优质人才双向流动,同时,天津市、河北省农业科研机构应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农业产业重点研究领域,加大高精尖紧缺人才引进力度。

(二)加大农业科研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研投资强度

京津冀地区经费投入差距显著,北京市经费投入为其他两省市5倍之多。因此,应进一步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增加政府投资,建立稳定的长效支持政策,提高农业科研投入强度。在财政科技经费中,要保证农业科研投资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支持政策。在竞争性项目中,需优先保障农业科技投资,以保障农业科研有效服务于经济发展需要。

(三)有效整合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资源

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虽整体递增,但津冀地区及省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技术进步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京津冀地区应秉承以北京市为创新中心,以天津市为孵化基地,以河北省为应用落地区的思路,树立科技创新共同体理念,推进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整合并统筹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资源,统筹三地科学仪器、科技文献、实验室和试验场等农业科技资源,建立“京津冀农业科技数据库”,实现优势资源、先进技术的交互共享。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天津市河北省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有趣的云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
基于服务质量的农业科研管理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