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贵州 / 黔西南篇:手工艺术学院毕业作品
2019-06-27
2016年5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贵州省文旅厅与苏州工艺美院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揭牌,根据工作站的相关建设任务,结合苏工美相关专业的建设思路,构建了创意贵州主题设计项目,积极探索传统工艺振兴的实践案例。雷山篇作为创意贵州的开篇项目,200 余位师生以雷山苗族文化、传统工艺为主要着眼点,对雷山县文化元素及传统工艺进行调研、发掘;与雷山相关部门、企业、合作社、村落联合开展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形成有民族特色、能走进国内外市场的系列产品。2017 年,这些产品在各项展览中屡获殊荣,并在一些民族企业中进行了积极的转化,成为民族工艺发展的推动力。2018 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创意贵州项目,针对黎平、从江、榕江、三穗、锦屏、镇远等地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需求,完成了黎从榕篇的设计工作。
2018 年10 月,手工艺术学院的相关毕业班团队,在贵州省文旅厅非遗处、贵州省非遗保护中心、黔西南州文化和旅游局、黔西南州非遗保护中心及兴义、册亨等市县文化部门的协调下,配合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建设,走访村寨与传承人合作社。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与民间手工艺者同吃同住,进入手工艺作坊参观学习,使传统工艺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创新创业相结合;加深了对人民群众和国情现状的了解,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水平,增强了学生综合素养和文化担当,培养了品格,增长了才干,增强了文化自信。推动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的结合。通过项目导入、主题教学、跨界课题等形式,以布依族传统文化为元素,注重民族元素、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通过布依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发,促进学生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研创水平和作品文化内涵,同时为布依族地区培育了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作品名称:二十四道拐
作者姓名:何寒星
指导教师:王义锋
设计说明:作品以贵州二十四道拐这条山路为原型,这条路是抗日战争中国际援华军需物资运输的大通道,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美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见证。山路蜿蜒曲折,线条流畅优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品保持了山路最大的特色,诗意与气魄并存,色彩让层次丰富,更显神秘,如一幅山水画卷,细细品味美不胜收,仿佛身临其境。
作品名称:巘
作者姓名:宋晓忻 艾佳卉
指导教师:王义锋
设计说明: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贵州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群山巍峨、莽苍无尽,让人为之震动。作品以山为题材,近看高耸入云,远看层层分布,在层层分布中借用梯田的线条美,这一结合表达出高山流水层层递进的感觉,体现多元包容与开放进取的发展走向。远古的长途迁徙,千百年来的时光轮回,隐藏于贵州九万大山之中,好似由梦编制的华章,在山坡上一挥而就,交相辉映,展现最原始的风土人情。
作品名称:致生
作者姓名:余瑾萱
指导教师:王义锋
设计说明:顺天致性,生生不息。作品旨在感恩大自然,感恩生命。作品选用梯田作为方向,层层叠叠的梯田是这世间最艺术的曲线,光洁坚实,蜿蜿蜒蜒,绵延如飘带,舒展如长河。作品运用稳定的三角形作为基本形态,配以曲折自然的线条来表现梯田之美。这些曲线其实是对大自然的素描,它本身是非常尊重自然的,它的曲折度完全符合自然的要求。作品以蓝色为主,意在体现水这一个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贴近感恩大自然的主旨,使作品极具艺术性。
作品名称:矞
作者姓名:周柏杨
指导教师:王义锋
设计说明:万物生长皆有其方圆之道。作品以黔西南八卦田为题材,以人和自然互相依存互相成就为灵感,直线和曲线为表现形式,表达了城市的硬朗和山水的柔美。矞,“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深琥珀,浅琥珀与白色在整件作品中融合在了一起,再现了了秋天时八卦田丰收的场景,也喻意了祥瑞。扇形为载体,打破了原有的形状,增添一份新意。
作品名称:山之意
作者姓名:刘 帅
指导教师:王义锋
设计说明:沧山映水,天地同律,作品旨在表现自然人文的高度和谐。把山体固有的规则进行打破重组,以不可预知的形态赋予作品新的意识,与特定的人文建筑进行衔接,作品诞生于巧合却没有相互排斥。作品以山峰为题材,通过两种不同材质的叠加来增强质感层次。玻璃主体的大块面,加上铁艺吊脚楼,营造出人文与自然的相依相恒、彼此依存、互不越界的精神力量。
作品名称:扶苏
作者姓名:李圆圆
指导教师:张莉君
设计说明:作品主题以古建筑门框与鹊上枝头为切入点,加入西式设计感,用珐琅工艺设计制作。
作品名称:太湖石
作者姓名:王浩然
指导教师:陈 蕾
设计说明:作品以苏州太湖石为设计原型,依靠手工与陶瓷技法制成,后添加颜色,灯光布置达到现代艺术效果。主体思想是讽刺现在人们在树上挂满彩灯,看似美观,实则本末倒置,影响树木休息,影响树木生长。
作品名称:遇见
作者姓名:毕桂帛
指导教师:王 刚
设计说明:偶然发现我们整日面对的城市夜景极具魅力,一首《遇见》唱出了多少人的内心真情,故以此二者为主线与文化支撑创作此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你会在这里拥有怎样耀眼的遇见?夜晚的神秘让人沉醉,万物万象在夜色的保护下萌发。我筛选四张不同的城市高空夜景,以垂直视角为主,四种颜色倾向,从侧面表达各种已知与未知的喜、怒、哀、乐。作品采用镶嵌、起皱、描金、素髹等漆艺技法,晶亮与漆黑相互衬托,整个画面充满魅惑。
作品名称:天石
作者姓名:张彦龙
指导教师:谢 震
设计说明:《灵石县志》中这样形容一块石头:“满身孔洞,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相传其上有“大道永吉”四个字,现在看不到了。隋炀帝认为这是天赐祥物,日后必显灵气,所以赐名为“灵石”。整组作品以“石”出发点,以瓷胎为制作底胎,灵石怪异的形状与现代元素的相互结合,造型尤为独特。在后期的创作中,宝石的低调奢华与色彩的瑰丽相互结合又单独分裂,使整组作品体现出似石非石,色苍声铮的“灵”。
作品名称:中隐
作者姓名:万雨欣
指导教师:王 刚
设计说明:“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川流不息的人群疯狂追逐名利,想要独善其身需要保持独立的人格,超然物外,才能积极地体验生活,体验爱情,活出个性,活出真情趣!中隐于市,居闹市之中,视嘈杂于不闻不见,独守内心一份安宁。古人这份情怀和今人的“慢生活”异曲同工。在以“数字”“速度”为考量标准的今天,要适当放慢工作、生活的速度,用豁达、欣赏的心态来感受身边的人和事。
作品名称:魅
作者姓名:吴 香
指导教师:张莉君
设计说明:作品以内衣为主题,维密秀给了我灵感,女人是性感的代名词,作品主要是为了展现女性的美与时尚。
作品名称:山海间
作者姓名:吴 昱 孙 慧
指导教师:陈 蕾
设计说明:从《逍遥游》中获取灵感,选用驼山鲸这个意象,玻璃铺底,星河似海,借此表现出一方天地。江河日月,山川深谷滋生出万千生命与独特而又千奇百怪的感情,嫉妒、仇恨、偏执、克制和无与伦比的爱憎。这些感情是凌驾众生的,让其拥有者超越山石草木,超越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