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苏绣创作中牡丹题材的固化与突破

2019-06-27卢梅红

关键词:苏绣刺绣牡丹

卢梅红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牡丹得名的由来:“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其花红色故谓‘丹’。别称鹿韭、鼠姑、木芍药、白一两金等”[1]。牡丹花团锦簇,色泽鲜艳,品种繁多,享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盛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品相、气质、精神和寓意,历来深受世人尊崇,在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中地位甚高,可谓“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牡丹题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运用最广的植物和花鸟题材之一,广泛运用于诗词、书画、雕刻、刺绣、缂丝、陶瓷、服饰等艺术创作之中,在众多苏绣题材尤其是花鸟类题材中具有代表性意义。

一、牡丹题材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分析

关于牡丹栽培、药用和观赏的历史,文献和实物中已多有呈现,相关学者已经做过详尽考证,兹不赘述。而其作为绘画或装饰题材被广泛运用于传统艺术之中则是中古以降的事情。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记载:“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刘禹锡《嘉话录》亦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进入隋代,洛阳牡丹兴起,“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顺红、靶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娇等名”[2]。唐代以来,牡丹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象征,颇受世人喜爱。这就为牡丹作为审美对象和装饰题材而被广泛运用提供了现实基础。

从出土和传世文物来看,东汉时期的墓葬陶器中已出现抽象的牡丹图案,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类陶器器物上的牡丹图案更加丰满。作为传统手工艺装饰题材,牡丹题材的流行始于唐代开元时期。“开元年间正是装饰风格的转变期,装饰纹样从宝相花、海石榴花纹开始向牡丹纹转化,由装饰性向写实性转变,而‘写实’正是牡丹纹题材从唐代抽象花卉形态中脱颖而出的基础。”[3]唐宋以降牡丹题材广泛出现于书画、刺绣、雕刻、服饰、陶瓷、建筑等艺术载体之上,如唐代牡丹题材器物有“牡丹金银平脱镜”“三彩牡丹枕”“三彩凤嘴牡丹尊”“三彩牡丹罐”“牡丹瓷盘”“牡丹瓷碗”“牡丹瓷瓶”……这些器物上的牡丹纹样饱满丰盈,精彩夺人,在各类器物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宋代的牡丹题材文物,一是体现在建筑雕刻上,如石雕、砖雕和木雕上的牡丹形象;二是器物花纹,分为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金银器等的牡丹纹样装饰;三是墓室壁画,包括墓门边饰、墓志边饰的牡丹图案。”[4]宋代牡丹题材纹样大多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图案花朵硕大,枝繁叶茂,色彩绚烂,寓意深邃,并将牡丹与仕女等人物紧密结合,反映出宋代独特的审美风尚。明清时期,各类装饰有牡丹图案的器物可谓琳琅满目,不胜枚举,表达了人们祈福求祥、幸福美满的憧憬和希冀。

二、苏绣创作中牡丹题材的运用

明清以来,牡丹题材被广泛运用于各地刺绣的各类品种之中。民间刺绣中的衣裙、背带、头巾、肚兜、鞋帽、帐沿、背面、枕项、荷包等品种常以凤凰、牡丹作为主题纹样,称之谓“凤穿牡丹”“牡丹引凤”及“凤喜牡丹”等,视为祥瑞、美好、富贵的象征。明代嘉靖年间,上海露香园顾绣名噪一时,以绣古今名画为主,所绣花卉、翎毛、山水、人物能“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顾绣名家韩希孟所绣花鸟,栩栩如生,无不精妙,其代表作品“刺绣牡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而故宫博物院更是藏有“刺绣牡丹雉鸡图轴”“刺绣牡丹绶带图轴”“香色缀绣八团夔龙牡丹单袍”“广绣丹凤朝阳图裱片”等众多清代牡丹题材刺绣文物。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粤绣艺人余德创作的《孔雀牡丹》荣获二等奖。1915 年,余德绣作《孔雀牡丹会景》,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其本人因此被粤绣界誉为“绣花王”。

苏绣题材广泛,图案多样,以动物、植物、花鸟、山水和人物等为主要创作题材。牡丹则是苏绣创作中常见的题材,以其秀丽的图案和富贵吉祥的寓意而深受人们喜爱。著名苏绣老艺人柳炳元的《苏绣图案》一书,介绍了60种常用的传统苏绣题材,其中以动物题材最多,花卉植物次之。书中刊印了6张不同的苏绣牡丹图案,以及“牡丹”与“寿字”“凤”等题材组合的苏绣图案,如“牡丹长寿”“团寿牡丹嘉禾边”“单凤牡丹”“团凤牡丹边”“凤竹牡丹”“凤串牡丹”“双凤牡丹”等等。20世纪初以来,传统苏绣在西方绘画、摄影等艺术影响下,针法和题材有了很大创新,沈寿首创仿真绣,杨守玉再创乱针绣,苏绣创作向更高的艺术层次发展,写实性的苏绣创作更加精妙逼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牡丹题材苏绣作品越来越多。部分绣娘主攻牡丹题材,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笔者作为中国苏绣之乡苏州镇湖土生土长的绣娘,从小接触山水、人物、花卉,鸟虫、绘画等各类苏绣题材,从艺40余年来绣制最多的题材便是牡丹。苏绣作品《春日里来百花开》是笔者的代表作之一,由笔者和4名绣娘在3位画家合作绘制的底稿上,选用苏绣大部分针法和近百种色线,历时半年创作而成。作品突破平针的单层表现手法,运用线条交叉宜于镶色的细乱结合绣法,以虚实乱针绣来表现作品的层次感、透视感和张力。该作品获得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评委会一致认为,该作品中所绣牡丹层层相间、色彩丰富,叶子细细勾勒,针法细腻,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立体感很强。

在牡丹题材刺绣创作上,笔者还广泛摄影采风,不满足于拍摄各色牡丹,更执着于尽揽各时牡丹。终于在一场大雨过后,笔者捕捉到烟雨氤氲中的牡丹姿态,并将照片转化为绣稿,千针百绣,近二年时间,方得苏绣作品《花开百雨金》。该作品在艺术构思、刺绣技法上颇多设计,运用虚实乱针绣、光影对比技法,逼真再现雨后牡丹花瓣的远与近、实与虚、大与小、深与浅、明与暗。色彩或强烈对比,浓郁热烈;或淡雅协调,含蓄婉约;或层层渐变,深邃悠远,表现出既沉稳大气又意境悠远的艺术效果。截至目前,笔者已先后绣制大小牡丹作品数百幅。业界普遍认为笔者绣制的牡丹色调温暖,色彩搭配和谐,具有艺术美感,亲切地将笔者称为“卢牡丹”。

三、苏绣牡丹题材的固化与突破

凭借数十年苏绣创作的体会和经验,笔者渐渐发现,不论本人还是同行,在绣制牡丹等题材的过程中都遭遇着“画面固化”的瓶颈。究其原因,是因为牡丹等花卉题材本身不像自然山水那般富于变化,如果所绣图案过于夸张、变形,人们则会觉得失去了牡丹原本的风采。故而不能随意发挥,稍不注意就容易弄巧成拙。诚如清代文学评论家袁枚说言:“文喜看山不喜平。”其实,不仅文章,其他文艺门类也是如此。美术作品、刺绣作品只有画面富有变化,音乐作品只有旋律跌宕起伏,才能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如若牡丹花形状、色彩长期比较单一,则会给人带来雷同感,引发审美疲劳,难以激发人们欣赏、购买的欲望。为突破牡丹等题材“画面固化”瓶颈,笔者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尝试,希望通过相关经验的总结和探讨,为当今苏绣题材的创新提供借鉴。

图1 、卢梅红刺绣作品《春回大地》

图2 、卢梅红刺绣作品《春日里来百花开》

图3 、卢梅红刺绣作品《花开百雨金》

图4 、卢梅红刺绣作品《肆意绽放》系列

一是图形和色彩突破。刺绣与绘画、雕塑相通,都主要运用形、色、质以及点、线、面、体等造型手段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造型性是苏绣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经过千百年的培育,牡丹形成了众多的品种,造型各不相同。就花瓣而言,既有大的、小的,还有单瓣的、重瓣的;颜色则有八大色系,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墨紫色的“种生黑”、紫色的“首案红”、绿色的“豆绿”、粉色的“赵粉”、黄色的“姚黄”等,还有花色奇特的“二乔”“娇容三变”等,在同一色系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近年来,笔者搜集了大量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牡丹图案,并绣制了一批白色、黄色、蓝色的牡丹形象,为牡丹题材苏绣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写实与表现结合。众所周知,写实与表现是绘画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写实性绘画直接模仿自然和现实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达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现性绘画侧重强调主观精神,多采取夸张、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直接表达主体情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刺绣作品同样如此,除使用工笔画创作形似的牡丹题材绣稿外,还可使用写意手法创作虚实结合、立体感强、体现高洁志趣与祥和寓意的牡丹题材作品,达到“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简洁美观”的艺术效果。赋予牡丹更多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含蓄、深沉地表现出来,展现牡丹题材苏绣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

三是题材组合及文化解读。牡丹作为一种创作元素,可以和其他各类元素相结合,组合成更加丰富多元的创作题材,表达出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吉祥寓意与文化内涵。以日常动物为例,大到猫狗、鸡鹅,小到蜜蜂蝴蝶,都可与牡丹题材自由组合,“犬卧花荫”“蝶逐花蕊”都是温馨感人的生活画面。笔者的《和平富贵》《蝶戏牡丹》等作品,便是类似生活化的组合与尝试,将猫、蝴蝶、和平鸽等引入牡丹题材,生动活泼,自然有趣,形成多元化、生活化的艺术效果。然而,题材的自由组合并不代表可以随意的组合,组合要以审美价值的体现为核心,“造美物”应该成为创作者艺术追求的重要方向。同时,题材的组合还要注意其所蕴含文化的解读。以“凤穿牡丹”等题材为代表的吉祥图案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大众化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满、欢乐喜庆的向往。苏绣创作者在题材的创作和组合中,要充分认识各类题材固有的属性及其组合后的象征意义,解读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性的人文精神。

上述三个方面是笔者以牡丹题材为例,对苏绣题材创作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总结。在苏绣题材创作中还应充分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在创意表达、装帧设计、文化赋能和跨界合作等方面进行广泛实践。在今后的苏绣创作中,笔者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突破“题材同质”“画面固化”等制约苏绣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各界同仁一起努力,共同探索苏绣创作的更多可能性,创作出更多题材高雅、图案秀丽、富有神韵的苏绣精品,为苏绣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苏绣刺绣牡丹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苏绣,“秀”出奇迹
“三不够”牡丹节
清新唯美的刺绣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