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采用3D打印技术的价值分析
2019-06-27吴碧涛蔡伟文刘德谦甘盛勇
吴碧涛,蔡伟文,刘德谦,甘盛勇
胸腰椎骨折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日后行动及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临床多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该病进行治疗,可有效恢复胸腰椎椎体的生理弧度及高度,将出现移位的骨块固定,从而恢复胸腰椎的原解剖结构。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一些较为复杂和精细的骨科手术逐渐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进行。利用3D打印技术能够将患者的胸腰椎骨折1∶1重建模型,对术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演练,可以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率[2]。本研究选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采用3D打印技术的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为研究单纯闭合性胸腰椎骨折;骨折椎体压缩大于椎体高度的30%,Cobb角<15°;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骨折无明显错位、无需行后路椎管减压术;伤椎至少有一侧椎弓根未骨折,受伤时间<2周。排除标准: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合并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合并脊柱肿瘤及结核;脊柱严重侧弯;凝血功能障碍;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5~57(45.62±3.71)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4~55(44.12±3.5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批准,患者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对患者的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将所得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并导入Mimics,以完成三维编辑和重建;采用STL格式将模块模型导出至3D打印机,应用配套的Maker Ware软件进行批量打印,并采用聚乳酸材料(PLA)将患者仿真腰椎椎体模型打印出来。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测量植入人体椎弓根钉的最佳置入位置,螺钉置入方向、角度及螺钉的长度等数据。对模型进行术前评测并模拟椎弓根入针点、椎弓根螺钉向头或尾的倾斜角度(f角)、螺钉内斜角度(e角)及椎弓根钉长度。对照组应用X线和CT对f角、e角和钉体的置入深度进行术前评测。术中于C型臂X线机协助下并结合损伤痕迹,确定伤椎位置。按照术前测量数据,将腰椎椎弓根类圆形投影中心点、关节突及横突对应关系以找到进钉点,并按照术前所测量的f角及e角确定椎弓根钉的长度。上述数据确定后,先将进钉点处皮质骨咬除,采用开口器将切口拉开,使用恒力稳持开路器缓缓置入。进钉前,采用探针对钉道四壁进行探测,确定有明显的骨质感以保证钉道处于椎弓根内,最后根据术前所预测角度将螺钉慢慢拧入并置入椎弓根螺钉。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照射次数、出血量、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术前和术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矢状位后凸Cobb角及腰椎JOA评分情况。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测记方法: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一椎体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下一椎体前缘高度)/2]×100%;矢状位后凸Cobb角即伤椎相邻上下椎体上终板延长线间的夹角。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腰椎JOA评分,满分29分,得分越高,腰椎功能越好。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照射X线次数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椎弓根钉置钉准确率为95.80%(251/262),高于对照组的80.81%(219/271),有显著差异(χ2=28.72,P<0.0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伤椎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伤椎前后高度比及Cobb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后高度比均较治疗前提高,Cobb角均较治疗前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伤椎前后高度比及Cobb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伤椎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2.3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腰椎JOA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术前腰椎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术后6个月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1个月提高,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腰椎JO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腰椎JOA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1;与本组术后1个月比较,#P<0.01
3 讨 论
3D打印又叫增材制造,是最新发展起来的快速成型技术。利用3D技术能够打印出1∶1的骨骼模型,在术前可根据结果制订手术计划,甚至展开模拟手术操作,提升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椎弓根螺钉系统可以对脊柱的畸形予以矫正及良好维持,并可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运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众多胸腰椎骨折后路技术的基础,本研究采用3D打印技术配合脊柱外科手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①可以根据3D打印模型制订具体的手术方案;②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理解手术椎体的解剖形态,准确分析病情;③术前根据模型精确确定螺钉的长度、直径及方向等,避免术中测量对软组织造成损伤;④操作简便,摆脱计算机辅助系统,减少辐射伤害;⑤3D实物模型用于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更加便捷;⑥可通过3D模型进行模拟操作训练,提升施术医师水平[4,5]。在胸腰椎骨折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提前对置钉高度、螺钉长度及直径进行测量,可减少术中操作时间以及X线照射次数,减少术中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照射X线次数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伤椎前后高度比均较治疗前提高,Cobb角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术后1个月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术后6个月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1个月提高。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也会逐渐深入。一方面,3D打印技术可以辅助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另一方面,有利于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在脊柱外科教学以及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展。
综上所述,对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X线照射次数,值得推广。